走读和住宿,到底哪个好?一篇文章让你看懂!
择校问题解决后,现在摆在家长和孩子面前最大的选择无非就是住校还是走读? 这犹如一个“死结”,真是个令家长头疼的事情。那么究竟怎么样对孩子才是最好的,今天唯唯就来跟大家说道说道,希望能给各位纠结的家长一个答案。 首先分享一位家长的留言: 无论住校还是走读,所谓的陪伴是心与心的陪伴 我的女儿是名准初三的学生。 初一开始女儿就住校了,两年前我们娘俩怀着好奇紧张的心情去面对新的开始,孩子憧憬的非常的美好,而我一直忐忑不安。 正如我感觉的,从军训开始的小故事破灭了孩子对集体生活的憧憬幻想,开始摩擦不断问题不断,一个小学乖巧几乎不会出现错误的乖乖女变成了一个个性的与老师矛盾不断的问题少女。 那一年她哭,我背后默默的哭,亲戚朋友我去咨询,长辈师长我去请教,到底孩子怎么了,我选择的住校生活真的错了吗? 一年的磕磕绊绊,我们一起成长。 孩子的能力变化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慢慢的谈心,每周末接送的路上那一个小时是我们这两年最最开心的时候,孩子讲着学校的见闻故事,我听着开心快乐,迷茫感动。 孩子就是这两年的集体生活长大了,无论住校还是走读,所谓的陪伴是心与心的陪伴。 回想起来,住校是孩子自己选择的,我们所考入的民办学校总校是可以走读的,但孩子渴望独立,渴望成长,所以选择住校是我们和孩子沟通以后尊重她的意见确定的。 我们现在回头看看,包括我们身边的朋友,知道我们这两年故事的朋友老师都觉得这两年孩子成长了很多。 住校与走读,伴随与陪伴,不是在身边不在身边决定的。 龙应台的目送里讲过,孩子的成长就是看着她的背影渐行渐远。 而我相信,我与女儿的教育陪伴是目送她的一次次离开的背影,逐渐成长坚硬的步伐,而我们的心永远是紧紧的贴紧的。 给即将进入新学期的孩子的家长们的建议,问问孩子,尊重他们的选择,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会因为分开就失去了教育。 也并不是因为每天呵护关怀备至孩子的成长就绝对不会出问题。 只有我们尊重孩子,做好他成长的导航员,孩子才不会因为距离而失去的亲情,相反会更加珍惜相处中的每一天。 观点1 有条件走读还是走读的好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与父母相处时间逐渐缩短的过程。所以,是否住校一是考虑孩子的意愿,同时也可根据家庭情况判断。 首先是距离学校的距离。如果走路五分钟十分钟,完全没有必要住校,如果上学需要半小时以上的时间就要考虑住校了,尤其是女生,安全第一位。 其次是家庭情况。父母有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孩子的性格,和父母的关系是否融洽,是否沟通顺畅等,如果孩子非常反感和父母在一起,适当的距离也是必要的,家长可以用五天的时间,酝酿情绪给孩子一个轻松的周末。 再就是考虑孩子本身的意愿。不少孩子本身强烈要求住校,家长不妨顺着孩子,到了中学阶段孩子会有强烈的脱离父母掌控的意愿,家长要理解孩子。 同样,如果孩子希望多和父母相处,吃家里的饭菜,就顺着孩子的意愿来。虽然住校可以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但是不是必要条件,在家里住,只要父母方法得当,一样可以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 建议 选择走读:要做个有智慧的家长 对走读的学生和家长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安全问题。 走读有四点注意: 1. 安全第一,严守交通规则,少骑车; 2.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准时到校; 3. 碰到特殊情况,及时联系家长和老师; 4. 按时上学回家,不随便进网吧等场所。 对此,家长应监督孩子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到了中学阶段,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不需要家长来管,这是青春期所特有的特点。但是,家长并不能当“甩手掌柜”,而应该暗中作为监督者,监督孩子的行为,帮助他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把控孩子行为的大方向。 其次,与孩子多沟通。在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应该在适当的时机,多跟孩子聊一聊学校发生的事情,聊聊孩子学习上的困难等,帮助孩子排忧解难,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 最后,做个有智慧的家长。很多时候,孩子上了一天学,回到家,很累。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在旁边玩手机、看电视,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不平衡的心理。在孩子在家的时候,放下手机,看一本书,这样会对孩子产生很好的示范作用,也能营造家庭中学习氛围。 观点2 真正需要心理断奶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孩子寄宿是有一定优点的,比如: (1)现在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孩子受家庭宠爱会有任性、自私的现象。在学校寄宿的环境里,学校为孩子营造了一个机会,让 孩子学习如何与别人相处。 孩子需要处理好与室友的关系,多为别人考虑。有助于孩子更快的成长,完成好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2)初中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处理不好与家长的关系。 在校寄宿的孩子一周5天在校,2天在家,可以有效的缓解容易与家长发生矛盾的问题,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3)初中就住校的孩子,会提前适应集体生活。在面对高中必须住校时,会更快的适应集体生活,与同学相处融洽。 (4)住校的孩子可以更多的节省时间,相比于走读的孩子不用每天奔波与学校和回家的路上。 此外,作息时间也更加规律,随着学校规定的时间早起早睡。 同时,寄宿生活与学校教育研究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大程度的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对于家长来讲,真正的爱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各种问题,独立成长。真正需要心理断奶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建议1 如果住校,家长要做的就是尽量放手 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家庭都会选择住校:一是学校离家远,交通不便,或者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不得不住校。第二则是父母觉得孩子依赖心重,不够独立,希望通过住校,来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如果选择让孩子住校,就要学会放手帮助孩子更快的融入学校。 除了物质准备,父母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放手,不用每天几个电话甚至前来看望,这样其实是在干扰学校的同学和自己孩子的正常生活学习,并不能让孩子真正的独立起来。 选择了这所学校,选择了住校,就应该认可这个学校和学校的管理方式,平时和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动向就好了,不要过多的干扰孩子。 建议2 学校的事情尽量交给老师和孩子处理 家长要给自己打好预防针:孩子第一次住校,难免各种不适应,出现问题很正常。 有些家长很紧张,孩子在学校的一点小问题,又是找班主任,又是找寝室老师,比如能不能给孩子换下铺啊,宿舍对面是厕所味道不好想换宿舍,宿舍太吵了,不喜欢舍友等。 实际上有时候孩子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的,家长最好先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小问题不要急于向学校、老师提要求,让孩子自己试着去解决,很多时候孩子只是抱怨一下,而家长容易紧张,恨不得天天跟着孩子,随时帮着解决问题。 所以,家长做好后勤就行,必要时言语上疏导一下。真有什么孩子解决不了的问题了,及时和学校、老师联系。不要出现突发状况,就选择重新走读。 所以,不管是选择走读还是住宿,关键是家长要知道怎样与孩子相处。 你认为呢? 最后,送给所有家长一句话:我们都只能陪孩子走他人生的一段路,他最终能依靠的只有自己,15岁,你不放心放手,18岁,你不舍得放手,等他25岁,你想放手时,发现他已经不会独立的解决什么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