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汉语心得记录文章 经典文章 浏览文章内容

科学迷宫里的顽童与大师读后感精选

hanchuanzi 汉语心得记录网 2021-03-21 23:39:40 317

《科学迷宫里的顽童与大师》是一本由[美] 赫伯特·A·西蒙著作,中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页数:4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科学迷宫里的顽童与大师》精选点评:

● 最近两年读过的最好的自传,西蒙不同于“那样”的科学家,他身上流淌着一股平淡天真的气质,书里没有精英主义与俯视的说教,而是无比真诚的展现,只是展现。给我启发最大的是他关于工作的原则,人生是迷宫的故事,还有人类有限理性的概念。里面关于人工智能的叙述非常专业,对于我这种对人工智能了解无几的人,得到了开源式的惊喜。正如西蒙先生本人所说,“我是一个20世纪的生物,深信科学和经验主义。我一直把自己置身于一座有着多个房间和无数分岔口的城堡中。经过这个花园或者在城堡中移动,在百转千折中经历人生的意外和惊喜……人生在于体验,不在于种种总结和提炼。”

●《科学迷宫里的顽童与大师》是作者亲力而为的一本传记,很有他个人风格,写得很详实且充满真情实感。前半部分讲述他的成长和求学经历,后半部分讲述他作为教育管理者(主要是协助创办了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治学与科研(管理、认知心理、人工智能)经历,包括一些担任公职的情况。其中穿插了他的个人生活和情感故事,还包括他回顾获得诺贝尔奖过程和几次旅游,特别是几次中国旅游和学术交流给他留下很深印象。

●司马贺 自传,膜拜一下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家、经济学家……这比江某燕货真价实多了。

●收藏

●“够好就行”跟我们今天讲的做无用的事有什么关系? “够好就行”总是针对一个目标的。 对吴清源来说,达到目标就停止计算落下棋子;对我们来说,达到目标我们就放缓搜寻,把资源放到别处。 司马贺说最优化是不可企及的,人没有这能力;我们再往前一步说,正因如此,追求最优化往往还是不可取的。面对人生大棋局,我们最好还是设定够好的目标,达到就停下来,其余精力拿来做点无用的事,拥抱自己,静待天命。 但是如果你要写小说或者看电影的话,不能够好就行。

●跪了……同样的生物,但是脑子里想的东西差这么多。这是我看不太懂的一本自传,让我对自传的好感回跌至谷底。我更想了解他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家的见解与思路。但这本书目的不在此,主要叙述了他的学术生涯,大量陌生的机构与人名充斥其间,甚至还有算法……我也化身为西蒙“苹果”故事中的男孩,因为缺乏实际经验,妨碍了抽象化的能力。不过整本书下来,能感受到人工智能及认知科学是未来的显学。怀揣着这一信念继续探索吧

●用西蒙自己的话来总结他的原则,可能有些晦涩,但是如果听进去,确实会让人有所感悟:“我是一个自适应系统,存活与成功,都取决于我能否对周围环境的人和事保持合理的、真实的图像。因为我的世界图像只能粗略地接近现实,我不可能对任何事情追求最优化,至多我只能以满意为目标。寻求最好只能是浪费紧缺的认知资源,最好是好的敌人。我是一个20世纪的生物,深信科学和经验主义。我一直把自己置身于一座有着多个房间和无数分岔口的城堡中。经过这个花园或者在城堡中移动,在百转千折中经历人生的意外和惊喜……人生在于体验,不在于种种总结和提炼。”

●1947年,创建卡内基梅隆商学院(工业管理研究生院) 建立卡内基梅隆心理学系 建立卡内基梅隆计算机系 1975年图灵奖 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创建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医学院 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主席 很早很清楚 记忆和理解之间的区别 p111边界条件的看法 p133《牛顿力学公理》 不认为组织内民主与整体社会民主有何联系 拜访博尔赫斯,一生的迷宫隐喻 1956年,艾伦使用表结构形式的关联存储进行无量纲搜索 "约翰麦卡锡Lisp的直系祖先" 表处理语言为何没能成事? 现代经济学,组织概念比市场概念更重要 最想解决的问题,了解有数学能力和无数学能力的认知根源和机制 计算机使我们能从符号的层次探索心理。我们仍在等待能在神经层次上探索心理的强大生物学工具。

●图灵奖和诺贝尔奖双料得主的彪悍人生,横跨多个学术领域,以人的有限理性开拓人工智能领域研究。

●给偶像点赞!

《科学迷宫里的顽童与大师》读后感(一):很赞的书,很烂的翻译

西蒙自己的书非常真诚,记录下五十多年工作与生活中的关键事件和所思所想,本应该是思维严谨妙笔生花,可翻译的很多句子都读不通,更不用说对大师精湛思维的表达,在蹩脚的翻译中我还能读出大师内心活动的幽默和严肃并行的两种态度,但能找个语言功底强些的人翻译吗?想到这还是觉得该自己努力把英文习好…想起西蒙最大的爱好包括学习外语,而且不加时间限制,所以自己也该参考大师的行为指导

《科学迷宫里的顽童与大师》读后感(二):#2018阅读记#46《赫伯特·西蒙自传》

人生在于体验, 不在于总结和提炼。 ——赫伯特·西蒙 这个世界上, 总有一些才华、精力和成就令人望尘莫及的天纵之才, 这本书的主角赫伯特·西蒙就是其中之一。 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天才之一” 涉猎广博且精深。 1975年与弟子艾伦共同获得图灵奖(计算机科学), 1978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计量经济学), 同时也荣获了心理学、政治学和管理学科等大奖。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 一辈子能有一项成就已经堪称大师了。 而西蒙先生却是横跨多个学科, 真是天才学霸中的战斗机呀

《科学迷宫里的顽童与大师》读后感(三):《科学迷宫里的顽童与大师》

2020.9.21已阅|《科學迷宮里的頑童與大師》這本書是赫伯特西蒙的自傳 主要是瞭解他多姿多彩的學術研究生涯.

書中提到他是一個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計算機最高圖靈獎等成就.赫伯特西蒙的父親是一個知識分子 他從小就在德國接受了非常好的工程學教育 西蒙很小的時候就經常去給父親當助手 經常看父親的書 所以西蒙從小就很喜歡探尋各個領域的知識 |高中畢業西蒙拿到了芝加哥大學的全額獎學金 他主修的是政治學 在大學里西蒙選修了各種各樣的課程,像法律、國際關係、歷史等- 為了能閱讀更多的外文書籍,他還選修了法語課 |在1938年 西蒙對計算機產生了非常大的興趣

西蒙最開始的研究領域是公共行政管理 西蒙覺得這並不是他所想要的 他做出了一個貢獻叫做有限理性理論 要有推理能力,無限的知識和無窮無盡的資源來進行決策 在這個之上又建立了「組織決策理論」當我們把時間這個維度納入考量 站在有限理性的角度看 就能發現追求最優選項很難 而追求最令人滿意的選擇才是最好的態度

科学迷宫里的顽童与大师8.2[美] 赫伯特·A·西蒙 / 2018 / 中译出版社

《科学迷宫里的顽童与大师》读后感(四):人生如谜,迷倒众人

《科学迷宫里的顽童与大师》是作者亲力而为的一本传记,很有他个人风格,写得很详实且充满真情实感。前半部分讲述他的成长和求学经历,后半部分讲述他作为教育管理者(主要是协助创办了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治学与科研(管理、认知心理、人工智能)经历,包括一些担任公职的情况。其中穿插了他的个人生活和情感故事,还包括他回顾获得诺贝尔奖过程和几次旅游,特别是几次中国旅游和学术交流给他留下很深印象。书中他也谈到了对于大学学术研究的看法,以及对通识教育的推崇,还包括他对国家科研方向的一些看法。虽然是政治专业科班出身,但西蒙很少谈到对政治的看法,或许是对早年的政治审查(亲共)心有余悸,又或者是犹太人的身份让其三缄其口。由于天生对学术的热爱,他对过多行政事务可能造成的干扰也是有所防备,因此始终没有成为校长,也很少过问行政管理工作,虽然他有一本管理领域的名著《管理行为》至今被我们奉为圭臬。西蒙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折射出了美国这几十年来的变化,同时也勾画出了学科变迁的轮廓。

在全书后记部分,赫伯特·西蒙讲述了他的方法论,这一理念层面的阐述作为全书的结尾确实有画龙点睛作用。赫伯特·西蒙属于罕见的通才式的人物,他通晓多国语言,精通音乐、绘画、国际象棋,并且在管理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都取得极大成就,做出许多突破性贡献。西蒙是少有能同时获得图灵奖和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在心理学领域也有崇高地位。可以说,他的博学和跨界给予了他丰富视野,促使他能够突破学科边界,得出许多创见。西蒙称自己在学术“迷宫”中遨游,时而能撞见一些惊喜,但用现在的话来说,西蒙是非常有”问题意识“,他总能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他学术洞见力是让人惊讶的。另外,也可以说西蒙的”迷宫“有那么一个终极“出口“是他始终不遗余力,穷尽心力去探索的。他付诸四十年心血在这个方向上,即研究人类解决问题能力,无论是行政管理学、认知心理学还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都可以用”人类解决问题能力“这一命题一以贯之。

从20多岁撰写第一本专著时,西蒙就已经得出了他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一项理论贡献:他称为“满意”理论,也即他早就发现了人是有限理性的,在时间紧迫、信息有限情况下,会通过种种启发式来做出决策,而并非将一切统统计算清楚。他早就认清了“理性人”假设,根本就是经济学家幻想出来的,而并非现实,并且在学术生涯中不断和古典经济学家们进行激辩。时至今日,西蒙这些理论早就成为了行为经济学的根基,而行为经济学也屡次斩获诺奖,获得了和主流经济学平起平坐地位。说到人工智能,西蒙是“自上而下”,符号学派的开创者,在1960年代曾代表人工智能主流发展方向,但由于技术上种种限制(或者说方向性错误),却造成了人工智能的寒冬。直到最近“自下而上”的神经网络学派出现,才使得人工智能又得到了爆炸性发展。但是我们不能苛责西蒙的路线性错误,在当时当日的计算机条件下,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已属不易。人工智能“自下而上”亦有其局限,其只能解决单一问题,而西蒙当时“自上而下”思路是想要解决更通用的问题。西蒙的那些思想成果或许会成为未来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的“灯塔”,让人工智能最终变为通用人工智能。

沿着“满意”这条思路,西蒙将人类解决问题方式变为了计算机程序,变为了认知心理学模型,做出了一个个重要理论贡献,而最重要的是,他还将“满意”理论变为了他的人生哲学。正是因为早就放弃了“完美”的幻想,他才能将自己生活安排得精彩纷呈,才能在如此多学术领域开花结果。苏格拉底说自己是无知的,同时他也告诉我们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而西蒙也带着同样的谦逊,说自己是有限理性的,并且他用书中一段段人生经历分明在告诉我们思考的价值。同时,也是对人类思考的好奇将西蒙的”迷宫“照亮,让他的生命与众不同。西蒙在全书最末不忘告诉我们,他能做出如此多成就,最大秘诀就是结交尽可能多学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朋友不断在为他贡献智慧,书中他也屡次表达了对他那些伙伴的敬意。学术越来越讲究团队合作,用有一个顶级的”朋友圈“至为关键。一个人的思考总是有限的,而人类之所以能创造出如此璀璨的文明,正因为有一大批如西蒙这般孜孜不倦探索”迷宫“的大师们,而他们留下的文字将激励后继者沿着他们的道路,继续前行,推进人类对于自身,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

《科学迷宫里的顽童与大师》读后感(五):大师给我们的一点启示

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可能很多人对他并不是很了解,我也是在两年前的某个偶然的地方看到他,当时看到的还是他的中文名司马贺,通过网络搜索,才了解到这个人。后来阅读一些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的相关书籍,才发现那些书籍中多次提到他。翻开他的履历,简直逆天。

他是迄今为止唯一的同时获得诺贝尔奖和图灵奖的人,他的研究涉及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多个学科,并且在他研究的每个学科中都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这本书是他写的自传,主要讲述了他自己的整个研究生涯的大部分工作,当中夹杂了一些他个人生活的描述。

西蒙极具天赋,这点他自己也不否认,他在书中说道,他在进入小学时,就发现自己比身边的同学更具天赋。这从他后面的研究工作也可见一斑。

22岁时,西蒙在没有任何城市管理的经验下,通过组织现有理论,开始撰写《市政管理的技巧》,该书旨在告诉资深的城市管理者如何管理好一座城市,成为培训城市管理者的指定数目。随后在25岁时,在缺乏行政管理经验的情况下写出《行政管理行为》,该书为分析和描述组织现象提供了新的决策的理论框架。书中的两个核心观点:(1)人类智能获得非常有限的理性;(2)作为人类认知局限的一大后果,人类人容易认可子目标。这些都奠定了他管理学大师的地位。

西蒙能够仅仅通过阅读书本就能发掘出前人理论的缺陷,从而构建出新的理论,这种能力是无与伦比的。当然这种能力也与他广泛的阅读和深度的思考有着必然的联系。他写道:

阅读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项爱好。这是我人生的主业。就和吃饭一样,是每天必做的事情。我阅读的涉猎几乎包罗万象。我对文字的饥渴程度远远超越了我对食物的饥渴。所以,我从不给阅读设限。

有趣的是,他还总结出了一个旅行定律:

任何一个正常的美国成年人在为期一年以内的出国学习经历或者知识,可以通过前往圣迭戈图书馆(San Diego Public Library)以更快捷、更经济和更容易的方式学习。

西蒙将他的人生比作是一座迷宫,每一次的人生选择都是迷宫里的一个分岔路口的选择。他写道:

我一直把自己置身于一座有着多个房间和无数分岔口的城堡中。经过这个花园或者在城堡中移动,在百转千折中经历人生的意外和惊喜。因为不知道前路如何,你才会想其他道路会通向何方。对于杂乱无章的问题,用启发式搜索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就算你有明确的目标,在面对这样的探索,也不会有太多的指导意义。人生在于体验,不在于种种总结和提炼。

而在书中的最后一张《选择指南》中,西蒙总结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他总是尽力的,利用科学和哲学来理解我们的客观世界,同时避免脱离现实,他说他自己是一个自适应系统,对事物的追求在于满意,而非最优。

“人生哲学”这个词听起来过于严肃。我们必须明白它的两种含义:首先,人生哲学能够阐述你在人世间乃至宇宙存在的理由;其次,你的人生哲学应该是你对宇宙的描述,核心是包括你对人类情况的描述。就第一种层面的意义而言,作为有限理性的生物,我不会幻想去完全正确、客观地理解这个世界。我得用尽全力,借助我的哲学和科学伙伴来理解它,然后使个人立场与这个世界呈现出来的种种条件的约束基本上调和。我必须避免那种脱离现实或者要求人类尽善尽美才能实现个人的目标。我是一个自适应系统,存活与成功(无论什么目标)都取决于我能否对周围环境的人和事保持合理的、真实的图像。因为我的世界图像只能粗略地接近现实,我不可能对任何事情追求最优化,至多我只能以满意为目标。寻求最好只能是浪费紧缺的认知资源,“最好”是“好”的敌人。

西蒙的天赋,或许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很难从他那里学到什么的感觉。但是从大师的人生历程来看,也在于他的勤奋和对于他的人生哲学的坚持。


本文章为汉语心得记录网文章频道经典文章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