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其人”这话 相信说的是她
“文如其人”这话 相信说的是她 在武汉封城后“女作家方方微博”读后 作者:李树身(狼头长啸) 写于公元2020年2月12日 自从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来,有一位武汉老年女性的微博,渐渐引起了笔者和其他许多时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我们都熟知她是武汉本土的著名作家;二是她以敢言人之所不敢言而名噪文坛;三是因笔者喜欢方方的作品,具有黑龙江著名女作家张抗抗那种女性叙事自由自在、敞开境界的风格。 近日武汉文学界网友告知笔者,说在这次来势汹汹的疫情爆发之前,因为方方反对年轻人街头集体爆粗口,她的微博便发不出言论来了。之后,一直到了1月25日她才重新出现在自己的微博发言平台。 这是大年初一,武汉封城的第三天。 方方在微博上是如此的敢于针砭时弊、批判社会阴暗面。于是便有些网民议论说,这似乎真有点儿与她之前当过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那种体制内名人身份不太相称。对此笔者要纠正这误解:恰恰是学界许多名人发言最“不唯上”。 在官方公开承认疫情爆发后,方方坚持每天在社交媒体上记录武汉人生活的各方面。比如大年初三,她写了武汉人缺口罩的问题:“我相信,缺乏口罩的,不止我大哥以及我和我的同事。武汉的普通市民缺乏口罩的人一定很多。而且我也相信,口罩并不缺货,缺的只是怎么才能到市民手上。” 不过,她更在意那些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发生着变化的武汉疫情;她习惯用火辣辣的文风针砭时弊,籍此表达自己讲实话的真心意见。比如,她在那篇《不实事求是真的会害死人》一文里写道:“一个社会如果缺乏常识,不实事求是,后果不只是嘴上说的害死人,而是真的会害死人,并且是死很多人。” 当然,她有时也会毫不吝啬地赞美:“我很想夸一下武汉的年轻人。有几万青年志愿者在疫情前线奔忙,纯粹都是自愿服务。他们以微信群的方式组织起来,做什么的都有。相当了不起!以前我们常常担心年轻人会变得越来越功利,这个时候看着朝气蓬勃的他们,心想我们这些老家伙瞎担心什么呀!” 她也写自己的生活,说她和两个哥哥都是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有足够的运动量,也要按时吃药。但在封城之后,这些都成了难以完成的目标。 笔者十分赞赏方方于2月9日发表在“天涯社区”里那篇讲述抗疫中的武汉一文。 身居武汉的本土作家方方,2月9日在她的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说,死亡率并没有降下来;死者大多是早期阶段被感染没有机会进医院,也没得到有效治疗,甚至有人连确诊都没有,就匆匆离世了。 她说,这几天死亡者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近。邻居的表妹死了,熟人的弟弟死了,朋友的爹妈和老婆都死了,然后朋友他自己也死了。人们哭都哭不过来。 她说,这次的灾难不止是死亡,更多的是绝望;是呼救无用,求医无门,寻药无着的绝望。病人太多,床位太少,医院也猝不及防。剩下的,除了等死,又能如何? 她说,多少病者都一直以为岁月静好,有病看医,毫无死亡的心理准备,更无求医不得的人生经验。他们死前的痛苦和绝望感,比深渊更深。天天听到这样的信息,心情怎么可能不压抑不难过?“人不传人,可控可防”这八个字,变成了“一城血泪,无限辛酸”。 方方感叹:“我们都已经被封在这里十多天了,见到了那么多惨绝的人事。如果连发泄一下痛苦都不准,连几句牢骚或一点反思都不准,难道真想让大家疯掉?” 下面是方方的原文: 正月十六(2月9日)。 按中国人的习惯,到今天才算是真正过完年了。起床拉开窗帘,阳光明亮得像是初夏时分,心情顿时一爽。我们多么需要这样的阳光。需要它来驱散笼罩满城的阴霾,来化解郁结人心的痛楚。 吃饭时看手机信息,还好,有很多好的消息传来。所谓好消息,亦即:尽管疫情依然严峻,但是局面明显好转。 归纳起来,大概有这样几点: 一、湖北省外新增疑似人数大幅度下降; 二、湖北确诊人数和新增疑似人数持续下降; 三、全国(包括湖北)新增重症人数,出现断崖式下跌。 这条信息简直让人大喜过望!据我所知,轻症基本都能治愈,死亡者多是延误了治疗的重症病人。 四、治愈率越来越高,甚至有一说是治愈人数已经高于确诊人数,不知确否。无论如何,治愈者多,便让所有患者充满希望。 五、美国的抗病毒药瑞德西韦用于临床病人,效果很好。即使重症患者,用药后也有缓解;六、疫情很可能在十天左右发生逆转。 最后一条,更是鼓舞人心。所有上述,都是从各路朋友处获悉。看上去,信源可靠。至少,我是相信的。 很遗憾的是,死亡率还没有降下来。死者大多是早期阶段被感染,没有机会住进医院,也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甚至有人连确诊都没有,就匆匆离世。这大概有多少人数呢?我不知道。 早上,听到一段录音对话,像是一位调查员与殡葬馆的一位女性员工的答问。该女性头脑敏捷,思路清晰,言语干脆,像极我小说《万箭穿心》中的李宝莉。 她讲述他们的员工完全得不到休息,她自己也快崩溃。在愤怒地述说中,她点名大骂官僚,大骂狗官,真是骂得解气。今天我已经看到两个破口大骂的视频了。 武汉人很爽,很江湖,很讲义气,很帮政府,毕竟政府里的大小官员,拐两三个弯就是熟人,不帮怎么行?这么大的灾难,扛得扛不住,都得硬扛死扛。这点我是很赞武汉人的。 但是,就算扛着,终也有自己憋闷不住的时候。我替你扛,你也得让我骂。武汉人骂起人来,也是相当生猛,半点面子都不会给,而且一定会连带对方祖宗一起大骂。 我想,有些人,恐怕骂也要被武汉人骂死。殃及自己祖宗,别怪武汉人,要怪,就怪你自己的轻率不负责。 这几天,死亡者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近。邻居的表妹死了。熟人的弟弟死了。朋友爹妈和老婆都死了,然后他自己也死了。人们哭都哭不过来。 平时不是没见过亲朋的死,得病而治疗无效死亡的,谁没见过?亲友尽力,医生尽职,回天无术,虽然无奈,但人们往往可以承受,病人自己也会慢慢认命。 但这一次灾难,对于早期的感染者,不止是死亡,更多是绝望:是呼救无用,求医无门,寻药无著的绝望。病人太多,床位太少,医院也猝不及防。剩下的,除了等死,又能如何? 多少病者都一直以为岁月静好,有病看医,毫无死亡的心理准备,更无求医不得的人生经验。他们死前的痛苦和绝望感,比深渊更深。 今天跟朋友说,天天听到这样的信息,心情怎么可能不压抑不难过?“人不传人,可控可防”这八个字,变成了一城血泪,无限辛酸。 亲爱的有关部门:有些话,你们还是得让武汉人说出来。说出来,心里会好受一点。 我们都已经被封在这里十多天了,见到那么多的惨绝人事。如果连发泄一下痛苦都不准,连几句牢骚或一点反思都不准,难道真想让大家疯掉? 算了。疯掉也解决不了问题,死了他们也不会在乎。不说这些。 剩下的日子,还将继续。我们依然会全力配合政府,关门闭户,坚持到底。只期待拐点更快到来,期待武汉尽快解封,更祈祷病人们悉数痊愈。 时间长了,吃饭的问题,总归要凸显出来。有意思的是,好多小区的能干人,仿佛一夜之间就冒了出来。 我小哥说,他们小区自动成立了买菜群。大家入群后,编上号,由买菜群集体采购。一家一袋。小袋菜放在小区空地,各自顺号来取,互不接触。 如果嫌菜不满意,先拿了再说。再找个空地,给负责人打电话,争取调换。他们还做了买菜攻略,让事情更加有条有序。这样,大家就不慌乱了。 【笔者附】方方简介 方方,本名汪芳,1955年生人,今年已经65岁。 她出身于书香门第,曾外祖父杨赓笙是辛亥革命元老,撰写过《讨袁檄文》。舅公杨叔子也是个大学者,做过华中科技大学校长,还是院士。她的父亲也是高学历人才,193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其实方方出生在南京,只不过仅呆了两年就随父母迁入武汉,所以说武汉才是方方真正成长和发展的风水宝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