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实践心得——彭伟莹
2019年7月14日,我跟随着我们团委组织的曦望社会实践队踏上了我的第二次下乡之路。三下乡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我也不例外。大二这一年,有一次三下乡支教经验的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再次下乡,想和我们的师弟师妹们一起再次体验一次三下乡的苦与甜,尝试第一次三下乡没有做过的事情,这样的想法导致我最后选择了调研组——一个与泡面、熬夜、掉发为伍的小组。 还没下乡前,回想起第一次三下乡时作为支教组组长的我在12天里都是坚守在写学校里面没有迈出过校门半步,而调研组却可以整天外出调研,让我好生羡慕!这也让我天真地以为调研组一定是最快乐的小组。然而第一次外出调研完完全全打破了我的所有幻想。 我深刻地记得,那天我满腔热情、斗志昂扬地和小组的伙伴们踏上第一次外出调研之路,但还没开始就遇到了麻烦。我们想去的民族英雄蔡廷锴的故居距离我们支教的小学有着一定的距离,走路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但是在寻找代步工具的过程却十分艰辛。不知道是我们出得太早还是怎样,我们找不到一辆有司机在的三轮车,而且公交车都没有可以去到目的地的,我们耗费了大半个小时才从一个偏僻的小巷里找到了一个三轮车,才开始真正踏上调研之路。 颠簸一路,我们终于到达了蔡廷锴故居,先找了当地的村委会干部进行访谈,干部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表明了来意后,他也表示让我们随意提问,这让我们的访谈变得容易起来。通过村委会干部,我们了解到了蔡廷锴故居的一些历史和发展的过程,但是我们发现政府在对故居的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英雄事迹的宣传力度也有待提高,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积极反映的。在访谈完村干部后,我们回到了故居进行参观,在参观的同时对其他前来参观的游客和附近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在参观故居的时候,我的心情有些许沉重。蔡廷锴将军是开国功臣,在许多重要战役中,他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他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英雄,但是他的故居却十分简陋。在拜访过程中我们知道原来政府是有拨款修正故居和重建炮楼,但却迟迟未见动工,而且也没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故居进行管理,这让我感到十分心酸,我认为作为享受着先辈浴血奋战换来如今岁月静好的后人,应该要将英雄真正放在心上,铭记历史,不忘英雄。 我们的第二个调研课题是与当地特色有关的水稻基地的研究,这次我们要深入到农村的水稻基地去。我们去了基地所在的村落走访调研,得到了许多有用的数据和信息。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几乎所有采访到的务农者,无论是基地的大老板、拥有几百亩田的大户,还是只有十几亩田的小户都苦口婆心地对我们说希望我们可以好好读书以后有出息不要走上耕种的道路,他们一致都认为耕种是最苦、最累、最低下的活。这让我有点心塞,平心而论,水稻解决的是我们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如果大家都不愿意种水稻、不愿意耕田,不仅会导致田地荒废,而且会面临人类粮食得不到满足的严重问题。但是对种植户来说,靠种植为生的他们的生存却是严峻的挑战。首先是最束手无策的天灾,在这一年里不慎遇到洪水、干旱、台风,都意味着这一年的收成不佳,其次是市场的价格调节,辛苦了一年的收获可能却没办法卖几个钱,这也是越来越多人放弃耕种外出打工的原因。 在真正外出调研后,我发现当初憧憬的快乐的调研组果然是我想多了。调研的过程真的是非常苦和累的。我遇到过不愿意接受访谈、一直质疑我们的村民,经历过在曝晒的天气下一直暴走、感觉自己头昏眼花仍坚持走访的坚强,也遇到过课题卡在瓶颈期一直无法解决问题的绝望。但在三下乡真正结束时,我才恍然发现这些经历是多么的珍贵。不顺利的经历让我明白走出学校的象牙塔后会有很多的挑战等待着我们,更重要的是在调研的过程中我拥有了许多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人生感悟和想法,这让我觉得无论过程多艰辛都十分值得! 第二次下乡虽然只有这短短的十二天,但是这十二天里的所有经历对我来说都是弥足珍贵、难以忘怀的!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最后的最后,只想再说一句:感恩遇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