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汉语心得记录日志 心情日志 浏览日志内容

新书介绍《当美术遇见科技》

hanchuanzi 汉语心得记录网 2021-02-14 01:19:23 873
新书介绍《当美术遇见科技》

新书介绍《当美术遇见科技》

崔海源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目录

一、色彩的表现力

史前洞窟壁画艺术

欧洲古代绘画艺术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颜料与染料的原材料

(颜料管的历史)

二、视觉艺术与信仰

镶嵌画艺术

圣像画艺术

彩色玻璃画艺术

敦煌壁画艺术

三、复制艺术与传媒

手写媒体与细密画艺术

阿拉伯文手写媒体

(手写媒体用原材料)

汉字书法与水墨画艺术

现代书法与书法画艺术

印刷与复制艺术

印刷媒体

铜版画与复制绘画艺术

石版画与招贴画艺术

四、近代绘画的形成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

伟大的绘画作坊时代

透视学与人体解剖学

尼德兰文艺复兴运动

德国文艺复兴运动

油画技法的形成

五、摄影与绘画艺术

暗箱技术与绘画

摄影技术与绘画

摄影与印象派绘画

绘画主义摄影

动态摄影与现代派绘画

照相写实主义

六、现代绘画的形成

从笔致到笔触

笔触与色彩的表现力

笔触、色彩的主观意识

从笔触到到符号

七、概念化视觉艺术

从表现到非形象绘画

设计运动与现代绘画

艺术与意识形态

八、后现代艺术

波普艺术与绘画设计艺术

装置艺术与视觉空间

(艺术表现新趋势-回归绘画)

新技术与新视觉艺术

(现代艺术与高科技)

九、虚拟视觉艺术

梦幻与绘画

视错觉艺术

视觉效应艺术

(附图)现代艺术与媒介要素

十、虚域空间艺术

环境艺术Environmental art

装置艺术

艺术家自画像

(画家与画室)

结束语 - 21世纪艺术展望 -

前言

美术(Art)一词最早出现于17世纪欧洲,它包含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意义,意译汉字“美术”是由近代日本传入中国。美术是指可供欣赏的视觉形象,它是由各种物质材料塑造而成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艺术。同时还是艺术家们再现自然和社会生活以及表达其思想、观念和情感的艺术活动,是一种追求美的探索活动。人们对于美的探索首先体现在天然颜料的使用,在自然环境中,认识、使用和开发颜色,并赋予色彩多种含意诸如宗教、传统、文化等,为视觉艺术多样化创造了条件。

18世纪欧洲,科学家们在化学领域的重大进展,加上植物学、矿物学和光学等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各种既安全又不易变色的合成颜料的制造变得更加容易。尤其是到了近代,当美术遇到了新诞生的科学技术,如复制技术、摄影技术以及透视学、人体解剖学等,表现形式和影响力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复制艺术与传媒艺术的确立,增加了艺术作品的传布范围和影响力,从手写媒体到印刷媒体,艺术复制活动的本身不仅是艺术创作步入机械化,以机械复制的艺术品较之原作还能体现出一种崭新的创意性。复制铜版画强有力的视觉化宣传,曾经左右着19世纪绘画拍卖市场,随着彩色石版印刷的出现,使得版画艺术能够解释性地再现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摄影技术问世后,照相制版印刷替代了石版印刷,在复制技术中最关键的双手第一次得到解脱。伴随着工业文明而诞生的摄影技术,在艺术表现形式上,除了纪录功能以外,还将绘画从写实主义的表现形式中解脱出来,印象派画家们纷纷携带着新诞生的颜料管和画具走出画室,开始在大自然中创作自己的作品,他们不再关心作品的题材和主题,而是象摄影那样用画框去剪裁景物和人物,将笔触作为绘画的表现形式。之后,摄影不仅在表现形式上,在观念上也改变了绘画艺术。人们将德国哲学家康德早在18世纪末提出的理论应用到绘画艺术,指出眼睛所见的并非是事物(对象)的本质,只是表象,而本质只能通过思考来塑造。由此诞生的抽象艺术完全摒弃绘画中再现“表象”的功能,另辟绘画新模式。进入20世纪以后,抽象与具象艺术虽然都没有昔日的荣光,但是,作为人类集体的记忆和精神还会延续下去。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选择性,模糊整体而有选择地关注感兴趣的局部。所以,机械地记录事物(对象)的摄影和电脑技术反而远离记忆的“真实性”。相比之下,人工制作的绘画艺术则更能与人的记忆产生共鸣。

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思想理论紧密不可分,如结构主义与立体派;工业化思想与未来派、风格派;弗洛伊德的释梦学说与超现实派;还有以理性手法表达非理性的抽象表现派等,都是科学和艺术相互影响的结果,是一种有规律可循的创作过程。后现代艺术注重对色彩、光学、物理学等科学原理的研究,强调造型与心理学的关系,更加体现出经过周密计算的视觉艺术,使高科技与艺术表现形成完美的融合。60年代以后,现代艺术已经很难包容人们多样化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在艺术变革的浪潮冲击下,画架上艺术的传统体系逐步解体,艺术家们为了消除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开始了众多艺术实践活动,融入艺术设计,摆脱形与色的绘画框架,模糊了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区别,增加艺术与现实之间的重叠部分,日渐混淆艺术与非艺术、审美与非审美等观念。后现代艺术发展到80年代,随着社会逐渐趋向于高度信息化时代,如何反映时代的特征,是众多艺术家思考和探索的课题。为了表现具有个性化的独创,他们往往结合一些不同种类的艺术技法,或者运用新科学技术来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这些艺术运动和流派采用观念、表演、设计等手法进行创作,艺术家们在注重表现艺术观念的同时,运用一切所能想象到和所能利用的手段和材料来进行创作。由此,后现代艺术对于美的探索呈现出实验性与多元化发展趋势。其中装置艺术作为一种更自由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兴起,它的潜能远远超过传统绘画、雕塑和摄影等艺术形式,更具有绘画设计的艺术特色,而且还兼备文献记录之功能。

绘画艺术与历史一样存在着一种延续性,在传统绘画艺术的继承和批判的基础上,以一种螺旋式上升形式发展。如新具象艺术不同于传统的写实主义艺术,有着后现代艺术强烈的自我表现性,又不与抽象艺术相对立。新具象艺术是在对抗中吸收着诸艺术流派的因素,丰富自身的表现语言。当今艺术诸流派以其开放性、自由性展示出艺术活动的本质,它们之间形成了变化多样的观念性“排列组合”关系,使其能够充分地反映出时代的变化,并随着所处的空间、环境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由当今艺术诸流派所引发的体感艺术,将艺术表现由视觉发展为体感,打破传统的阅读式视觉艺术,使人们又获得了一个新的五感乐趣。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近代绘画艺术,“叙事”在传统审美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19世纪印象派以后的现代绘画艺术,不再单一地依赖“叙事”,而是依靠色彩与笔触的表现,给观众带来审美的愉悦。由此,近代绘画艺术给予观众的“所知”,让位于现代绘画艺术给予观众的“所见”,从根本改变了观众的审美思维。近代和现代绘画艺术,从体验、构思到创作,都是一种“个人行为”,体现出鲜明的“创作个性”,其中近代艺术还特别强调以文字为“文本”的“叙事”重要性。到了20世纪后期,艺术表现形式从平面发展到空间,现代艺术给予观众的“所见”,也让位于后现代艺术给予观众的“所感”,加上电脑模拟技术对艺术创作的直接介入,以及融合创作表演、后期制作以及观众的参与等,从根本上改变了表达者与观赏者之间的关系,使后现代艺术转变为“群体复制”艺术,同时,现代艺术的“创作原则”演变为后现代艺术的“制作原则”。因此,绘画语言在经历了写实主义、抽象主义再到新具象艺术的过程中,艺术以模仿现实为主,发展为模拟现实为主。21世纪诞生的新具象艺术创作,将艺术的“幻象”和体感的“梦境”再现在观众的面前。


本日志为汉语心得记录网日志频道心情日志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