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诗歌路宽敞
网络诗歌路宽敞 网络诗歌的道路,没有险关要隘,不存在陡壁高墙,赏读诗歌就像走在宽敞明亮的山阴道上,水秀峰奇,花繁树茂,美景妙趣,目不暇接,轻松愉快地进入网络诗歌的辉煌殿堂。 诗歌是高雅的文学艺术形式,不再是少数骚人墨客的专利,他悄悄地融入平民百姓,成了业余文化生活的内容。这就是诗歌的繁荣,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将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上成长壮大。 作者大多处于基层,品质好阅历深,实践经验丰富,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扎实的写作功底,敢于破除清规戒律,开拓创新精神好。因此,发表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在思想情感、语言意境方面具有独特的风采。艺术表现手法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诗歌创作有了更深的视角和开掘,扩大了诗歌的张力,增强了诗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 平民写诗,已经不凡,志趣高雅,至于诗品高低、诗质优劣,不必苛求。诗有别才,诗不选择人,尤其在几千年诗国历史传统的影响下,诗的大门为每个人敞开,当代爱诗写诗的人可以说涉及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诗人决定了诗。不过,诗人要具备基本素质,练好基本功,要有好的志趣习惯、精神素养,渗入骨髓血液的诗质细胞,对面临的一切人与事,进行感觉、辨析、联想、记忆、升华、概括种种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活动,见解透彻,构思精巧,观点正确,旗帜鲜明,将深层次的意象构建表现于文字。 诗坛不会以权术名利取人,卓有才华的诗人不会被湮没,作品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诗人写诗不是给古人看的,而是给当代人读的,应当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只有这样,才不会使诗词仅仅成为诗人圈内孤芳自赏的东西,而真正成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在国家没有规定“官韵”的前提下,至少在用韵标准上应当宽容一些,有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有利于促进诗韵改革诗歌发展。 从诗歌发展史来说,唐宋前诗歌的体式、句型、押韵丰富多彩,也相当自由,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诗经、楚辞、乐府、三国及六朝诗等等。到唐朝诗歌发展到了高峰,诗人辈出,成就卓著。诗歌形式上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近体诗,格律要求很严,体式、句型、平仄、粘对、押韵形成一套规矩。单就押韵来说,格律诗一律押平韵,要求一诗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但在创作实践中,有些著名诗人也突破了这个规定,如李商隐《七律·茂陵》,起句入韵,共五韵:梢、郊、翘、娇、萧,其中“梢、郊”是肴韵,“翘、娇、萧”是萧韵,是邻韵通押的。袁枚《随园诗话》中说:“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在用韵上有突破和创新的并非李商隐一人,其后出现押邻韵的现象并不鲜见。律诗首句本不用韵,但有的诗人却用了邻韵,谓之“孤雁出群”。这在盛唐是偶尔为之,中晚唐后逐渐增多,到宋代成为诗人追求的一种时尚。人们宽容这种现象,在承认创作实践的基础上,还总结出了“进退韵”,即二六用一韵四八用邻韵,“辘轳韵”即二四用一韵六八用邻韵等押韵的新形式。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到宋代唐诗的传统得以继承,而填词盛极一时,产生了婉约、豪放各派风格的作品,这在诗歌形式上是一种重大突破。就韵来说,宋人填词没有统一的官韵,虽基本上依诗韵填词,但用韵却是灵活多了,也更贴近当时的实际语音。至于元曲的出现,在音韵上又获得进一步解放,用韵更加生活化、口语化。 其实不同时代,在用韵标准上也不断有所变化。唐代以隋朝陆法言编的《切韵》为底本,重新刊定以《唐韵》行世,供诗人选用。当时有些文士“苦其苛细”,主张有些韵目“合而用之”。宋代官修《广韵》,分二百零六个韵部。后来刘渊和王文郁把《广韵》系统所允许通用的韵部合并,缩减到一百零六个韵部,被称为“平水韵”。元、明、清三代都采用“平水韵”为诗韵。民国时期出了一部《中华新韵》,分诗韵为十八个韵部。六十年代,一些音韵学家参照《中华新韵》,编辑出版了《诗韵新编》,以普通话字音为标准,仍分为十八个韵部。有的编辑、诗人、作者、读者,见到旧体诗就用“平水韵”作标准检测衡量,认为不合“平水韵”的就不是旧体诗,这是知识匮乏的表现。如果讽刺挖苦、谩骂打击古体诗作者,那就大错而特错了!主张用平水韵,但不能把自己看作是“守护神”、是“权威”,更不能把平水韵看成是了不起的“大学问”,用以吓唬读者、吓唬初学者、吓唬突破者。平水韵里“麻韵”中的车、赊、奢、斜、遮等字,在现代汉语中也不这样发音了,如还用古音作诗,一般读者就体会不到音乐美感了。习惯用平水韵作诗,一诗一韵到底,且写得好,值得称赞。喜欢古体诗,既继承诗韵传统,又有所突破,也不应苛责,意境优美的好作品,理应鼓励赞赏。 赏析评诗,关键要懂诗体,知诗意,不误判。旧体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主要由辞赋、乐府、古风、宝塔诗、火焰体、飞雁体、叠翠体、藏头诗、回文诗、竹枝词、辘轳体、折腰体、偷春体、卷帘体、打油诗、近体诗、新韵诗、词曲等构成。网上有的人把古体诗,都拉在唐体格律诗(近体诗)上检测,评说这个出律,那个出韵,明显不懂诗体。只有懂得诗体,掌握本质意象,才不会随心所欲,胡乱评说违背作者苦心。 坐在网络诗歌的殿堂,饮一杯诗的甘露滋润心田;摘一朵诗的花香眷恋春天;喝一碗诗的美酒沉醉艺术梦间;观一台诗的歌舞快乐绵延;看一本诗的道德和善文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