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心理学读后感10篇
《移情心理学》是一本由[瑞士] C.G.荣格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16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移情心理学》读后感(一):荣格对于移情心理的描述,非常准确地吻合恋爱发生的情形 荣格对于移情心理的描述,非常准确地吻合恋爱发生的情形。爱情的发生既是个体化的,也是非个体化的,其主宰作用的是男人无意识中的女性原型——阿尼玛,女人无意识中男性原型——阿尼姆斯。荣格对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描述可能会令当代女权主义者反感。阿尼玛主要由感觉组成,它的驱力是联合(unite);而阿尼姆斯主要由论辩组成,它的驱力是辨识(discriminate )。显然,这是对阴性力量和阳性力量最好的描述,完全符合中国的《易经》中的阴阳概念。而男女皆是阴阳和合体,只不过他们生理构造不同、心理也有差异,在个性化的过程中任务有所区别。总的说来,阴阳总是相吸,阴阳相吸的目的就是联合,转化、更新、统一成一个整体。这个过程正好与《哲人与玫瑰园》中的十个炼金阶段相对应。因此,男人渴望藉由女人完整;女人渴望藉由男人完整。关系的目的就是“整体性”(wholeness)。 《移情心理学》读后感(二):荣格的一生都在认识人的真我 荣格的一生都在认识真我,他曾有过以下一段话 “我就是相信,人类自我或曰人类灵魂的某一部分,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法则”。荣格认为,人并非自己的主宰,而主要受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力量控制。荣格深信,心理现象必将遵循着一种有别于物理法则的法则。 在一次的交谈之中,佛洛伊德说:「荣格,我要你答应我一件事,就是永远不要放弃性的理论,我们要让它变成一种教条,一种不可撼动的堡垒。」但荣格对佛洛伊德的性的理论抱持著许多疑点,更无法认同「教条」及「堡垒」这样的字眼,彷佛要压下所有对性理论的怀疑,而这一切和科学判断扯不上关系,只是个人的权威的扩张罢了。荣格反对弗洛伊德将性欲视为唯一的心理动机,反对将无意识归结为个体无意识,并以之为出发点提出“原型——集体无意识”理论,他发现人的心理结构有三个层次:意识(consciousness)、个人潜意识(subconsciousness)和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subconsciousness)。其中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从未被个人获得过。荣格认为梦不单代表做梦者过去的欲望,也是做梦者对未来憧憬的表现。荣格认为人类有些思维、情欲、知觉是与生俱来的,他以大多数人都怕黑和怕蛇为例,指出人类对某些特别事物会作出和自己的祖先同样的反应。他相信梦境跟宗教有关并强调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潜藏著一些以我们过去的经验和记忆都难以解释的东西。他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和往昔有关的,而且不单是个人的往昔,也和种族的往昔甚至和有机界的整个漫长进化过程有关。基于这点,荣格发现了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存在著一种共有的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他相信潜意识透过梦带给我们的智慧比实际意识的洞察力更优越。 作为一位心理学大师,荣格将其几乎所有的热情都全然地倾注在了对神秘学、宗教、历史文化以及人类精神现象的研究与探索中,这也让他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蒙上了一层精神层面所特有的质朴的魅力。借助现象学的方法和对原型理念的阐释,荣格还原了那个充满着传奇故事与私我神话的内在世界,引领高度工业化和社会化背景下,倍感孤独的现代人回归到了对自我与灵魂的思考和探寻中来。荣格是一位观察敏锐、涉猎广泛的西方著名心理学家,从中国的道家、《易经》、藏传佛教,到印度的瑜伽、日本的禅学,几乎无所不包。荣格阅读过大量有关中国宗教哲学文化的书籍,还曾经学习汉字,把汉字当作可读的原型。他喜欢在石头上雕刻,甚至在纪念妻子爱玛的石头上,也用汉字刻着:她是我房屋的基石。而他所刻的最后一块石头上面有一个中国老人的头像,两边是银杏树的叶子,还有汉字刻成的“天人合一”。 荣格的世界性声誉: 1910年,荣格再次出席国际精神分析学大会并出任国际精神分析学学会的终身主席,后来因为与弗洛伊德发生分歧而辞去这一职务。1932年,以其深邃的思想、不懈的写作和在自己领域中独树一帜的发现,获苏黎世城特别文学奖.1934年,创办并出任日内瓦国际心理治疗医学会主席.193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荣誉博士头衔.1938年,获英国牛津大学荣誉博士头衔,并成为英国皇家医学学会成员.1943年,成为瑞士科学院荣誉院士.1945年,荣格七十诞辰之际,获日内瓦大学荣誉博士头衔。 尽管生前就已经获得了如此巨大的声誉,荣格却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自己的“平民风度”,而仅仅在精神上显得是一位“巨人”或“贵族”。然而,对于自己所面对的各种褒奖、崇拜、非议甚至是责难,荣格总是以他始终如一的谦逊视之。他似乎从来没有站到过专家、学者或是大师的位置来看待任何问题。 《移情心理学》读后感(三):一生都在认识真我的荣格 荣格的一生都在认识真我,他曾有过以下一段话 “我就是相信,人类自我或曰人类灵魂的某一部分,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法则”。荣格认为,人并非自己的主宰,而主要受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力量控制。荣格深信,心理现象必将遵循着一种有别于物理法则的法则。 荣格反对弗洛伊德将性欲视为唯一的心理动机,反对将无意识归结为个体无意识,并以之为出发点提出“原型——集体无意识”理论,他发现人的心理结构有三个层次:意识(consciousness)、个人潜意识(subconsciousness)和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subconsciousness)。其中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从未被个人获得过。荣格认为梦不单代表做梦者过去的欲望,也是做梦者对未来憧憬的表现。荣格认为人类有些思维、情欲、知觉是与生俱来的,他以大多数人都怕黑和怕蛇为例,指出人类对某些特别事物会作出和自己的祖先同样的反应。他相信梦境跟宗教有关并强调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潜藏著一些以我们过去的经验和记忆都难以解释的东西。他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和往昔有关的,而且不单是个人的往昔,也和种族的往昔甚至和有机界的整个漫长进化过程有关。基于这点,荣格发现了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存在著一种共有的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他相信潜意识透过梦带给我们的智慧比实际意识的洞察力更优越。 荣格是一位观察敏锐、涉猎广泛的西方著名心理学家,从中国的道家、《易经》、藏传佛教,到印度的瑜伽、日本的禅学,几乎无所不包。荣格阅读过大量有关中国宗教哲学文化的书籍,还曾经学习汉字,把汉字当作可读的原型。他喜欢在石头上雕刻,甚至在纪念妻子爱玛的石头上,也用汉字刻着:她是我房屋的基石。而他所刻的最后一块石头上面有一个中国老人的头像,两边是银杏树的叶子,还有汉字刻成的“天人合一”。荣格在其自传《回忆·梦·思考》结束时,写了这么一段话:“当老子说,‘众人皆明,唯吾独懵’的时候,他所表达的就是我此时所感觉到的。老子是有着与众不同的洞察力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他看到了并体验到了价值与无价值的本质,而且在其生命行将结束之际,希望复归其本来的存在,复归到永恒的意义中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荣格推崇东方文化,认为东方人的思维向世界展示了更开阔、更深奥、更高级的理解力,东方的智慧并非西方人印象中的怪诞和迷信,它是一种高度发展了的直觉领悟能力。但另一方面,他并不因此而认为西方人要抛弃自己的文化之根,更不赞同不假思索地模仿东方修炼的形式与皮毛;因为,中国花费了几千年时间才建立起来的文明,西方不可能管中窥豹、瞬间领悟。 在荣格的理解中,“金花”是对道家练功时,通过坐禅和沉思,在体内出现的一种神秘光感,它会导致一种精神的顿悟,一种智慧的升华。而在荣格的理解中,金花的秘密也就是人的心灵的秘密,是人的真正内在生命的秘密。荣格提出,尽管西方有科学和逻辑,但是东方却教给了我们另一种更为广泛,更为深刻,以及更高层次的理解,那就是通过生命和生活,或者说是透过生命和生活的理解。因此,荣格提出了他所阐述的一个问题——“当代心理学为理解东方,提供了可能”。以其分析心理学为基础,荣格曾着重分析与评价了“道”和“太极”,以及“道”的现象。在其评论的结语中,荣格说:“我的评论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在东方和西方之间进行心理学理解的桥梁”。 荣格治疗过大量病人,他晚年回忆,他分析过的梦,总数不下八万.作为一位能够一直深入到他人灵魂深处的医生,许多曾经接受过荣格治疗的病人,后来虽然恢复了健康,却一直保留着对荣格的深刻记忆。 荣格的世界性声誉: 1910年,荣格再次出席国际精神分析学大会并出任国际精神分析学学会的终身主席,后来因为与弗洛伊德发生分歧而辞去这一职务。1932年,以其深邃的思想、不懈的写作和在自己领域中独树一帜的发现,获苏黎世城特别文学奖.1934年,创办并出任日内瓦国际心理治疗医学会主席.193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荣誉博士头衔.1938年,获英国牛津大学荣誉博士头衔,并成为英国皇家医学学会成员.1943年,成为瑞士科学院荣誉院士.1945年,荣格七十诞辰之际,获日内瓦大学荣誉博士头衔。 尽管生前就已经获得了如此巨大的声誉,荣格却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自己的“平民风度”而仅仅在精神上显得是一位“巨人”或“贵族”。 《移情心理学》读后感(四):无意识大海的航海图 《移情心理学》书评 心理有问题的病人大多是因为在茫茫的意识原野中失去了方向或者自我。心理医生的工作就是帮助这些迷途的人找到路途或者目的地—自我。但是医生作为病人的帮手,是这样一个角色:医生是他们暂时栖身的凉棚或者结实的手杖,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等他们能够自立的时候潇洒离开。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病人常常将他们缺损的那一部分意识投射在医生身上,而医生也会下意识地将自己的一部分投射到病人身上。这个过程在心理学上就是移情。移情是医生治疗心理病人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事情,否则医生很难治好病人。 正是基于只一点,荣格写了这本《移情心理学》的书。移情是心理治疗中经常会遇到的事情,如果没有,说明医生根本没有触及病人的病灶,也谈不上什么治疗。但是深层的无意识又是茫然无头绪,深淼如大海的,在这样一片茫茫的无意识之海中找回病人的自我(或者说“自性”)简直比真实的大海航行还要凶险,搞不好医生自己都会迷失,医生就是船长,怎样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需要一张航海图。荣格给出的航海图,就是古代的炼金术。由于炼金术在高级的阶段中炼金术士本人也深深陷入这个过程,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对无意识进行了深入探索,只是他们没有相应的术语来表达自己的探索,所以用炼金术的术语来进行表达。这些贤人的探索往往很深入,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入,所以他们的成果我们用来做我们探索无意识之海的航图是可以胜任的。 荣格用的书是《玫瑰园》,一共是十三幅图,用来表示炼金术的各个阶段,但其实是医生和病人探索无意识海洋的各个阶段。有了这个认识,这本书读起来就有了条理。《玫瑰园》借用的很多概念都是来自圣经,不过这些图片的表现都是很直截了当的,远远超出了宗教的范围。开始有一男一女,象征着两个单独的意识;然后男女开始接触融合,这实际象征意识的互补。接着会生成阴阳人,一个一半是男人一半是女人的人,这是初步的融合结果。接着是凶险的死亡和腐烂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孕育着新生。书的机构基本上就是根据这十三张图片来解释无意识地探索过程和自性的寻找过程。 在书中荣格强调要对炼金术有所了解,读这本书才能没有障碍。他可能是怕炼金术的一些说法吓着读者,比如男女融合的图片是正常男女性行为的图片,但是融合的结果却是一个半阴半阳的阴阳人。不过,我觉得,如果不是抱有成见,稍稍读过一些佛经、圣经之类的宗教书籍,也完全可以理解这些概念。举例来说,移情这个概念,其实在宗教典籍里多有提及,佛经里面称为幻城,也就是说,有人成佛之路很漫长,所以佛祖慈悲,半路幻化出一座城市让人休息。基督教的概念里也有类似的城市。只不过有一利必有一弊,有些人往往把这里当作终极目的,这里反而称为他们沉溺的安乐乡,他们反而在此不思进取。在心理治疗上,这就表现为,病人对医生的移情成为习惯,虽然表面上看来他病情好转,但心理治疗的目的是让病人找回自性,而不是赖在医生身上。如果成为这种局面,医生反而称为他治疗路上的障碍了。 再比如腐烂生出新生命的概念,这在中国并非稀奇。我小时候就知道,草腐烂了以后会生出萤火虫。这是一个迷信观念,但也是无数人潜意识流动的外在流动。根据这个得不到科学,但是可以探索潜意识或者无意识。题外话:清代金圣叹与好友斫山先生一帮朋友喝酒,金圣叹就发问:“为什么雀入海就化为蚌?真是不解啊。”斫山先生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知道雀入蚌就化为水。”举座大笑。可见这种生命的变化概念一直存在,无意识总是若隐若现地显露,只是我们看不到罢了。 融合成阴阳人,而后腐烂,最后天垂甘露,新生命从天而降。这个过程在一些中国的书籍中也有所逗露。有一则禅宗公案,有个人写了一部注解佛经的书,请国师慧中禅师品评。国师拿来一碗清水,水中放七粒米给他。这个人莫名其妙而去。禅宗的修行其实也是一种寻找自性的过程,暂时的交汇与纯熟的融合的区别,就好像在水中放七粒米与一碗粥的区别一样。而这个过程拆皮破骨,极是艰难凶险,禅师岂能轻易说破! 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能碰到这些似曾相识的场面。所以真要是有人能根据中国古来流传下来的炼丹术或者禅宗公案写一部适用于中国人的“无意识航海图”,岂不是造福众生,善莫大焉?这倒不是一种民粹主义想法,好像老外有什么咱也得配置一个挣脸面。中国人的性格比较内向,所以很多修炼都是单独闭门内省,这与西方的这种“双修”模式有很大不同。如果能探索出来这张“航海图”不仅对中国人有用,对于许多内向的西方人也是大有裨益的。现在中国的生活压力日渐增加,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社会问题,这也是需要更多“心理导航图”的现实原因。 我想到的可能有用的书:《禅密三昧经》《周易参同契》《解深密经》。 |
精彩图文
- 曲鸢宫徵宫徵曲鸢小说-曲鸢宫徵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 曲鸢宫徵(宫徵曲鸢)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宫徵曲鸢小说最新章节列表
- 宫徵曲鸢(曲鸢宫徵)小说全文免费读无弹窗大结局_宫徵曲鸢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列表笔趣阁
- 戚锦荣秦颜歌小说在线阅读全文无弹窗大结局_戚爷!夫人又揣崽跑路了小说免费最新章节列表
- 叶采苹沈知宴小说(被休后,我带着娘家走上人生巅峰)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被休后,我带着娘家走上人生巅峰小说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
- 争渡(姜雨丰苏念安)小说精彩免费内容_争渡姜雨丰苏念安最新章节全文阅读
- 争渡(姜雨丰苏念安)全文免费阅读-争渡(姜雨丰苏念安)最新章节小说阅读
- 争渡(姜雨丰苏念安)全文免费阅读_争渡全文阅读_笔趣阁(姜雨丰苏念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