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汉语心得记录文章 读后感 浏览文章内容

《走近最初的自己》读后感精选10篇

hanchuanzi 汉语心得记录网 2020-03-13 09:33:22 263

《走近最初的自己》是一本由吴知源著作,宁波出版社出版的243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011-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走近最初的自己》读后感(一):文字不错,图片一般

川藏线我在2008年的时候骑过,《走近最初的自己》,文字写得很不错。就是图片太一般了点,可能是印刷质量的问题,西藏的天蓝得很彻底,但是在书中体现不出来。西藏的空气纯洁得可以让人窒息,但是书中没有体现出来。

《走近最初的自己》读后感(二):老婆催我去旅行

这本书是年前同事送我的,因为工作太忙,一直没看。倒是我老婆比我先看完,看完后我老婆老是催着要我带着她去西藏。春节这几天翻了翻,果然是一本很不错的书。西藏果然是一个让人神往的地方,计划在这个夏天带着老婆也走一趟川藏。骑车我们是去不了了,自驾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

《走近最初的自己》读后感(三):不止是骑行

听了中国之声的《千里共良宵》后决定买这本书,读完以后发现值得收藏。

原以为只是关于骑行,读完以后发现写的是人生。是否失去最初的自己值得思考,能否找到最初的自己值得疑问,如何走近最初的自己值得摸索。忘了思考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骑行只是作者思考人生的一种方式,我并没有骑行的经历,看完这本书我也决定踏上单车寻找一下自己。

好书,力荐。

《走近最初的自己》读后感(四):写出心里话

这是一本 一本 实在

优美

净化心灵

让你 走近自己的书

渴望走单车走进西藏的盆友们,可以尝试着去品味品味,相信不会让你失望的正如书中所说,卸去现实的压力与烦恼

这是一本 一本 实在

优美

净化心灵

让你 走近自己的书

渴望走单车走进西藏的盆友们,可以尝试着去品味品味,相信不会让你失望的正如书中所说,卸去现实的压力与烦恼

《走近最初的自己》读后感(五):斋主是个有缘人

大乘义章二十末曰:“佛者就德以立其名,佛是觉知,就斯立称。觉有两义:一觉察,名觉,如人觉贼。二觉悟,名觉,如人睡寤。觉察之觉对烦恼障,烦恼侵害事等如贼,唯圣觉知不为其害,故名为觉。涅槃云:如人觉贼,贼无能为,佛亦如是。觉悟之觉对其知障,无明昏寝事等如睡,圣慧一起,朗然大悟,如睡得寤,故名为觉。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斋主是个有缘人,与我佛有缘,《走近最初的自己》是一本可以让人修身养性的书,不过斋主的尘缘未了,皈依我佛尚需一定的时间。能在大自然间悟出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走近最初的自己》读后感(六):梦,在路上

“怕什么路途遥远,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幸福,在路上。”

——题记

“想到达每天,现在就要启程……”耳畔,是范玮琪恬淡的声线萦绕,缓缓呢喃让人不自觉的想要放下生活的桎梏,开启一段旅程,给心灵放个不长不短的假期。

朋友介绍我看看《走近最初的自己》,说是一个师兄写的。于是,我专门找了一个温暖的午后,悠然品读起来。这是一本关于梦想的书,书的封面简洁却意味深刻,一望无际的公路,蔚蓝的天空,一辆承载着梦想的自行车,几段明了的线条颇具默契地构成了美丽的风景让人心生涟漪。“骑车走川藏,对许多人来说是一生一次的,倒不是说走过就不可以再走,而是因为再走时,路已不是原来的那条路,我们也已不复是原来的那个自己。”我在心里默念着附在封面一角作者的自白,竟迫不及待起来。

去年夏天,吴知源和几个骑友相识,并相约骑车穿越川藏线,从成都到拉萨。这次旅行让作者收获了一个全新的自己,沿途中他有太多的思绪,太多的感触,于是他把这些凝固成文字完成了这本书,全书共分三部分:朝圣的路上,记录的是旅途中的故事,更多的是所见所闻;最初的自己,讲述的关于旅途带来的思考,多是关于人生的感悟;而旅途日记则是根据日记整理出来的行走足迹。

为了生活,都市人失掉了童真,失调了诚信,失掉了罪恶感,很多时候,我们容易把自己弄丢了,最后连曾经的梦想都忘记了,于是寻梦,寻找最初的自己,这是作者的初衷,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24天的旅程,行程2327公里,旅途中,他们遇到了虔诚的信徒,他们有的三步一叩,有的七步一扣,翻越了群山,不远千里前往心中的圣地;他们遇到了美丽的藏族姑娘,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浅浅的高原红在她的脸上化作淡淡的胭脂,让人魂牵梦绕……每一段经历都唤醒了藏匿作者心底许久的梦想与回忆,眼前,曾经的天真童趣,曾经的年少轻狂,曾经的……跃然显现被作者一点一点掇拾起来,一条路,走走停停,有过纠葛,有过迷茫,有过懈怠,但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旅途中最初的自己若隐若现,直到真正到达拉萨的时候,站在布达拉宫前,大家都忘记了说话,只是静静地感受着朝圣给心灵带来的震撼,顷刻之间,作者终于寻找到了那最完整最本真的自我。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感叹于作者细腻深刻的笔触,他将内心的触角深入川藏线的每一公里,文中类似于“群山在落日的余辉里平添了几分悲凉,我们在群山之中体味狂野,在旷野之上体味孤独”、“我们骑着单车,举步维艰地蠕动在细雨之中”俯拾即是,旅途中一场意外的雨阻止了他们前行的步伐,临着窗,雨水从屋檐上成排写下来,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他想到了远在江南的家人,此刻家人是否正在雨中收回晾晒的谷物,于是儿时关于父母亲的记忆一下子流于笔尖,他为自己寻着的亲情的兴奋良久。同样是雨,只是略微含蓄了点,他们在山间随风逐雨,这感觉如同家乡的雨,优柔寡断,缠缠绵绵。兴许同是江南人的缘故,当读到这的时候,我竟不自觉地把微笑挂于唇边,是啊,江南的是浪漫的,不然怎么能让那多情的作家创作出雨巷这一袭华美的诗篇来呢。文中有一处的细节最是吸引人,作者伏在案前小心翼翼地在每一张明信片上写下了藏文的吉祥如意和心想事成,藏文作为“写在世界屋脊上的文字”其中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显得格外的圣神,我把作者的这一行为理解为一种心灵的沟通,当网络和电话充斥着大家的生活时,信件被渐渐地搁浅了,先前抒于笔墨中的坦诚相待渐行渐远,作者把写贺卡作为寻找真我的尝试,贺卡上的字迹虽然粗糙却勾起了自己诸多的美好回忆。

能够用于记录的除了文字还有相机,西藏太美,于是随意地按下快门都能收获一副恍若仙境的美景。书中的每一张插画都是作者在旅途中的亲手拍摄的,显然他是用心的,上面的每一张图片都被作者赋予了自己的思想。

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久久回味个中的滋味,或酸或甜或苦或辣。在现实的生活面前,曾经有过的纯洁理想显得那样的脆弱不堪,为了生存,我们戴着不同的面具,出席在不同的舞台,时间长了,习惯了舞台上的那个角色,却迷失了那个真正的自己。作者以骑单车穿越川藏线的方式,与那片圣洁的土地做了一次亲密的接触,拂拭落在心中的那些尘埃,还原了一个最初的自己。那么,自己呢?又该如何在迷途之中寻找遗失的自我和最初的梦想?

——李青青 原载于《武警学院报》


本文章为汉语心得记录网文章频道读后感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