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基金常识》的读后感10篇
《共同基金常识》是一本由[美] 约翰•博格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47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共同基金常识》读后感(一):树立正确的基金投资观念——投资而不是投机 关键词1:长期,长期可以消除市场波动的噪声,短期是投机而不是投机,真实的市场收益只有通过长期才能体现; 关键词2:成本控制,复利是时间的馈赠,但是成本在时间(第三维度)的作用下就成了沉重的负担; 关键词3:尊重市场,从长期上来说没有人可以打败市场,所以指数基金是最佳的选择(低换手率,低成本,最大限度地贴近市场变化)。 《共同基金常识》读后感(二):极简投资 ————指数基金为王 作者基于收益、风险、成本、时间几个要素,阐述了投资的基本常识以及为何要选择指数基金。 本书写于1999年,作者当时提出的几个投资的常识已经反复在目前很多理财,大牛的著作中体现: 1.时间能够降低风险,投资时间越长,波动越少。 2.就像花园有四季的更替,股市也是周期性波动向上的。 3.坚持简单的投资策略,并持之以恒。 对于指数基金的理解,也与解读基金等书中观点重合 : 1.指数基金费率低 2.指数基金不依赖于基金经理与基金公司的风格以及由于公司或人事变动带来的影响。 3.均值回归 ,不同的投资模式或者股票市场本身超额的收益长期最终来看会回复到一般水平。 4.长期不要预测市场,主动基金的历史业绩并不能反应后续的业绩. 5.普通基金公司的管理让位于市场营销 关于 指数基金的费率以及优势 在中国市场是否同样具备,后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共同基金常识》读后感(三):如何计算市盈率变动带来的收益变化率? 原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For example, an initial dividend yield of, say, 3 percent plus a forecasted earnings growth of 7 percent annually over the next 10 years would bring the return to 10 percent. A change in the price–earnings ratio — from, say, 15 tim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eriod to a forecasted 18 times at the end — would add 2 percentage points to that total, bringing the return on stocks to 12 percent. 初始红利收入为3%,预期收益增长率为每年7%,因此基础收益率为10%(即3%+7%),市盈率由15变为18后会使收益率再增加2%。 这个2%是怎么计算来的?实在搞不懂,求高手指点! 《共同基金常识》读后感(四):基金圣经 好书,字字珠玑。尤其是10年后的点评和数据更新,再次印证最初的论点。不管你信不信,我信了。 作者推崇:1、长期投资;2、指数化投资;3、低成本;4、被动投资,减少交易;5、不要认为自己可以超越市场;6、收益会回复到正常水平(万有引力);7、简单胜于复杂;8、避免明星基金,规模迅速扩大的结果是回报回归甚至降低。 但问题是,无法回答中国的指数基金为何长年落后于主动股票基金。有几个解释: 1、中国的统计时间太短,现在可能只有5年左右的数据,随着时间进一步延长,指数基金会逐渐赶上股票基金并超越,像美国的先锋指数基金一样? 2、中国的指数基金成本并不低,一般的沪深300或者中证500的指数基金年费用在0.7以上,是美国指数基金低位成本0.2%的3.5倍,而中国的主动型股基成本是1.75%每年,和美国股基差别不大,因此指数基金超越股票基金的余地变窄了; 3、中国的股基近些年喜欢买中小盘股,其中也包含大盘股,因此并不能用沪深300、中证500指数或者中小板指数反映,所以对比并不合理,中国缺乏全面涵盖股市绝大多数股票的指数; 4、中国股市存在无效性,因为市场无效,存在很多人为可以甄别选择的因素,比如假账公司,投资者非理性,明显愚昧的追高杀低,因此基金经理创造阿尔法价值的机会更大; 5、主要数据集中在近五年,而近五年下跌趋势比较明显,又包括近半年来疯狂上涨50%的创业板干扰,因此数据统计还未进入稳定可靠的范畴,外因扰动太大,再等5-10年可能会更加体现博格的观点; 但中国的操作思路恐怕还是在短期内,如3-5年中,选择能力强规模稳定的基金经理的基金,超越大盘,且选择各公司的主力产品,不要误入雷区,避免被放弃的产品,如果能赶上基金公司主推的标志性产品则更有额外收获。 《共同基金常识》读后感(五):共同基金常识---无限接近于市场平均回报,风险分散、低成本和长期投资 我是理财小白,是从三公子的书《工作前五年,决定你一生的财富》看到这本书的推荐,然后从图书馆借了来。在这之前根据三公子的书和laok的《解读基金》已经通过工商银行买入了偏股型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偏股型为定投。 看了本书之后,觉得有些东西还是影响了我。 如何评价一只基金?从四个维度:收益,风险,成本和时间,结论是购买低成本的指数型基金。 1)基金作为一个整体,只能无限接近于(但是小于)市场的平均回报率。美国证券市场(从1802年开始)的实际回报率为7%。根据均值回复原理(BTM),从长期看来,基金作为一个整体不会超过这个回报率。虽然有些是大年,有些是小年,均值不变。 2)指数基金的因为投资与证券市场的所有类型,风险最分散。 3)成本的大小决定了基金持有人的最终回报。成本包括申购费用、管理费用,投资组合换手潜在的费用和税收。这些费用会吞噬到基金持有人的3.5%的最终受益。这时候,费率只有0.2%的指数基金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基于这个原理,我把基金的投资方式由银行的定投,转到了蚂蚁聚宝,毕竟蚂蚁聚宝的申购的手续费率只是基金公司公布的最大申购费率的十分之一。 4)长期投资。市场是不可预测的,短期投资是赌博,赌谁会在某个时间买卖股票。长期投资的回报来源于公司的成长的红利和股息。这跟我的投资理念一致,选定一只基金,准备买个3到5年,除非它在晨星的评级连续3个月下跌。 看了本书之后,我拿出本来预备买基金的资金的10%投资了指数基金。原因,在中国买指数基金的费率不便宜。指数基金在中国市场只运行了5年,还不是特别成熟。我比较喜欢看一只基金超过5年甚至10年的业绩记录。还有作者建议海外市场的投资不宜超过资产的20%,鉴于目前的国外经济形势,准备去配备5%的QDII。 2017年10月更新,从2016年5月开始入的指数基金,定投了中正红利和H股,现在两只基金的盈利都在20%以上。主动型基金已经完全放弃了,三只基金一共20K左右,好像没怎么赚钱,还亏了几百块。 《共同基金常识》读后感(六):请选择低成本指数基金! ”请选择低成本指数基金“,这是本书作者从头至尾不断要灌输给读者的想法。 这是一本很棒的书。读完这本书,对基金业就会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了 本书的作者约翰 博格是一位保守、认真、诚信、负责的人。书中不仅会告诉你什么是基金,如何选择基金,而且还会揭露目前基金业那混乱不堪的局面,表达作者希望改革的目的。所以,本书的作者创立了一支简单、低成本、充分照顾投资者利益的指数基金和其公司先锋集团。历史已经证明了投资先锋标普500指数基金的好处,使无数的投资者从中获利,先锋集团因此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基金公司。 然而,尽管先锋集团成就卓越,但到目前为止,先锋集团独特的、充分考虑投资人利益的管理结构却并没有被其他基金公司模仿。基金市场上充斥着各种以把钱尽量放入基金公司腰包为目的的各种基金,他们通过各种广告营销手段促使其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通过收取昂贵的费率来满足自己永远也无法满足的对金钱的欲望。而这些手段均使投资者们蒙受了巨额的损失而对基金的收益提高却毫无用处。而当前五花八门各种新型的基金全是基金公司为赚钱而想出的手段而已,于投资者而言毫无益处。而传统的积极管理型基金却由于其高昂的收费而使其回报率难以超过大盘指数,因此选择一只低成本的大盘指数基金成了投资者唯一较好的选择。 当我读到本书的三分之二时我也查看了国内的基金,希望找到一只比较满意的基金。但国内的基金似乎比美国更加混乱,这里的指数基金收费高出美国2.5倍以上(我不明白一只高成本的指数基金有何意义,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人力成本更高的美国收费却更低)。大部分的指数基金都是ETF(由于非常高的换手率,这样的基金使长期投资者承受了非常高的税收)。非常遗憾,国内没有另一个先锋集团,也没有一只低成本的指数基金。但是假如你不想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研究股票上,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那么长期持有一支相对最低成本的指数基金也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共同基金常识》读后感(七):投资其实很简单——《共同基金常识》读后感 记得最开始接触长投的时候翻过小熊的博客,其中有一篇文章提到基金的时候,小熊提到过一句,大意是如果想通过投资基金积累财富的话,投资指数基金就好。当时其实不太明白小熊为什么会这么说,毕竟市场更多的是积极管理型的股票和债券基金啊,这些基金设立的初衷难道不就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吗?为什么不在这些基金中选择优秀的基金来投资呢? 直到看完约翰•博格他老人家的经典著作《共同基金常识》之后,对这个问题才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也对投资有了更多的认识。 约翰•博格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实际看了介绍才知道这是个多么牛逼的人物,他是世界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先锋集团创始人,还是指数基金的创立者,他一生致力于推动基金业的改变,为投资者谋求最大的利益。 在他的这本书里,他用大量的数据(不是那种很高深的复杂的数学模型,像我这种高考数学69分的学渣都能看懂的四则运算)和分析给我们揭示了几个很简单的常识: 1.长期来看,绝大部分的基金收益会趋于回复到一个均值附近,也就是说现在看起来收益很高的某只基金,这个业绩有很大的可能是不可持续的。能够长期跑赢市场的基金经理有,但是非常非常非常少,而且由于基金规模的越来越大,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也会受到影响。 2.高成本会消耗投资者的收益,主动管理型基金比被动的指数基金来说成本会更高,更高的成本意味着主动型基金如果想要获得成本扣除后和指数一致的收益,就要追求更高的成本前收益,就有可能要冒更大的风险。如果和市场收益持平,刨去各种费用,其实收益还不如买指数基金。 3.大部分的基金公司变成了营销公司,追求的是各种吸引人眼球的产品、不断扩大基金规模(因为规模越大能收到的各种费用越多嘛),高换手率(不断的买入卖出,忘记了投资中最重要的常识:分散化、长期持有),而所谓的独立董事不能够真正代表基金投资者的利益。 4.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明白投资中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很关键:首先,成本非常非常重要;其次,分散投资,追求长期的稳定的收益;长期投资,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热点。总结来看,对于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追求更高收益的投资者来说,指数基金是非常优质的选择。 而博格认为跑赢市场并不是没有可能,这需要我们遵循投资的基本原则,他在书中对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大加赞赏:买入优质的公司并且长期持有。既然要寻找一位能跑赢市场的基金经理如此之难,而且还要付出高成本、基金经理更换等等代价,不如自己构建出自己的股票投资组合,长期持有。 如果你想要走这条道路,那么你必须知道:如何找到优质的公司,然后什么是合适的买入时间点。博格在书中明确的提出:忽视公司的基本面状况,仅仅靠预测公司未来盈利就买入是很愚蠢的行为,尤其是花很高的价格买入。这正是长投初级课中讲到的:市盈率是一个很好的评估公司是不是太贵的指标,买入高市盈率的公司还不如去买高等级债券呢,至少风险会低很多嘛。 当然,博格讲的是美国的基金市场,至于中国的基金市场如何,我没有太多研究,也不敢说美国的市场经验就一定适应中国市场,不过一些投资的基本规律,比如投资越早越好、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等常识,已经被证明是在任何市场都有效的,如果你想要追求比市场更高的收益,不妨记住这本书封面上的一句话——在市场的波动中,往往最容易被遗忘的是常识。 《共同基金常识》读后感(八):投资的本质是人心,若尽信书不如无书 谈混沌之中的乱象,采其精要……过高的年金融活跃度约是在8%—9%,可见稍微有些全局意识的经济观察都可以发现其趋势和衍生社会下行的纷杂。 国外生活时,要是选择资产配置的事公募基金,因为不求绝对收益,只求能够跟上基准收益一般在8%~20%的回报率。因此,公募基金经理只收管理费,很少会收或者说是不收国内变相的业绩费。于是,暂管者也就收着卖白菜的钱,不操着卖白粉的心。但是在近些年的中国,数千家公募基金无论大小虽然不收业绩费,几乎所有公募基金的评估指标却按业绩排名而定的。从而这些经理们各显神通,有些会甚至会重仓特定行业或股票或特意散布方法论使其舆论导向,偏离自己前期人格保证的要盯住基准去做投资。这些风险巨大的操作方法被各种渠道转移给千家万户的中产们。 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资的行为——私募基金 在国内,私募基金“高净值独立的人”的要求低至年薪50万元即可,在投资人的资质上也没有过多要求。最近新出台的资管新规将年薪降到了40万,但是需2年投资经验或有500万可投资金融资产,虽然有稳进进步但是依旧一塘浑水。由于目盲自信的投资人过多,国内就出现了AMAC这样半官方机构(古今中外都不多见)。在保护投资人的角度出发,要求基金管理人备案、投顾备案、基金备案、多重备案、多重披露。几乎是要把私募公募化的趋势。即便国外后来推出Dodd Frank法案,也只对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有披露要求。 金融乱象:小型基金管理公司,多元化的产品(可见乐视集团的生态化) 先对比制度相对应完善的美国,小型化基金管理规模的基金管理人(10亿美元及以下),基本上结构就是母基金,母基金是管理公司的灵魂所在,贯穿管理公司的始终。法律顾问、审计师、券商、竞争公司、基金服务商都和其所在的基金荣辱与共,更了解一家基金的发展趋势。 下属包含两个子基金。一是所在的本土基金,给开放于所在国的投资者;另一个开曼/百慕大/其他设在某tax haven的基金,给外国投资者。固定的基金管理,具有流动属性的投资人。 对比国内,小型基金管理公司很少有且只有3支以内基金。可见标签化企业发展简述,其中不乏含概 : p2p、医疗健康、保险服务、网络科技等近期红海或蓝海的风口,同时也说明这些公司多数是伪包容式野蛮生长。他们有时甚至多达5-10个产品。每个产品使用不同的托管行、券商、基金服务商等等,同时也都需要进行繁琐备案、多方面发行、各种披露……这些盲目且以中产圈内KOL(关键意见领袖)常使用的手段为非数据引导,而是个人信用背书转化变现。其结果是很多基金业绩没过周年庆就化为灰烬。其主要委托的基金管理公司当然深受此害,更多付出实际的资金。 乱象中也会长尾出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要求投资人一年起的锁定期(不然刚备案完成,主投资方就违约了),而投资人也觉得难以接受(万一市场无法达到预期,风险也痛苦随行)。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信任成本高(政策法规、社会氛围、素质教育等方面繁多就不赘述。可以以近些年学术、学历造假其内核逻辑为他山石) 风险期合作率低(无论是仓位、进入时期、决策很多成分都会倚重“德高望重者”或“自负韭菜们”的赌性) 基金明星级业绩延续性低 需要补记 《共同基金常识》读后感(九):承认自己不是超人 约翰博格的基金理论其实就是我们常见的极简投资。 所谓的极简投资,就是普通人不要天真地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用一种看起来极笨的方法来获取不低的收益。现在看到的股票市场基金市场,散户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所谓“追涨杀跌”,闻风而动,吃不得小亏反而造成了盈少亏多的局面,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明明存在非常大的信息不对称,普通人却总以为自己在小道消息坊间传闻上获取了别人不知道的“内幕”。 极简投资的背景或者说前提是长期来看,整体股票市场整体债券市场的累积收益是不菲的且不会亏损的。社会在发展,生产力在不断提高,GDP不断提高,股票作为一种融资手段长期来看一定是不断上涨的。为了反映股票的整体情况,美国人发明了三大指数:纳斯达克指数、道琼斯指数和标准普尔指数,还有在中国不常见的威尔逊5000,中国发明了中证500沪深300。纳斯达克指数包含了全球范围内计算机和信息领域方面的优秀企业,标准普尔包含美国排名前500的企业,威尔逊5000则是范围更广的美国企业的一个标准。沪深300是中国股票前300的企业,中证500是中国中小企业的集合。根据这些指数,基金公司设计了一系列指数基金。指数基金按一定比例持有某些公司的股票,基金经理只需要使他们能够与相应的指数保持一致即可,不需要太多的主动管理,从而指数基金的管理费将非常低。 《共同基金常识》用大量的数据论证了被动管理的指数型基金能胜过绝大多数积极管理的基金这一结论。我们不能否认基金经理中有特别优秀的经济金融领域的牛人,但是牛人毕竟是少数,我们自己不是牛人,也不能去赌基金经理是牛人,更何况股市不可预测,不能用以往的业绩去预测将来的业绩。所以就有了约翰博格“指数型基金能胜过绝大多数积极管理的基金”的结论。 《共同基金常识》面向的读者不单单是投资基金的普通人,还有大量对基金行业中管理方法和未来的思考,这部分略过。 这本书中没有给出共同基金到底应该怎样投资。一方面通过看书、杂志、公众号,一方面通过小额试水,有一些小的心得分享一下。 首先我们要承认自己不是超人,所以最好投资指数型基金;为了减小风险,所以要投资多种相关性小的指数基金;约翰博格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持有越多风险越小,5个以下为宜,典型的例子是纳斯达克100、标准普尔500、沪深300、中证500,以及某纯债(之所以要“纯”债,是因为一旦不“纯”,就增大了资产配置的相关性,扩大了风险)。 极简投资要求几个组合要平衡:经过一年的涨跌,要把他们重新平衡起来,这样就做到了锁定收益和拉低成本。 -------------------------------------------------------------------------- 以上是经过我的学习和初步实践,认为正确的几个观点。但是太过简单。 经过一季度的加印钱的速度稍微放缓,企业主要是某些国企发行的债券可能要还不了了,这种情况下,债券不再是保增值的产品,是否应该适当减持债券基金? 极简投资中说的一年后看资产配置的情况,是因为基金持有时间超过一年的手续费将大大减少。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每个月观察一下资产情况,将涨20%的基金抹平给跌20%的基金,与一年一调整相比,哪个更好? 还需小心求证,小步实践。 |
精彩图文
- 贺芷鸢程许意深情入骨梦断肠程许意最新章节小说推荐阅读-新书深情入骨梦断肠程许意大结局
- 时岁小说全文无删减-小殿下他脑子有坑时岁小说大结局免费阅读
- 安酒溥淮小说(异世过分了从零开始搞贡献值)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安酒溥淮)小说章节列表(异世过分了从零开始搞贡献值)
- 钱茜茜陈时川(钱茜茜陈时川)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钱茜茜陈时川全文阅读完整版_笔趣阁(钱茜茜陈时川)
- 钱茜茜陈时川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钱茜茜陈时川钱茜茜陈时川全文全章节免费阅读
- 苏绮林光寒小说(谎言与告白诗已完结小说全集完整版大结局)谎言与告白诗小说全文阅读笔趣阁
- 苏绮林光寒全文全文免费阅读_谎言与告白诗全文最新章节列表笔趣阁(苏绮林光寒)
- 顾时亦季冉初满分热推小说-季冉初顾时亦顾时亦季冉初小说全本已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