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汉语心得记录文章 读后感 浏览文章内容

《我的灵魂永不下跪》读后感精选10篇

hanchuanzi 汉语心得记录网 2020-03-13 09:37:53 265

《我的灵魂永不下跪》是一本由[美] 恩尼斯特•盖恩斯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灵魂永不下跪》读后感(一):奴性

整本书读下来,读到的是一个即将走向刑场之人的内心世界。美国黑奴,长久的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界于人和动物之间。导致杰弗逊如此绝望的是面对社会现实的无力感,无论怎样去奋斗、去争取,都无法摆脱。当一个人面对这样的社会,会觉得自己的卑劣是与生俱来的,是命运的安排,自己所有的尝试都是徒劳的,从而放弃了其它一切可能性。从那一刻起,就陷入了死循环,越陷越深。社会中存在不公平,有些根本不是一个个体所能改变的,但放弃就表示机会为0,争取即使概率只有1%,也是有成功的希望。

当走入漩涡之后,要想走出漩涡,必须要有面对质疑的勇气,而那份勇气又是源自“爱”,只有真正的喜欢才会让人舍弃一切。

《我的灵魂永不下跪》读后感(二):读得很慢,暂时还在剧情中,等看完写完整系的

来自度娘。

先摘抄一下.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自由!这是一个关于生与死、罪与罚、黑与白、恩与爱、尊严与歧视的故事。20世纪40年代的路易斯安那州,21岁的黑人杰弗逊不幸卷入一桩小酒店枪击事件,三名当事人当场死亡。作为案发现场唯一的幸存者,他被白人指控蓄意谋杀并被判处死刑。大学毕业后回归故里、执教当地于农场小学的格兰特魏金斯不甘偏处一隅、碌碌无为的现状,去留无定,过着极度苦闷彷徨的日子。他的姨姥和杰弗逊的教母希望他探视身陷囹圄的杰弗逊,用他的智慧和人格重塑杰弗逊懵懂无知、自轻自贱的灵魂,为杰弗逊上临刑前的最后一堂课:要带着尊严与骄傲而死。自甘堕落的杰弗逊能否找回生而为人的价值?矛盾而挣扎的格兰特如何寻得救赎的意义?这是一堂教导,更是一次领悟。美国南方社会的种族歧视,无知少年的受挫人生,黑人教师的人生抱负,交织出珍贵的生命情谊与人性光辉。盖恩斯以浓厚的乡土情怀,对生命奋斗的深挚同情,写出了一部历久弥新的传世经典………

《我的灵魂永不下跪》读后感(三):自种族歧视这一主题所获得的启发

被突发事件一打岔,这本书的读后感差点就不了了之了。 最近泪点有些低,最后一页竟然看哭了。 纵然作者在主线故事上做足铺垫,但仍然觉得杰夫逊从自暴自弃到大义凛然的转变实在过于生硬和牵强。封底的媒体评论总结,水分太大。 两位老太太强迫杰夫逊在临死前忘记不公和恐惧,强打精神,信上帝,有尊严的赴死。这其实是自私的。最终满足的只是活着的黑人同胞们的愿望,把被冤枉的杰夫逊打造成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希望,甚至是专属于黑人的耶和华的化身。 真正的守望相助不是应该寻求法律途径上诉翻案,让杰夫逊能够有尊严的活着吗? 也许是由于故事发生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之前吧,黑人无权自辩自救,只能依靠灵魂的救赎来寻求安慰。 作为一名身在海外的,黄皮肤的有色人种。种族歧视的问题至今依然存在,也实际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如今华人在国际上的负面形象愈演愈烈,种族歧视也有越来越尖锐的趋势。 而我所理解的种族崛起,不是声色俱厉的对其他同胞作出要求,而是实实在在的从自己做起。有节气,不崇洋媚外,和所谓的白种人打交道不卑不亢。有素质,让身边的外国人能够从自己身上发现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从而得以正面的更加理性的来了解中国人。

#一周后加注#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了《卢新宁在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最后的总结,用来坚定国人的民族信仰,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我的灵魂永不下跪》读后感(四):我的暴脾气

绝大多数人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面对令人绝望的大环境,没有力挽狂澜的决心,混混沌沌得过且过。面对社会不公,面对腐烂的人心,面对污浊的社会,我们还能做什么?没有用的,不管怎么做,没有用的。

虽然说即将世界末日,虽然说要把每一天都过的充实有意义,虽然说要珍惜每一天过好每一秒,我们依然麻木的行走在或喜或悲的路上。如果生命从一开始就用倒计时的方式呈现,有人会积极向上,有人颓然堕落,反正结果都已经是既定的了,做什么都是徒劳,有什么意义呢!?

在严重种族歧视的环境里,一个被冤入狱的黑人(就算人人都知道他只是在不恰当的时间出现在不恰当的地方,依然被判了死刑)。面对权利,改变不了命运,只能维持住自己的尊严。尊严,对死刑犯意味着什么,或许就因为即将死去才更应该坚强去维护,给活着的人留下一丝触动与希望。结果不变,但人们会知道,这是一个不下跪的灵魂。

故事讲到一半,主人公格兰特依然是在姨婆及女友的要求下继续这个‘教育’的任务,犯人杰弗逊烂泥扶不上墙完全没救的样子,想象我面对这样一个人,都想一巴掌呼死他算了,我好奇什么样才契机能改变目前胶着的状况。隐隐期待来一篇发人深省的对话,不过没有,顿悟的部分作者没有多讲,只是格兰特明白了他这项任务的意义,开始认真真诚的对待杰弗逊,这才了解到杰弗逊自身在面对死刑这件事情内心自暴自弃的绝望。就我的暴躁脾气,早就放弃这样不争气的‘猪’了,但我们有什么资格批评鄙视他呢?!我们确实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他人身上,毕竟不是当事人,无法了解其中的感受。每个人的性格,命运都是应该被尊重的,认真去聆听才能了解。

种族歧视是长久的历史问题,是一代代人的时间堆垒出来的,一样要靠一个个有尊严的人慢慢去改变去改善去赢得该有的尊重!

我决定修炼我的暴脾气,才不至于错过太多……

《我的灵魂永不下跪》读后感(五):渡人亦是渡已

其实从一开始,我就很奇怪:明明是“无罪的犯人”,为什么最终还是被判死刑,而且是残酷的电椅。只是这个问题并非小说关注的重点,重点而是临刑前的最后一课。

20世纪40年代的路易斯安那州,21岁的黑人杰弗逊不幸卷入一桩小酒馆枪击事件,三名当事人当场死亡,无人作证的杰弗逊被指控蓄意谋杀并判处死刑。清白无辜的杰弗逊只是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辩护律师在为其辩护时称“猪”,杰弗逊的教母爱玛小姐希望“他的灵魂能得救”。这对黑人教师格兰特来讲,是个无聊透顶的任务。格兰特的人生充满矛盾和彷徨,虽然对幸福生活充满憧憬,只是稍有懦弱,而欠缺一些行动的勇气。他想逃开这个让他觉得压抑与苦闷的农场小教堂,不想苟且偷生,想呼吸自由空气,想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他停留在“行”的阶段,烦躁焦虑不安。对姨母的决定,他从一开始,也并不理解,甚至如同大多数“聪明人”觉得的那样:活得浑浑噩噩地死比活得明明白白更少痛苦。然而在观看孩子们预演的圣诞话剧以及与杰弗逊接触的过程中,被感染,并潜移默化地变化着,他“学会了隐忍和宽容,少了愤世嫉俗,多了失意苍凉”。

心灵的成长需要什么样的契机?对蒙憧之人是否保持适当距离,给予足够尊重即可?在被剥夺知情权之后,是不是就顺其自然保持缄默?杰弗逊并非愚昧无知,他苦恼自己的命运,只是找不到答案;格兰特明白自己的境况,了解自己的焦虑,在给杰弗逊上最后一课的过程中,慢慢找到了答案。

尽管教堂牧师宣扬“凡人皆有罪,无神便近愚”,但年过半百的姨母对此更希望“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停止“灵魂的救赎”,就要“站起来”,“像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样”,挺起胸膛做一回人。在杰弗逊临上刑椅前,他给格兰特留了一封信,信里说“我老是发抖,管不了自己,但我会一直坚强下去”。格兰特的最后一课成功了。

黑人作家恩尼斯特盖恩斯的《我的灵魂永不下跪》,主旨依然是反种族歧视,借助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自由的讲述里,通过格兰特个人内心的波澜转变,却也完成了个人的灵魂救赎。从特兰特的角度来讲,其实是自渡亦渡人,渡人亦是渡已。

《我的灵魂永不下跪》读后感(六):寻找属于自己的尊严

一个普通人如何证明自己的尊严或如何证明自己有尊严地活着,是每个人都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这部小书中,作者展示了一个黑人教师寻找自我价值的心路历程。

小说的主人公,对自我的评价并不是很高,他虽然心怀不干但也只是想平平常常地教书,平平静静地过活,但一个人不可能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笼罩在个人生活之外的还有历史、社会、习俗和亲情

一个偶发的事件,一个错误的判决,一个面临死刑的青年人,改变主人公的度自己生活的认识,他在帮助杰斐逊站着应对死亡的同时,他也找到了自己的尊严和生活。

希望自己的教子像一个人一样坚强地面对死亡面对自己遭受的不公正,这与其说是出于爱玛小姐的懵懂的愿望,不如说也是主人公一直逃避的问题。“我”一开始对爱玛小姐要求的抵触,正是无法正视现实的体现。同时,作为一个接受了白人知识教育的黑人来说,“我”感受到了自身所遭受的苦难和压抑,但却无法给出一条好的出路——因为在白人的文化中根本不存在这种答案。

事实是,每个人并不是总是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状态。作为一名有知识的教师,“我”试图安于现状,试图用爱情来作为自己的避风港。但拥有了知识,毕竟拥有了力量,对于几百年来遗留下来的耻辱,“我”一方面感到无法承担,另一方面“我”又不得不去面对。劝说杰斐逊的过程,也是“我”认识自我的过程,在这对师生对话中,“我”和杰斐逊都逐渐学会了正视自己本民族的苦难,学会了正视自己的命运。“我”不再是以前那个息事宁人的“我”,“我”知道了承担责任,“我”知道了要去正视问题,如果说以前的“我”不去教堂是出于一种朦胧的反抗意识的话,那么“我”的不跪则是对白人所给予的世界观念的质疑。

虽然在小说中“我”依然把杰斐逊的改变归功于上帝,但作为读者,我们看到的是,改变杰斐逊的不是上帝怜悯和神迹,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交流。在小说的结尾处,“我”依然站在讲台上,但“我”已经被改变了,而“我”也做好了去改变他人的准备——也许,我们学会面对生活的时候,才是发现自己本来面目的最佳时刻。

怎样才能够使一个人获得尊严?请先从直面生活,认识自己、善待他人、勇于抗争开始。

《我的灵魂永不下跪》读后感(七):当“猪”开始思考

读《我的灵魂永不下跪》总会想起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杀死一只知更鸟》,或许他们曾经生活在同样一个地方。美国南部的乡村,热带季风吹拂着周围的甘蔗地,在不大的村子里,稀稀散散的坐落着不多的房子,你随便叫一声整个村落都能听到,但是白人和黑人的居住区还是可以一眼看个分明。

然而不同的是,在《杀死一只知更鸟》里,格里高利•派克饰演的白人律师正在努力为一名黑人寻找正义,而在《我的灵魂永不下跪》里,正义已经远去,主人公黑人教师格兰特所能做的只是让这位无辜的人安心离去。

故事的一开头, 20多岁的黑人小伙杰弗逊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判死刑,在法庭上,法官是白人,诉讼律师是白人,陪审团是白人,就连辩护律师也是白人。更可笑的是,辩护律师的呈词既没有就事实疑点提出质疑,也没有对于事实进行阐述,他只是可笑的说:“将这样的人送上电刑椅,还不如捆上一头猪!”于是,这头“猪”就只剩下坐电刑椅的命运。

而杰弗逊的教母爱玛在得知结果后,也没有选择再去追求正义,这就是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她接受命运的安排,但她选择要让杰弗逊勇敢的走上电椅,“不,他不能像猪一样被送上电椅,他要像一个人。”于是爱玛便找到了主人公格兰特,教会他像一个人一样面对死亡。格兰特在姨姥的威逼下,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了这份任务。

比起派克饰演的律师,格兰特似乎要纠结许多。如果律师所要求的只是法庭上的正义,那么作为一个黑人的教师,他似乎难以逾越身份这个枷锁。他是黑人里为数不多读过大学的人,他曾经在他姨姥的期许下一步步前进,他还记得姨姥跟她说的“从这张门出去再也别回来”。这个门是姨姥当年工作的白人家庭。但他又再次回到了门,求白人警官能让他去探望杰弗逊。

格兰特一方面向往着另一种生活,他无数次地和自己的女友薇薇安说要私奔,另一方面又出于本能地进行自己的教师生活。正如薇薇安指出来的,尽管百般不愿,格兰特还是接受了教育杰弗逊的工作。但是他看着那些孩子,又产生联想,当年与他同龄的人死的死,杰弗逊也是从这个学校出来的,最后不还是走到了这一步?与他同学的同龄人,死的死、走的走,似乎教育也不能改变命运,格兰特甚至当着全部孩子的面以杰弗逊为反面教材,不好好读书就是这样。

当然,格兰特还是克服了自身的原因,认真地与杰弗逊倾谈。在他看来,杰弗逊所能代表的是另一种奇迹,打破白人的神话,像一个英雄一样展示黑人也能像白人一样思考。最终,杰弗逊还是在格兰特的教导下,勇敢地像一个人一样走向了电刑椅。

杰弗逊在最后的日记这样写道,树上有只鸟叫了,听声音好像是青鸟。天好蓝啊!

《我的灵魂永不下跪》读后感(八):罪恶的灵魂归向何处

文/Shirleysays

纪伯伦说,人向死而生。死亡对于人生来讲,是归宿,亦是起点,更是涅磐重生。侦探小说家劳伦斯.布洛克有本《八百万种死法》,主要写纽约八百万市民光怪陆离的死法。他想说的是,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死法。曾经听过一位大师讲宿命论,他说人固然有命,是天意。可命相是可以改变的,小小的努力,微微的反抗,会将人推向另外一道轨迹。人最终如何结束生命,无法预知。但是,至少有一点,我们可以在心底默默地坚持:有尊严地赴死,拿出所有勇气,给灵魂最后一次勇敢。《我的灵魂永不下跪》讲述了一个从懦弱悲泣到勇敢赴死的心灵故事,卑微的灵魂终有一处鲜花盛开的彼岸,天堂会为勇于面对的人开启一扇心门。生者与死者终将殊途同归。

本书是当代美国黑人作家恩尼斯特.盖恩斯的重要作品之一。盖思斯生长在美国南方的路易斯安娜州,这里的原住民是美国土著,后成为法属殖民地,居住大量法国移民,包括许多非洲后裔。由于复杂的种族背景以及居民结构,该州具有各类种族冲突滋生的土壤,尤其是黑人与白人之间的权力与利益的平衡。所以,该州的座右铭是“团结、公平、信心”。

然而,《我的灵魂永不下跪》恰恰讲述的是如何面对不公正的惨剧。故事发生在非洲后裔聚集区贝荣纳。黑人青年杰裴逊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旁观了俩位黑人青年试图抢劫一家白人经营的酒类商店的全过程。在黑人青年和白人店主互相射杀后,杰裴逊成为事件中唯一能够接受白人世界审判的黑人。与其说这是一起单纯的刑事案件,不如说是种族之间博弈的引火线。为了争取生存,白人律师在为他辩护时,声称他是只“猪”,完全木讷到不知道现场发生了什么。最终,他仍然被判电刑,他是当地第一位被处此极刑的人。

传媒女王奥普拉倾情推荐此书。她作为全世界黑人的骄傲,也曾是问题少女。直到十七岁才从单身母亲那里回到生父身边。父亲对她说过一段话,鼓励她重新审视人生。他说,在人的一生里,有些人等待事情发生,有些人让事情发生,有些人却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奥普拉决心绝不让自己成为那个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人。这样,绝顶聪明,出类拔萃的女王级人物才得以脱颖而出。小说中的黑人教师格兰特就是引领杰裴逊了解世界发生了什么的人。同时,他自己也是一个社会的囚徒,如斗兽般囚于现实的困境。他怨恨此生居于小城贝荣纳,离开却不得不返回;他怨恨用白人的方法教授黑人小孩儿;他怨恨黑人在白人家做工,只能走后门;他怨恨白人女友薇薇安无法抛弃一切与他远走高飞。在杰裴逊的教母,以及他的姨姥的恳求下,去监狱里探视杰裴逊,旨在帮助杰裴逊勇敢地面对死亡,也为他自己进行了一次灵魂的救赎。整部小说就像一场拯救俩个灵魂的仪式。

“看到孤独,你便孤独;看到勇敢,你便勇敢;看到荒凉,你便荒凉;这世界就是一面镜子,你看到什么,它便给你什么样的生活……”如果说不公正的判决让杰裴逊看到的是冷漠、凄凉和绝望,那么格兰特带给他的就是爱心、温暖与勇气。就算世界抛弃了你,你为何不能拥抱一次世界?面对即是一种勇敢,罪恶的灵魂也有机会成为自己的英雄,那即是灵魂得救的一天。当杰裴逊在狱中日记里写道:“我老是发抖,管不了自己,但我会一直坚强下去。”此时,他的心灵已释然,没有恨与怨,只有爱与感恩

在小说的结尾,盖恩斯特意安排了好心的白人狱警保罗,帮助杰裴逊完成遗愿。“彰显人性无关种族,优劣不分黑白”,这是作者通过安布罗思牧师之口道出的箴言。天堂会为勇敢的人敞开大门,包括背负罪恶的灵魂。

《我的灵魂永不下跪》读后感(九):命运让人绝望 爱让人坚强

□木木勺

当朋友发现我捧着这本小说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她问我,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我说是一本小说,讲了一个无辜的黑人被判了死刑。她又问,后来呢,我说后来人们就想帮他。大概是因为我的介绍太简短无趣了,她哦了一声走开了。当我读完了这本小说,我反而更担心她会又问我结局了。如果我告诉她说最后黑人死了,那听起来将会是一个多么枯燥的故事啊。

但我的三句话简介也不能算错,这的确是一个“待死”的故事。在小说开头黑人杰弗逊就被判了死刑,尽管我们都知道他是无辜的,但最后他还是死在了行刑室的电椅上。得承认这个故事让人感到绝望,但好在我们也能从中找到力量。

监牢里等待死刑的杰弗逊如同行尸走肉,浑浑噩噩自暴自弃,他没办法摆脱命运。而令人绝望的不仅是他无辜的死亡,还有小镇上的黑人们的困苦。

教母不愿意杰弗逊被当成畜生看待,老太太希望他能体面地面对死亡。她找到小镇上的老师格兰特,希望他能帮忙。但这位黑人学校的黑人老师可没有欣然领命,实际上他也是一肚子不情愿。跟我有什么关系?能改变什么呢?通过这位小镇上的教书匠,我们看到了更多的黑人们生活的境况。

当初老师就劝格兰特不必太用功,属于黑人孩子们的将来八成是暴尸街头,剩下的就会苟延残喘,接受、习惯现状,日渐麻木无情,有智力反而徒增苦恼。等格兰特努力上完了大学,还是回到小镇上当了一位老师,从学前班到六年级都要负责,一天天忙乱疲惫。就连一年一年的圣诞节,来来回回也就是那些节目,日子一天天一年年的过,除了人们变得越来越老,圣诞节拿出的床单变得越来越脏以外,还有什么改变呢?

这位老师好几次计划着和情人逃走,黑人孩子们就算学到了知识又有什么意义呢?长大以后还不是要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一样,一生有吃不完的苦,没什么好日子,再努力也没有好起色?

长久生活在苦难里的人们没有办法想象天堂。

杰弗逊六岁就开始做苦力活,到二十一岁都没有吃过一回像样的冰激凌。他努力过、挣扎过、也讨好过,可最终还是要被判死罪。屈辱不甘又莫可奈何,关于命运,黑人们尝到了更多奴隶的苦味。

所以杰弗逊不领情,他宁愿不吃不喝不言不语让关心的人们难过,因为没有人会替他去坐那把椅子。一次次受挫,老师也变得恼火,他能理解囚犯的绝望,却不能明白人们的坚强。牧师指责他,受过教育的头脑只想着计算自己的得失,只想着要坚持自己的坚持,不明白有人还会无私地奉献、付出……

爱给人力量,让人坚强。

终于杰弗逊得了救赎,坚强地迎接了死亡,而格兰特也救赎了他自己。就算改变不了命运,就算结局到最后还是一样,至少要活出应有的模样,至少要温暖那些无私爱着自己的心房……

实际上这本小说很吸引人,虽没有大波澜却颇能让人玩味。一边是教母、姨姥、牧师等人执着的苦心经营,一边是老师的被迫上阵,他们需要共同面对死刑犯固执的沉默,再加上那些看热闹的和泼冷水的白人,让读者很想知道,这个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会变成什么样。

值得称道的是,小说的翻译很好,直白通畅而不失风趣。当读到姨姥“冰冷的目光盯在脖子上”和“黑鹤一去不复返”这样的句子时,不禁会一边怀疑原著的写法一边哑然失笑。

这还是一本让人震撼的小说,不公正历史和黑人悲惨的命运让人绝望,但相信从这个故事里,我们都能找到直面人生的力量。

我想我还是没办法三言两语就能把这本小说介绍清楚,总之郑重推荐吧。

《我的灵魂永不下跪》读后感(十):暗流下的变化

谈起路易斯安那州,令我印象深刻的是5年前那场反种族歧视大游行,杰纳镇黑人和白人学生争执的起因只是一棵被称为“白人树”的橡树,3名白人学生得知黑人学生希望能坐在“白人树”下乘凉后,在树上挂上了象征美国南部白人奴隶主残害黑人的绞刑套圈,这引起了黑人学生的强烈不满,而后演变成了暴力冲突。6名黑人学生被捕,却没有一名白人学生受到处罚,令只有大约3000居民的杰纳镇被数万名反对种族偏见和司法不公的抗议者涌入,游行就此爆发,就像有的报纸评论的那样:“40多年前,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阐述“我有一个梦想”,领导美国黑人挑战社会不公。40多年后,美国黑人仍在为谋求平等权利而斗争。”

当代著名的美国黑人作家恩尼斯特•盖恩斯最受欢迎的作品《我的灵魂永不下跪》,讲述的故事背景和07年的这场反种族歧视大游行的背景很相似。黑人男孩杰弗逊被牵连进一件抢劫案中,两个黑人劫匪与白人店主进行了激烈的枪战,并均丧命于此。杰弗逊并未实施抢劫行为,却仍被捕入狱,并被判了极刑。在这个可怜的孩子等待属于他的电椅被运送到监狱的日子里,他的教母并没有放弃,她哀求老师格兰特去拯救杰弗逊的灵魂,这却着实让格兰特伤透了脑筋,他一开始从内心排斥这个任务,不仅仅是因为每周去监狱探视杰弗逊需要低声下气的恳求白人管事,更因为他搞不清楚意义何在。但随着事情的进展,格兰特似乎领悟了什么,渐渐转变了态度,而与杰弗逊的交流也变的顺畅起来,一切都在改变之中。

那么是什么说服了格兰特,继而带来了杰弗逊的改变呢?格兰特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黑人,拥有一份教师的工作和一个白人女朋友,生活得简单又有些麻木,如果不是杰弗逊的事情,可能很少会去体味和思考身边的种种,与杰弗逊交流的任务使得他又一次接触到社会的底层,感受黑人平民受到的种种歧视。在庭审现场,白人律师称他为傻瓜,对法官说:“做困兽之斗,这点非洲蛮荒之地的先祖遗传的本能,他确实干得出来,但是说到谋划,法官大人,他有那个城府吗?”。而监狱里黑人专用的厕所污浊邋遢,令人作呕;去白人贵人家里求助,只能走通往厨房的后门,并且要屈辱的等待好几个小时才能得到傲慢的接见。这里白人处处彰显高贵,黑人则似乎已经习惯了低人一等的状态。给这一切的一切触动了格兰特,与杰弗逊的谈话也逐渐深入起来。

他希望杰弗逊振作起来,并不仅仅是按照牧师的希望找到去往天国的心灵寄托,而是用自己的行动,颠覆白人对黑人的蔑视,拿出勇气,为黑人们留下尊严和勇气,剥掉白人的伪装,会毁灭他们自以为比别的种族都高一等的种族主义神话。与此同时,杰弗逊的事慢慢发酵,从一个可怜黑人男孩的无辜入狱,发酵成黑人社区关注的焦点,人们也空前团结起来,当他被执行死刑的那一天终于到来的时候,人们纷纷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关切和哀悼,杰弗逊也用自己的方式给了格兰特最终的答案。

不得不说,盖恩斯真的很会讲故事,故事的结尾并没有正面描述杰弗逊的执刑现场,却通过人们的种种行动,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一场死刑,又仿佛是一场洗礼,震慑心扉。

《我的灵魂永不下跪》,在盖恩斯业已问世的八部作品中,应该是最受读者推崇的,不仅仅是在销量上创造的奇迹或是斩获诸如美国国家书评小说奖首奖等多个奖项,更重要的是它讲述了一个足以震撼人心的故事,一个关乎尊严与梦想的故事,它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格兰特曾坐在圣诞树下,思考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祈祷与礼拜,却没留下一丝改变的痕迹,但当人们开始觉醒的时候,“变化是有的”,只是一时看不出来,就像薇薇安说的那样……


本文章为汉语心得记录网文章频道读后感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