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言论(第3卷)读后感10篇
《越界言论(第3卷)》是一本由许子东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440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1-1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越界言论(第3卷)》读后感(一):值得买,虽然没有什么时效性 有些问题听许子东先生讲是一种艺术,说是越界言论其实还算中规中矩。毕竟是电视人,懂得分寸拿捏得很好。很有意思的一个人,值得看的一本书,刚买,还没看完。就差最后的了。从他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些既不是哗众取宠而又一鸣惊人的观点。 《越界言论(第3卷)》读后感(二):一名标准的中国知识分子——许子东 大致读完,但不算仔细。 前半部分是许老师对读书电影社会事件等的见解,都很“知识分子”,尤其是和陈丹青对话五四那一节,可反复看,很精彩。记忆深的是讲胡适鲁迅那一代其实是二十世纪的八零九零后,意在对比当下,当然时代不同,无从比起,好在角度新颖。 后半截是许老师的自述,时代感强烈。江西农村数年劳苦耕作,上海图书馆一年专心读书,这种特殊经历是可使人受益终生的,现在已无这样的条件了,当然也最好再无这样的条件。 最后小小感慨一番,许老师是能够专心做事的人,少年插秧,青年考学,到现在致心学问,实在不是我这种心浮且懒做之人可比,惭愧惭愧。 《越界言论(第3卷)》读后感(三):站在路口发呆的青年 锵锵三人行里,窦文涛曾经读过书中的一段话,说的是,许老师站在路口发呆,想着给路取名字的事儿,可是这事儿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思考者的姿态,从孩童时代就这样显现了。许老师像我的叔叔,他和我爸是同个时代的。 许老师有才华,有脾气,至少在节目里有一点儿。我写过一点儿吴量福老师自传的读书感想,吴老师像我的父亲,朴实,过日子那种类型。但是许老师像我的叔叔,是那种特别有才华那种类型,是我小时候会仰望那种类型的男人。当然,喜欢听许老师做节目,他会想得多一点儿,说得也多一点儿。 理想和生活,两个主题。没有理想,显得没有生气;不会生活,显得不够逍遥。许老师的文字里,有这两个主题的挣扎。大家似乎都会有过吧。 对于问题和学术有追求的人,都需要一点专注,都需要一点执拗。可是看问题的角度,是否就会显得不够长。郭德纲的文字,就少了些执拗,同时也显得更可爱一点儿。 《越界言论(第3卷)》读后感(四):《越界言论》 读过的书还是要草草写几笔的,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 不久前读完了许子东老师的文集,第三卷。第三卷名之为“越界言论”,意思是第三卷主要是对自己研究专业之外的内容的论述。对于这些言论的作用,许老师自己讲了一个故事,说他小的时候,上海文革,两帮造反派围绕着一条路是叫“反帝路”还是“毛泽东路”而争执不休,年轻的许老师就在旁边看着这两帮人,自己也苦恼着,是啊,叫什么好呢,叫“反帝路”是可以的,因为这条路上很多外国留下的建筑,叫反帝路是有时代特征的,但是叫“毛泽东路”也是有理由的,是毛主席领导人民得解放,打到了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年轻的许老师就在那里纠结着,可是,并没有人在乎他是怎么想的。这也是他现在的境遇,写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可是,根本没人在乎。 许老师在书中的坦诚我是印象深刻的,比如,写他在性启蒙阶段看见一个外国元首夫人的照片都受不了,还有跟一帮知青讨论男女之事等等,着实坦诚,坦诚就是真,就是善,就是美。就像许老师研究的郁达夫,郁达夫连自己打飞机都写到书里,没有荒淫,只看到赤城与无尽的苦闷。 书中讲了很多道理,很多对社会问题的看法,还有多篇《锵锵三人行》的文字摘录。讲实话,我都不记得。对我而言,听道理莫若听故事。说他的二哥上山下乡,到了一个很偏远的地方插队,看到有一个插队的知青很穷,就把爸妈给的钱偷偷塞到他的枕头下,那个年代的人也是实诚,人家知青一五一十地报告给了队长,队长要表扬要找出这个人,可是二哥就是不承认,家里爸爸听说了,赞扬孩子有觉悟,妈妈却只担心孩子的钱给了别人怕不够用。大哥搞革命与成分不好的家里划清界限,但总是偷偷在街上给年轻的许老师塞吃的,看着许老师拿回家里。看到这些故事,我几乎落泪。 读自传是有好处的,像我这种贪心的人,可以有机会过一过别人的人生。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长大要当三好生(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23423984 《越界言论(第3卷)》读后感(五):《许子东讲稿·越界言论》笔记 第六辑:废铁是怎样炼成的——自己的故事 当时我大约小学三、四年纪,二哥已经大学毕业,留校单人助教(樊映川的全国通用高等数学教材,其习题集就是我二哥参与编写的)。二哥写的字和他的为人处世风格一样,清楚、清秀、认真、一丝不苟。他对我的儿童时代有很大影响。我曾模仿他的日记体很多年。他的日记是表格体的,横线本上的一行就是一日,从左到右即从早到晚划出24小时,○表示用餐,△代表卫生,◇表示坐车,斜线代表睡眠,大段时间当然会注明上什么课、读什么书、看什么电影、和什么人聊天等等。每天24小时,细到每一刻钟均有记载。(315——316) 据说,当时有日本友好人士向周恩来问及天台国清寺,总理并不知道天台宗,但身旁的郭沫若解释了一番,于是后来国清寺很早得到了保护和修复。可见郭沫若作为领导人身边的文化人,这方面的贡献还是不少,近来却被人们忘却了。(333) 我们平日基本生存及说话行为其实所占空间不大。再大的的房子,睡着了也是一张床;畅所欲言,也未必有多少惊世骇俗之论。但社会总要多给一些空间尺度,人们才能活得踏实。多余部分是社会心理空间,看似无用,却是人的天性需求,也是安全保障!(334) 父亲医生收入不少用得也快,不大计算也从不借钱,他有两句话我医生都记着。一是:“别人为你做的事,永远记住;你为别人做的事,赶紧忘掉!”二是:“你挣一百块用九十九,一生幸福,挣一百元用一百零一元,一生苦恼。”(343) 这件事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人在工农中,没有人说你是工农,也没有人同情或轻视你。到了大学机关上层建筑里面,“工农“(尤其是“工人”、“无产阶级”)才是一种符号。既然索绪尔语言学告诉我们“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是依据上下文历史语境的,那么我们也应认识到这种权力符号与这群人生存状态之间的联系也不是必然的。即使在今天,农民工、弱势群体云云,其实际具体的社会存在是一回事,抽象的网络政治话语又是另一回事。(385) 写论文也有很苦很困难的时候,比如我在仔细读完曾华鹏、范伯群写于50年代的《郁达夫论》以后,就十分绝望,觉得我的想法都被他们说完了。问钱先生,先生说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在作品中读出你自己,找到你自己。钱先生的文学理念,显然并没有把评论只当作客观的科学研究,而更强调学术之中也有个性、主观性的因素。(394) 钱先生说,文章,若可写可不写,则不写。除非真有话说,不说很难受,才写。我的理解是,作家研究,也是可做可不做,则不做。除非真有个人趣味,有极大困惑与诱惑,才去探讨。(395) 我发现郁达夫的苦闷,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民族,二是“性”——这和今天网络上的热点完全一致。中国的网络时代一帖子涉及“民族”(比如外国人,尤其是日本人如何看不起中国等等),点击率就高,什么帖子涉及“性”(走光、艳照、全裸接受采访等等)此帖必红。但如果又是民族又是性(如果女星穿日本军旗拍半裸照之类)受关注程度更是几何级数上升。于是,我把这本将来要出版的讲稿,题为:《民族·性·郁闷》。何为“郁闷”(今年网络流行语),不就是“郁达夫式的苦闷”吗?(398) 现在回想起来,重要的不是文章好坏对错,而是处理文章及言论的方法。几十年来,这类事情发生过无数次,几乎没有一次最后不是证明文章没错,错的是干预、批判、封杀。但为什么,这种干预控制方法,还是会不断重复呢? 比如一个人,每次生病都吃某一种药打某一种针,效果总是不好,他会不会一直坚持用这种药打这种针呢?(403) 按照阿城的说话,美国有很多China Town,是中国文化的拙劣翻版和变形;而整个美国文化,就是一个大的欧洲Town,是欧洲的复制仿造。(408) 中国的文学批评关心现象与问题,海外的学院研究讲究理论和方法。前者如火线医生急救,后者似外科教授示范。(412) 张爱玲、白先勇、阿城三位,皆出身名门,当然都珍视(超乎常人地珍视)自己作为“人物”的名声(白先勇与人合作反复翻译《台北人》;张爱玲见弃稿被人发觉,十分生气;阿城写香港电影赚钱,从不署真名)。但他们,尤其是张爱玲、阿城的创作,有意推崇日常生活——既是挑战五四宏大叙事忧国传统,也有个人生活的习惯与选择,所以宁可生活在没人管你也没人理你的加州。(422) 去马德里的博物馆看晚期戈雅,我和女儿说,跟着前面的这位波波,他写过一本书叫《美的历程》,很好看。可是不久女儿就沮丧地坐在凳子上:“‘美的历程’不见了,他走得太快了。”(李泽厚是想好了要看哪几幅画,进馆便直奔目标。)结果还是刘再复慈祥耐心,先陪我女儿去博物馆小卖部,买了该馆的一沓明信片(一般“镇馆之宝”都印在上面),详细解释一番,然后按图找到原画,告诉我女儿说:“Dorothy,你刚才看了这些图画的介绍了,现在又看到真品原作,这些艺术品的灵魂就会进入你的血肉……”(428)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深圳某大楼乘电梯,完全真人真事,进来一老人,看了我一眼,犹豫了一下没出声,等电梯开到一半,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许老师,你们的节目很受欢迎。”我说:“谢谢。”隔了一会儿,又一字一顿地说:“为老百姓说话。”我又谢谢。临开门走时,回头又说一句:“可惜黄山松太多。”(436) 所以,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常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有勇气如实琐碎记下,只是像说明一个过程:废铁是怎样炼成的。(438) 《越界言论(第3卷)》读后感(六):出山“越界”评天下 出山“越界”评天下 学者许子东与他的《许子东讲稿》 2011年12月14日,北京大学五院中国语言文学系二楼小礼堂内,挤挤挨挨一屋子人。面对听众的桌子后,坐着三位学术、文化圈的知名人士,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主持梁文道、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没有了名嘴窦文涛,三位嘉宾在北大上演了一场新版“锵锵三人行”。讲座听起来开心,全场爆点笑点不断,去晚了没有座位,站着听完了全场,旁边一位相熟的记者站得腿酸,不肯错过开怀时分,拿着录音笔对略显啰嗦的主持人不断念咒:“这段快进!” 虽然从香港来到遥远的北方,但从整个讲座互动效果来看,说北大是许子东的主场并不夸张。讲座后的交流中,他对这个仅能容纳80余人的场地的评价很高:“众生平等”——没有阶梯,也没有高出地面的讲台,大家可以平等的交流。我对真人许子东的印象,从这句话开始丰富了起来。 作为与电视传媒脱节的落后分子,我对许子东的印象来自多年前他研究“文革”小说的专著《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对作为“跨界”公共知识分子的许子东却不甚了了。对于喜爱他的人来说,我应当属于人数较少可以忽略那一拨。而我这类迟钝分子,也被刚刚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卷本《许子东讲稿》重新唤起了记忆。用许子东的话来说,这并不算厚的三卷本,可以说是他“整理半生”的成果。 讲稿:好看的学术与知人论世的评论 《许子东讲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卷《重读“文革”》,第二卷《张爱玲·郁达夫·香港文学》是地地道道的学术专著,第三卷《越界言论》是言论集,属于社会杂文散文范畴。 作为已经脱离学术圈的晚辈,对许教授的专著不敢妄议,但如果从个人感受上有什么不得不说,我想倒可以将这两本学术著作归入“好看”一类。 我总有一种错觉,人文历史属于大路货,门槛低进入易,想要真出成就,十分难得。从某种角度来说“好看”是个含金量极高的硬指标。真正优秀学者的学术书,不亚于最好看的虚构小说,洪子诚、钱理群、李零、茅海建……这些学者的著作都好看得一塌糊涂。《许子东讲稿》的前两卷也可归为此类。 以对张爱玲的研究为例,对于张爱玲饱受争议的《小团圆》,许子东做出了许多技术性的文本细读,为了说明“什么样的男人显然不该爱的、为什么一个女人会不惜一切去爱上一个显然不该爱的、和什么是张爱玲定义的爱。”他反观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男主人公形象,列出男人“五项基本条件”,通过归纳、对比的方法来细致探寻文本内隐藏的作者意图,论证环环相扣,令人信服。 然而仅有这一层面的解读还不够,许子东还要超脱那些流行的“张胡恋史”的论调,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但是我觉得,关于小团圆的命题中,更深刻的矛盾是个人经历和小说艺术之间的矛盾,到底是用小说彻底宣泄个人的情史?还是把个人的情史作为最隐秘的材料来完善小说艺术,我个人觉得,张爱玲选择了后者。她太爱她的文学,因此爱上她文学中的主人翁。”这不仅是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艺术评论,也是一种带有温度的洞察与体谅。 许子东感叹,“世界上很多人感情生活很难判断。张爱玲厉害的地方,是她能够把它变成艺术,这样才和我们有关。文学真的能够把痛苦升华成为一个有价值的文明的东西。哪怕是犯傻,也犯得有价值。”这种论述,让人在十二月北京的寒风中不致凌乱,倍感温暖。 其人:“有界变无界只是在尽公民本分” 许子东高个子,和电视节目上言辞犀利的点评嘉宾不同,总是笑眯眯的,很温和,虽然长居香港,但还是带着些许上海语调,毫无港台腔。 在讲座现场,谈到《许子东讲稿》的第三卷《越界言论》,许子东大有“阅尽天下世事、心中自然无界”的气势。笑翻了一干听众的同时,也收获了衷心的认同和掌声。 《越界言论》是本时事评论集,单看书中的小辑分类,风格可见一斑:“莫谈国事”、“社会风景”、“看电影”、“情色男女”、“读书笔记”……教授许子东与“锵锵三人行”嘉宾许子东,在学界与媒体间“越界”,在可言说与“闪烁其词”之间“越界”,在“可教育好子女”、知青、炼钢工人、学者、洋插队、公共知识分子等多重身份之间“穿越”。 《越界言论》中的话题几乎无所不包,关于房产税、关于反三俗、关于潜规则诸此种种,都有生动体现。 一个自称“守在现代文学界不肯离开,不舍得离开的人”,真的能够对如此广泛的领域,发表如此多的个人见解么? 也许有不少读者不自觉地质疑其发表的言论观点的“权威性”。 但许子东解释得好:“当我离开我的领域,去发表言论,甚至变成文字时,我不是作为一个教授,我甚至也不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只是尽公民的责任。我是作为一个纳税人,在享有说话的权利,尽公民的本分。” 许子东笔下的“界”有许多层面,它不仅仅指职业和社会分工的简单分野,从学者到传媒诚然是“越界”,但意识形态管理的界,也是“界”的一个层面,然而在此之上,常常容易为人们所忽视的“主流民意”更是需要谨慎对待的“界”,主流被引导、被塑造,却不一定是合理和正确的,媚俗媚世是难以避开的陷阱,所以需要时时警惕。 读《越界言论》读到此处,“有界变无界”,真叫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自然、洒脱的行文,也正是许子东时评文字的魅力所在。 “通达”,是许子东为人为文的另一显著特征。 他虽说过读书人对公共事务不发表任何意见,是不负责任,但又有补充,“保持沉默也是发表意见的一种途径。这不是狡辩,保持沉默不代表没有看法。”不能因为有些事情不能谈,久已久之想都不去想,那是退化。同时,也要理解体谅那些沉默的群体,因为“这个世界的自由度只有这么大。” 《越界言论》中有一个特殊的部分:“自己的故事”。许子东以自己亲历的人生故事折射“文革”前后中国几十年变迁。这里有着最为平实的野心,也有着最为靠谱的叙述。 他调侃自己:“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常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有勇气如实琐碎记下,只是想说明一个过程,废铁是怎样炼成的。”许子东说的是真话,他说,“如果今天我成为废铁,就是这个时代把我炼成的。” 是的,时代造就了人,但他戏谑的背后也有着强大的理念支撑:“我所有在外面看到的东西,更早之前下乡的时候,在现实生活当中看的比它更真切,没有超过我实际感受的东西。删节是删不掉世界的,是删不掉生活的,尤其是删不掉人心的,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往自己心里面感受这个世界,它是删不掉的。” 有什么比生活更为真实呢?是的,对于我等坠入庸常的愚钝之人,闲来翻书,也许应当听从许子东教授的最实在的教诲:有界常越、尊重内心! |
精彩图文
- 薛绾萧玄彻小说在线阅读薛绾萧玄彻无广告小说免费在线阅读
- 沈园园小说全文(八零主妇觉醒县状元丈夫追妻忙)在线阅读-沈园园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
- (热推新书)《替身我才是傅总的心尖宠》沈婉清傅逸炎-热推沈婉清傅逸炎无弹窗阅读替身我才是傅总的心尖宠在线阅读
- 新上热文替身我才是傅总的心尖宠在线阅读-沈婉清傅逸炎叫沈婉清傅逸炎的小说全文完整版免费阅读
- 宋清阮商景郁(宋清阮商景郁)小说免费无弹窗大结局-宋清阮商景郁小说全文完整版阅读
- 苏沅陆忱(夜侍娇:厂公的独宠要不起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苏沅陆忱)夜侍娇:厂公的独宠要不起小说最新章节列表
- 顾寒光顾贞佳(顾贞佳顾寒光)免费全文阅读小说_(顾寒光顾贞佳)顾贞佳顾寒光最新章节列表
- 随遇傅竞帆(她难驯)在哪免费看-小说(她难驯)全文完整版免费阅读随遇傅竞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