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汉语心得记录文章 读后感 浏览文章内容

青叶繁茂读后感10篇

hanchuanzi 汉语心得记录网 2020-03-13 09:48:54 288

《青叶繁茂》是一本由(日)井上厦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叶繁茂》读后感(一):令人捧腹感动的五星好书

井上厦的这本青叶繁茂,读完应该会让人有太多想说的吧。

小说的背景是二战后战败的日本,我不太了解历史,专从书中揣测,那时候高中学校教育对性比较避讳,书中男主我小䄒活脱脱一个高中男生的形象,里面想象着如何泡妞,还描写学校同学和老师,非常有趣搞笑!新转校生俊介的到来,为了赚钱借隔壁的狗做种交配,喜欢的艺伎多香子的描写,自己就读的一个男校和二高女校排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英语话剧的描写,孩童眼里的真善美如此的单纯可爱,后来还约二高女生出去玩,当他们中的人企图发生点什么时候,结局啼笑皆非,强奸未遂。对于艺伎多香子和校长私情的描写,他们五个人作为正义的化身胖揍了校长,喝醉酒乱盗门牌,最后被追究责任,反倒是校长挺身而出引咎辞职后,他们又怀着满满的歉疚,葱这里又能看到学校老师包容与向善的力量。

井上厦还出版的几本我也会看的,看到他写的后记,有一点是自己竟然是因为香烟的一句广告话:张一张、这一支是重建的基础!而在成年时开始吸烟,好多交税,只是为了让政府获得教育经费

《青叶繁茂》读后感(二):一个人的顽固?大多数人的盲从!

故事发生在战后五十年代的日本仙台,不得不说我被井上厦深深吸引,这本书是我看的第三本作品,果然没有令我失望。

其中的主角是小稔,是一个在当地顶尖高中的差生,但正是因为他是一个差生,才会有其他人没有的思想及行为。文中描绘了一个处于青春期男孩对于女性的向往、对于不喜欢之事敢于挑战(甚至有动手殴打校长如此匪夷所思之事),他们敢直接去取下警署和军区的招牌,这些轻狂之事或许只有这样的人敢于去做。

对于其中人物的描述,不得不提的是三个人:老少佐、校长松田信明、艺妓多香子。老少佐是经历过战争活下来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对于日本国家的热爱,对于效仿美国的厌恶(严格来说,是对拍美国马屁感到厌恶)。

其中有几个小故事很能提现老少佐的思想。其一,老少佐的土狗与美国的高贵血统的狗交合,老少佐对报纸的报道深恶痛绝,而认为是日本征服了美国;其二,老少佐在一高和二高决定表演英语剧时大声反对,认为日本人当有日本人的骨气。(此时有个细节也很有趣,有人骂老少佐老顽固,不如说这正是当时社会的体现。)这是一名经历过战争之人的傲气,他们不愿意屈服于淫威之下。

或许有时候我也会吐槽,但是当社会偏离正规之时,我也定会保持一定的纯洁性,我们是否一定要与大多数人同流合污?现今社会上的成年人不如就有点类似文中的大多数人。

第二个人便是校长松田信明,不得不说他在文章一开始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不正经的、色咪咪的人,但是随着文章的深入描述,我们可以看出他有非常多的优点:其一,他不忘初心,他有着理想、有着信念,或许这也是他愿意保护这些差生的原因吧;其二,他敢于反抗,愿意保护反抗者,愿意保护他的学生,这是身为老师的一个职责,令人敬佩。

第三个人,多香子小姐,她勇于追求爱情,她善良(不愿意拆散校长的家庭)、聪慧以及勇敢。在当时的社会中,文章里也有体现,女子的地位是很低的(这可以从煎饼店老板的态度等方面看出来),所以一个女子在当时有追求爱情的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其他自然还有很多人值得让人敬佩,让人喜爱,比如“后门校长”的关怀,或许他将这些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吧;再比如六班的班主任,在文中也可以看到他对学生的关心。

总之,喜欢井上厦,不仅是喜欢故事,更喜欢读完后获得的感觉。

《青叶繁茂》读后感(三):差等生的幸福生活

半夜坐在地上看《青叶繁茂》,两只猫轮流过来撒娇打滚,我时不时自己偷偷傻笑一会儿。撇开时代大背景不提,这本书写的,就是几个高中差等生的幸福生活。这个世界上,不务正业的人总是幸福的,回想上学的时候,大概也只有差等生才能从考卷习题之外,更多地体会到生活的细节和青春年少的快乐心境。虽然我自己从没做过差等生,但作为一个不喜欢和优等生玩的孩子(倒不是出于虚荣攀比,只是优等生大多计较心重,功利无趣,而成绩平平的人却有他们独特的魅力),也多少跟着体会到一些课程以外的生活乐趣。《青叶繁茂》里讲的是几个高中男生的生活,看着女校门口出来的女生想入非非,私下传阅人体解剖课本,这些事情我们女生当然没干过,我上的学校又是重点高中,想来那会儿做过的最叛逆的事情也无非是大家起哄回家不补课,炒班主任鱿鱼之类的,而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某个晚自习和同学溜到操场的升旗台上,坐在台沿上晃着腿吹夏日的凉风,看对面小格子一样的教室灯光,想象其他人像螺丝钉一样奋战的时候,我们还在这偷偷地逍遥自在。某个时期对同在校团委的师兄颇有好感,就因为他虽然上了高三,却不像别人那样整天埋头苦干,还是每天傍晚在操场栏杆旁看夕阳吹风,一副无所谓的派头。这样说来,我就是那种一边干活一边看着窗外风景的,总是心不在焉的人,看到堂而皇之这样做的人,就羡慕不已。等到有一天,我也堂而皇之地旷课睡懒觉,每晚和大家吃喝时,才发现自由真是一道美味又辛辣的菜,吃过以后就再难忘记。

张爱玲说,做大人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再考试了。这一点我深有同感。虽然成绩一直不差,但到现在我还是常常梦见考试做不完习题,或者迟到了之类的窘境,也许是焦虑狂的梦中形式。高三时常常压力大得快崩溃,被灌输的就是如果考不上大学人生就会就此完蛋,而考上大学对我们来说的意思是重点大学,普通大学根本就在设定之外。其实后来的人生告诉我们,不是重点大学毕业的人也一样和我们上一个班,拿一样的薪水,如果那时候就知道是这样,也就不用整天挂着黑眼圈,蒙在被子里哭一场了。后来认识的朋友,想象力最丰富的,往往是上学时最不务正业的,常常让我为了自己的好成绩而羞愧,通过太多正规学业的人,容易变得匠气,那从生命根源冒出来的蓬勃生气,那种敢作敢为的勇气,反而都被压抑了。所以,做个差等生,能在阶梯教室的最后一排高谈阔论,能偷跑出去逛大街,甚至喝酒唱歌,谈个不成文的小恋爱,也是一种至高的幸福。那单纯的不含恶意的作乐,以后是再也找不到了。

《青叶繁茂》读后感(四):那些“尽力支持孩子们”的成年人

《青叶繁茂》一开篇把我吓了一跳:小稔趿拉着高齿木屐一路晃悠着去学校,为的是看更多的女高中生,发更多的白日梦……而所有的白日梦无一例外都以“压倒”为终结!不过,他和死党们“对于男人和女人在那时到底是对哪个部位采取何种动作”仍一无所知。他们对照着医学解剖书大惑不解,甚至“掏出自己的凸出物”比照:如果“我军”真的有书上画的那么大,“要怎么才能进到那里面去呢”?

好吧,青春期的男生成日不就尽琢磨这个吗,更何况这几个男子高中校后段班的臭小子。他们躁动不安、逞强胡闹,在这本书搞出了无数荒唐事。其中最要命的两件,一是小稔他们想约第二女高的生活美化委员,结果被摆了一道,只有丑女“瘤子”前来赴约。几个人垂头丧气,被迫留下的锛儿头于是想“霸王硬上弓”。无奈女生严格按照风纪部长“狐狸大妈”的谆谆教导,“防备森严”——黑底裤下白底裤,白底裤下还有连身泳衣……另外一件闹得更大,这几个家伙半夜喝了酒,忘乎所以地“猎”起招牌来,连“警察署”、“美军基地”等等都一一“擒获”,而且居然轻率地在文化节上搞展出。

实在说,小稔他们并不是什么“恶童”。冲动地为怀孕的傻姑娘八津子募捐,为艺伎多香子姐姐打抱不平,都足见其单纯率真。但这两件事儿,怎么看,都够得上犯罪了,被“狐狸大妈”杀上门来,被当地报纸连日评说,都实属活该。少年人对自己做什么事,应该负起怎样的责任,即使想过,也看得太轻易了。但是否应就此丢弃他们?校长“哧溜松”并没有这样做。

说起“哧溜松”,单听这个缺乏威严的绰号,就知道学生们给的评价可不高。小稔家是开饭馆的,总能听见包间里“哧溜松”和艺伎们打情骂俏,和傻得令人害臊的歌声。更不用说,他居然带着多香子姐姐去泡温泉。如果以“中二生”的观点看,这不就是肮脏、讨厌的大人嘛。但是——

几个死小孩自以为是地为多香子姐姐出头,趁天黑黑揍了这位校长大人一顿。他狼狈地抱着饼盒子逃跑时,却丢下一句,“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小稔忽然感到无法理解”。

“哧溜松”连捧带蒙,打发前来问罪的“狐狸大妈”时说:“既然去(赴所谓‘有危险’的约会),就必须承担一切后果。先想清楚自己是否有……思想准备。”把已届成年的学生当小孩子看是不对的,穿游泳衣什么的,无异于儿戏。何谓“一切后果”呢,在战争年代,也许甚至是死亡……

而当教育委员会要求处罚“名牌高中生招牌盗窃事件”时,“哧溜松”干脆地递上辞职信:“校内发生的所有事件,责任都在我。”文化节既然交给学生随意操办,那么如果招牌展有错,“那就应当处罚默认这种行为的我”。

“哧溜松”,还有班主任“麦饭石”,也许平常看着精明、可笑,也许世故、爱说教,但在关键之时,他们“尽力支持孩子们”。他们是战后深觉“我们成年人犯了错误。必须把我们的错误向孩子们说明,然后再把国家的未来交付给他们”的那些成年人。他们言传身教,告诉学生何谓担当。有这样的师长,当时已觉感动,在长长的人生中,更是永远的支撑。

小稔他们常去安叔的南部轩蹭吃蹭喝,无意间一抬头,发现天花板上贴的纸笺,正是“哧溜松”以胖圆字迹抄录的校训“熟虑断行”。安叔说:“虽然地方窄,但我怎么也想把它挂出来。”不问可知,安叔也是曾经的小稔,而小稔他们大概也会像安叔一样,未来无论身处何地,都会把这句话挂在心里吧。

《青叶繁茂》读后感(五):让人捧腹的荒唐青春

2018.03.19

昨日一天的时间读完本书,好多处地方都令人捧腹大笑,是一本值得让人一读的青春小说。

小说以作者井上厦的高中生涯经历为蓝图,虚实结合,以戏谑的口吻展现了一幅二战后百废待兴的日本社会剪影。

小说以日本东北的著名高中—— 一高为背景,写了五个差生的高中生活。一高虽然是“东北名校”,但按照成绩分班,我们的主人公们每年都在最差的6班。 小说以主人公小稔的视角缓缓道来。

荷尔蒙爆棚的男生们,整天对隔壁女子高中神情荡漾,看到一个女生就要发一阵白日梦。每个春梦的最后,都是“推到在草丛里”。

这年,四个死党还在对着解剖书研究女人生理构造,发现班里转来一个从东京“全日本最有名高中”转来的学生俊介,这个俊介相当神气,把大家都唬住了。俊介外语要考法语——整个高中都没有法语老师啊,学校找了某大学的法语助教为他一个人编写试卷。当然了,事实证明俊介也是个学渣。五个人就臭味相投,开始了荒唐的高三生涯。

学渣五人组干了几件大事:

1、为了帮助未婚先孕的女孩筹措生孩子费用,在高中门口募捐,传单的开头就是——“孩子的父亲也许就是你!”

2、为了赚点零花钱,大家借了老少佐的土狗坐火车去外地和另一只母狗交配。在车站,只要狗一叫,大家都此起彼伏的“汪汪汪”。结果在火车上,发情的公狗忍不住和美国军官太太的纯种狗交配起来,大家损失了一笔零花钱。

3、大家看上了隔壁女校的美女,俊介提出要合演英语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自告奋勇要当男主角加导演。本以为可以泡到美女,美女却中途投身演艺界,留下了平平无奇的眼镜妹当女主角。公演当天,邻居老少佐却开始发表演说,日本人为什么要搞英语话剧!结果小稔本来只有一句的英语台词,硬生生的被吓地用日语喊了出来。

4、五个学渣邀请女校一群美少女出游,却只来了个丑女,几个人只能抓阄来找出倒霉蛋。这个倒霉蛋最后还想霸王硬上弓,却发现丑女里面穿着防身游泳衣!

5、校长和俊介的姐姐,一个艺伎,相爱了。艺伎姐姐是大家心目中的女神啊,校长这种油腻的已婚老男人怎么可以这样!五人小组找了个黑夜暴打了校长一顿。校长认出了他们,却要他们千万不要告诉外人。

6、五人组自觉一定要被退学了,于是醉酒之下把各个重要机关部门的门牌都偷走了,还在校园文化展览中展出。校长为他们挡了下来,并且因此辞职。

看看,这一纸让人捧腹的荒唐,把青春期少年的胡闹展现的淋漓尽致。首先我们看到战后的日本对教育异常重视,50年代的高中生能学习的基础知识,看起来与现在无异。家长和学校领导,都希望孩子们都能考上好大学,好学生为此废寝忘食。再者就是战后的文化生活异常丰富,高中生们的电影知识之丰富,文学作品的接触量令人啧啧称奇。

书本上的人物各个有特点,除了几个胡闹的高中生以外,以校长为首的教育家们,虽然各自有各自的缺陷,但以宽容的姿态守护着这群胡闹的学生。女校风纪组的“狐狸老师”,是正派守旧传统的代表,她要求女生们外出都要穿上连体泳衣,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看大门的“后门校长”,两个孩子都死在战场,但仍保留着为天皇殉死的乃木大将夫妇的照片每天抚摩。隔壁的老少佐,是遗留下来的老派军人,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艺伎姐姐,则代表战后追求爱情的女子,她们对自己从事风月之事并无介怀。投身演艺圈甘当色情女主角的高中美女,则意味着一类拥抱财富名望的物欲者吧。

驻扎的美国人,老派的爱国主义人,沉重的时代背景都藏在了戏谑背后。

最后要谈一谈作者的语言,实在妙趣横生。描写青春期的少年们,只觉得让人捧腹大笑,却无淫秽之感。井上厦不愧为剧作家,小说语言画面感极强。比喻非常生动,话剧开幕前的学渣们“就好像临刑前五分钟还没做好思想准备的死刑犯一般”,老妈的唠叨,像AB两面的黑胶唱片,一直循环往复个不停。

《青叶繁茂》读后感(六):关于烟草的益处——新版代后记

关于烟草的益处——新版代后记

战败后的数年间,我从初中升入高中的那段时间里,在日本列岛,大致有以下三类成年人。

第一类人认为,“我们成年人犯了错误。必须把我们的错误向孩子们说明,然后再把国家的未来交付给他们。”

第二类人表面上老老实实,心里却想:“我们不可能犯错。但如今身在盟军管理之下,现在说也没用。暂且低声下气,静等复权的机会吧。”

第三类人每天瞪大了眼睛,只想着着“今天怎么填饱肚子。”当时大多数成年人都属于第三类人。

庆幸的是,我就学的仙台的高中老师们几乎都属于第一类成年人。对孩子们的声音,他们给予了认真的倾听。

以我为例,高二的时候,我曾要求说:“期末考我要考法语。”因为我英语成绩不太理想,于是想凭着从初中时代就开始学习的法语来获取分数。然而在我们的高中,英语是第一外语,德语是第二外语,却没有法语课。“学校没有开设的科目,你却想要考试,到底想干什么?”通常的话,我的要求一定会以遭到这样的喝斥而告终。然而我的老师们已然决心无论何事都为学生着想。他们从东北大学法语文学专业请来助教,为我制作了考题。多亏了他们,我的法语成绩得了全校第一。考生只我一人,全校第一是理所当然的事。严格说来,也许应当说“是第一名也是最后一名。”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再举一例。

当时我们学校聚集了全县的高材生。以我的能力,不论怎么学习,也很难进入三百名中的前一百名。我觉悟到以自己的实力很难靠做学问出人头地,于是心血来潮地想:“不如写写小说、戏剧或电影剧本什么的,当个编写有趣故事的手艺人吧。”于是我对班主任老师要求说:“我要把在仙台放映的电影全都看了,我想学习编故事的方法。我可不可以不来上下午的课?”竟然问可不可以缺席下午的课,我几乎不抱任何希望地认为老师一定会当即回答说:“不行!”没想到老师沉吟了一会儿,说:“可以。”这倒让我吃了一惊。老师接着说:“不过有三个条件。首先,作为看过电影的凭证,你必须把电影票根和所看电影的故事情节详细写下来交给我。第二,请认真学习课本或者向朋友借阅笔记,总之要拿够学分,必要的考试全部都得参加。还有,因为减少了学习时间,东北大学你肯定是考不上了。这一点必须先想清楚。我看,你还是报考带广畜产大学之类的学校比较好。”

带广畜产大学现在是非常难考的重点大学,但当时刚成立不久,还不太有名。所以老师才会觉得以我微弱的学力,或许也能考上。

就这样,我每天正午过后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出电影院了。在黑暗中,我以为自己体会到一些讲故事的基本之类的东西(仅只是以为而已)。然而这种彻底信任孩子的做法不久后便销声匿迹了。从昭和二十年代后半(1950年以后)开始,属于前述第二类人的成年人们乘着“复古调”的口号,起死回生而来,转眼间就把学校改建成为管理孩子的设施……所以,我想把属于第一类人的那些成年人尽力支持孩子们的那个时代曾经存在的事实用文字记录下来。我其实是在如今已不在人世的著名编辑设乐敦生先生的鼓励下写下了这部小说。

关于仙台的电影院,直到现在我依然鲜明地记得,大厅里成排地贴着数张专卖局的烟草海报——多年后,我曾到烟草与食盐博物馆确认过——昭和二十年代中期的电影院里贴着的海报上题写着这样的广告词:

“大家一起抽烟吧 明朗的香烟”

这是打击黑市香烟的海报。

“这一张、这一支是重建的基础!”

印着这句广告词的海报上还用小字做了如下附注:

“国家总预算4731亿圆中,专卖收益金为943亿圆。国家预算的百分之二十来源于烟草和食盐的销售收益。教育费、公共事业费、生活救济金、同胞撤退回国费、住宅复兴费等等,都靠您吸烟来支持。”

这句话可谓效果绝佳。为了让政府尽量获得更多的教育费,我决心成人后立刻开始吸烟。于是,我在成人仪式当天就买了香烟,从那以后,历经半个世纪,我一直每天平均抽四十支烟。不久前,我抽空计算了一下,迄今为止我大约抽了七十八万支烟。花费的烟钱多达一千一百七十万圆,这让我大吃一惊。价格的百分之六十为税金,也就是说我仅在香烟上就交纳了七百多万圆的税金。虽然也觉得不太值得,但每当望着香烟上升起的烟雾,我就会想起属于第一类人的成年人曾经确实存在过。看来,直最后一天我也无法停止抽烟。

《青叶繁茂》读后感(七):原来大了才知道

在我高中时代,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自卑中二少女,不能够坦诚面对班级中的男生,不能够坦诚面对下滑的成绩,不能够坦诚面对自己不受欢迎的事实,不能够坦诚面对自己正在发生改变的现状。于是那个时候我扭曲而自卑地鄙视一切,直到大学这种情况才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如今十多年已过,尽管我的内心还保持着少女的形态,可惜体型已经完全刹不住闸地奔向了大妈。在地铁上看着《青叶繁茂》微微笑出了声,“婶儿”的气质显露无疑。

我看看笑笑,看看叹叹,合上书页后觉得心里甘甜明净,既不烦躁,也不麻木。

原来大了才知道,那时岁月这样好。

我打从小稔君第一次脑洞大开的时候,我就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个孩子非同一般的趣味和智慧,他可以随着女生样貌气质的不同,脑补出各种适合的段子,然而每个段子的最后,都是以升入了不同大学的小稔君扯下女生的裙子为结局。当然,更深一层的举动,小稔君还未习得,所以当这群男孩们围在解剖书前对男性女性生殖器长吁短叹、感动不已的时候,总让我感到一丝难以言明的趣味。咳咳,恶趣味。小稔君的能力不仅于此,更为厉害的是他能顺着星期几按部就班地脑洞出他和一位蓝毛衣女生的爱情系列电影,从《直到她脱下蓝毛衣》到《欲望号蓝毛衣》,从《无家可归的蓝毛衣》到《蓝毛衣之罪》,最后升级为《在巴黎的天空下,蓝毛衣流逝》,不难推断,要是“蓝毛衣”系列真能推出,该是多么的爱恨情仇和悲欢离合!忽然想到刚刚结束没多久的《失恋巧克力职人》的脑洞达人小动爽太主厨,跟小稔君比起来,当真是弱爆了好不好。

当我看到因为飞吕子退学更换了眼镜姑娘做女主角,男校女校合演的英语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被小稔改名为《倦怠期的罗密欧与近视眼朱丽叶》;当我看到仅仅只有一行台词却排练了一百小时的小稔,在正式的演出时,因为老少佐的几句话紧张到忘词,把整部英语话剧的第一句话就念成了日语的“去死吧”;当我看到只有瘤子女奔赴约会,五个男生相互推诿,妄图选出个替罪羊来看好戏,我总是忍不住想要笑。不是想要嘲笑,其实代入一下,不难想象故事中的种种窘状,也许换成我本人,该要何等的上火和不满,而小稔君他们能笑出声来,可恶的男高中生!

他们当真可恶。他们满脑子除了女生的胸脯和裙子底下什么都不想;他们擅自给女生相貌打分数,长得不好看会鄙夷到底;他们厌恶瘤子女,却能看着锛儿头不顾她本人的意愿按倒了女生意图不轨;他们脑门子一热就要把“霸占”了多香子的校长打倒在地;满心郁闷无处发泄喝醉了酒四处偷招牌,还扬扬自得地展示出来。他们闯了无数的祸,却天真地以为只要退了学就好了。

然而他们还是未遂,那位被起了外号“哧溜松”的校长抗下了所有的责任,引咎辞职。他不计较挨到了学生们的拳头,也轻描淡写地卸掉了锛儿头强迫女生未遂的责任,保持“真心”地与多香子婚外恋,为了保护学生毅然辞职。不必说他有多么三观不正或者宽容高尚,他是丰满地展现在这本书中,不计较,不美化,不抹黑,就是这么个人,就像真实的你我。不,也许也许你我成为不了“哧溜松”。

越真实,越无奈。越理想,越珍贵。

我回想起自己读《青叶繁茂》的初衷是因为它的题目和作者,觉得这个故事也许是应该像春夏的绿叶般,蓬勃舒展,清新美好。读过后觉得,它确实像青叶一般,春夏繁茂,秋冬萧条,它像是故事中五个懵懂而麻烦的少年,旺盛青涩,枝杈交错,又抑或像那些支持了这些嫩叶的大树一样的人物,繁茂沉重,伤斑累累,却能遮风避雨,顶天立地。

说来说去,我还是归纳了也许并不是那么回事儿一堆的中心思想和课后总结。

原来大了才知道,自己会成为一个有点儿无趣的人。小的时候,谁又知道呢。

《青叶繁茂》读后感(八):人生也如戏

对井上厦的认识,最早源自网上的一则剧本,《和爸爸在一起》。原子弹“被曝”女子背负死别,在父亲亡魂的鼓励下迈入感情生活,情节简单,却动人。因是剧本,全靠鲜活的对话支撑。故事满溢着光明与爱,我因此对这位日本剧作家兼小说家上了心。后来读到他去世后出版的《一星期》,一九四六年的苏军战俘营里,曾是共产党员的平民小松修吉在一周内起伏动荡的人生。其精妙的比喻,逗笑又爽辣的对话,和印象中的日本文学大相径庭,也就格外吸引人。

日语阅读者中,喜欢井上厦的不少。这次国内新出了三本井上厦的小说,有两部是吴菲的译笔。曾译过金子美玲和林芙美子的她也是井上迷之一,还曾特意寻觅一九八五年的《日本文学》,只因里面有老一辈翻译家演绎的井上短篇。我也跟风找来读了,才发现自己之前对井上厦的认识十分有限。他的名作之一是长而又长的《吉里吉里人》,日本东北的吉里吉里村搞独立,闹剧式的架空乌托邦,透出对日本社会的反讽和剖析。我原以为,井上厦这个名字等于插科打诨的机智,从《吉里吉里人》到《一星期》,他的故事纵横日本和海外,万变不离其宗。然而八五版的旧杂志中深沉痛楚的短篇,映射他在仙台孤儿院的少年岁月,是另一个井上厦。

同样写少年,《青叶繁茂》走的仍是井上厦最擅长的轻快路线。故事发生在战后不久,由高中男生小稔在上学路上对周围女生的种种幻想开始,他和几名伙伴都不是读书的料,平日除了偷酒喝,就是搞各种恶作剧。积压的青春躁动,在七十年前或现在并无不同。如果只写年少轻狂,那就不是井上厦了。故事中的成年人拖着战争的影子,遛狗之外无所事事的老少佐,驻日美军,无为而治的校长,背负惨痛回忆的老师,这些人构成了少年们长大之后终将面对的世界。小稔一伙撒酒疯,偷了各家机构的招牌,又在学校活动中公然展出,校长为他们扛下责任,辞去职务。最后的峰回路转,是青春的代价横扫过心头的浓重一笔。井上厦借校长的形象写出了活得笔直的成年人,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他自己也曾获益良多。正如他在后记中写的,另一类不愿承认战争错误的成年人从一九五〇年后半开始,“乘着‘复古’的口号,起死回生而来,转眼间就把学校改建成为管理孩子的设施。”

比起《青叶繁茂》悄藏的感伤,曾获直木奖的《手锁心中》把压轴埋得更深。江户时代的富家子荣次郎一心想当绘草纸作家,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插图本通俗小说作家,为此,他不惜演出一场场闹剧,让父亲把自己逐出家门,和穷苦人结婚,搞外遇,和妓女殉情。出出都是戏,演得太真,终于断送了性命。他的一干文人损友被酒食金钱打动,加之熬不过他的死缠烂打,配合着闹到最后,他的死成为当头棒喝,他们纷纷发愿改笔名换文风。从新笔名辨认,这伙人将成为实有其人的一代名家。整个故事有种上蹿下跳的闹剧气质,浸透了江户风情,让人读得畅快,忍不住曳出笑声和叹息。是小说,又有剧本的影子,同样的气质也见于同书收录的另一则《江户暮雨》。据说这两个故事后来都搬上了话剧舞台,想来很有穿透力,可惜无缘得见。

井上厦自称“迟笔堂”,他写作精益求精,经常是演员们到了话剧开演当日还在等剧本,不得不推迟演出。说是迟笔,产量其实丰厚。作为主业的戏剧编剧之外,他一生写了约五十部小说,像《吉里吉里人》《四千万步的男人》《东京七朵玫瑰》,都是篇幅超长的作品。他写未来也写历史,还喜欢“炒冷饭”,如《不忠臣藏》,围绕日本脍炙人口的“忠臣藏”赤穗浪士复仇故事,构建另一个藏在历史背后的版本;或是《新译远野物语》,民俗学家柳田国男的《远野物语》是民间故事的整理集成,井上的版本则带有聊斋式的神秘和饱满的人间气息。无论题材和笔法如何跳跃,井上厦的故事总是浓墨重彩的一个“人”字。

如果文如其人,井上厦应该是个风趣又充满生活热情的人。然而其前妻好子在他去世后出版《表里井上厦协奏曲》,揭示作家生活的另一面。对艺术的绝对付出导致的是对家人的蛮横和自私,他曾毒打妻子,晚年和三个女儿中的两个反目,到死都不予原宥。好子写下的情节是否百分之百真实,逝者已逝,无从验证。她的文字清朗,隔着几十年的岁月回望和井上的相识相恋直至决裂,个中情绪,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爱”或者“恨”字能够理清。

读井上厦,不难感到他的全副身心都在故事里,他笔下的戏如人生,他的人生也如戏。作家走完交织着荣耀与黑暗的人生之后,故事留存下来,小松座仍在上演他的剧作,而读者如我,隔着时间与空间,还是会被他的故事,被那些看似不经意其实巧妙设计的噱头和伤感所击中。他说过,“深奥的要浅显地写,浅显的要深刻地写,深刻的要有趣地写,有趣的要严肃地写。”他是如此深厚的作家,作品足以连缀成绵延的山岭、草原和湖泊,只要愿意,做读者的可以一直一直走下去,透过一草一木,看见他的真心。

《青叶繁茂》读后感(九):关于烟草的益处——新版代后记

关于烟草的益处——新版代后记

战败后的数年间,我从初中升入高中的那段时间里,在日本列岛,大致有以下三类成年人。

第一类人认为,“我们成年人犯了错误。必须把我们的错误向孩子们说明,然后再把国家的未来交付给他们。”

第二类人表面上老老实实,心里却想:“我们不可能犯错。但如今身在盟军管理之下,现在说也没用。暂且低声下气,静等复权的机会吧。”

第三类人每天瞪大了眼睛,只想着着“今天怎么填饱肚子。”当时大多数成年人都属于第三类人。

庆幸的是,我就学的仙台的高中老师们几乎都属于第一类成年人。对孩子们的声音,他们给予了认真的倾听。

以我为例,高二的时候,我曾要求说:“期末考我要考法语。”因为我英语成绩不太理想,于是想凭着从初中时代就开始学习的法语来获取分数。然而在我们的高中,英语是第一外语,德语是第二外语,却没有法语课。“学校没有开设的科目,你却想要考试,到底想干什么?”通常的话,我的要求一定会以遭到这样的喝斥而告终。然而我的老师们已然决心无论何事都为学生着想。他们从东北大学法语文学专业请来助教,为我制作了考题。多亏了他们,我的法语成绩得了全校第一。考生只我一人,全校第一是理所当然的事。严格说来,也许应当说“是第一名也是最后一名。”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再举一例。

当时我们学校聚集了全县的高材生。以我的能力,不论怎么学习,也很难进入三百名中的前一百名。我觉悟到以自己的实力很难靠做学问出人头地,于是心血来潮地想:“不如写写小说、戏剧或电影剧本什么的,当个编写有趣故事的手艺人吧。”于是我对班主任老师要求说:“我要把在仙台放映的电影全都看了,我想学习编故事的方法。我可不可以不来上下午的课?”竟然问可不可以缺席下午的课,我几乎不抱任何希望地认为老师一定会当即回答说:“不行!”没想到老师沉吟了一会儿,说:“可以。”这倒让我吃了一惊。老师接着说:“不过有三个条件。首先,作为看过电影的凭证,你必须把电影票根和所看电影的故事情节详细写下来交给我。第二,请认真学习课本或者向朋友借阅笔记,总之要拿够学分,必要的考试全部都得参加。还有,因为减少了学习时间,东北大学你肯定是考不上了。这一点必须先想清楚。我看,你还是报考带广畜产大学之类的学校比较好。”

带广畜产大学现在是非常难考的重点大学,但当时刚成立不久,还不太有名。所以老师才会觉得以我微弱的学力,或许也能考上。

就这样,我每天正午过后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出电影院了。在黑暗中,我以为自己体会到一些讲故事的基本之类的东西(仅只是以为而已)。然而这种彻底信任孩子的做法不久后便销声匿迹了。从昭和二十年代后半(1950年以后)开始,属于前述第二类人的成年人们乘着“复古调”的口号,起死回生而来,转眼间就把学校改建成为管理孩子的设施……所以,我想把属于第一类人的那些成年人尽力支持孩子们的那个时代曾经存在的事实用文字记录下来。我其实是在如今已不在人世的著名编辑设乐敦生先生的鼓励下写下了这部小说。

关于仙台的电影院,直到现在我依然鲜明地记得,大厅里成排地贴着数张专卖局的烟草海报——多年后,我曾到烟草与食盐博物馆确认过——昭和二十年代中期的电影院里贴着的海报上题写着这样的广告词:

“大家一起抽烟吧 明朗的香烟”

这是打击黑市香烟的海报。

“这一张、这一支是重建的基础!”

印着这句广告词的海报上还用小字做了如下附注:

“国家总预算4731亿圆中,专卖收益金为943亿圆。国家预算的百分之二十来源于烟草和食盐的销售收益。教育费、公共事业费、生活救济金、同胞撤退回国费、住宅复兴费等等,都靠您吸烟来支持。”

这句话可谓效果绝佳。为了让政府尽量获得更多的教育费,我决心成人后立刻开始吸烟。于是,我在成人仪式当天就买了香烟,从那以后,历经半个世纪,我一直每天平均抽四十支烟。不久前,我抽空计算了一下,迄今为止我大约抽了七十八万支烟。花费的烟钱多达一千一百七十万圆,这让我大吃一惊。价格的百分之六十为税金,也就是说我仅在香烟上就交纳了七百多万圆的税金。虽然也觉得不太值得,但每当望着香烟上升起的烟雾,我就会想起属于第一类人的成年人曾经确实存在过。看来,直最后一天我也无法停止抽烟。

2007年11月

井上厦

《青叶繁茂》读后感(十):序:井上厦的品格(李长声)

日本文学有三个流派。

文艺评论家平野谦在1970年出版的《昭和文学备忘录》中论说:昭和初期(元年为1926年)文学界最大特征是三派鼎力,即无产者文学、新感觉派文学、惨遭这两种新兴文学夹击后成功地收复失地的私小说。这大概是封建的生活感情、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社会主义的生活志向能多层存在的日本特异的社会构造在文学上的反映。

2010年4月9日井上厦病故,文艺评论家、小说家丸谷才一致悼词,认为这个模式照样适用于当下的日本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相当于新感觉派,代表作家是村上春树,爱写身边事的大江健三郎属于私小说,而继承无产者文学的最好的作家非井上厦莫属。

丸谷才一的说法,应该最不成问题的是前卫而清新的村上春树,把大江健三郎归入私小说,倘若只知道田山花袋嗅女弟子盖过的棉被、岛崎藤村使侄女怀孕之类的小说,就不免莫名其妙,至于无产者文学,这个词听来很有点过时,何况由生前担任日本笔会会长、日本文艺家协会理事、日本剧作家协会理事、十几种文学奖评审的井上厦一脉相承,更像是玩笑。

日本文学史上,从1921年杂志《播种人》创刊,到1933年无产者文学的旗手小林多喜二被警察拷打至死,共产党员们纷纷声明转向,第二年无产者作家同盟解散,无产者文学兴衰十三年。除了熟读日本古典的中野重治之外,无产者文学虽然内容是进步的,但若从日语文学的角度,则难以说好。很多作品类似私小说,当然不是写和酒馆女招待的恋爱,而是写逃避警察的地下斗争。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是无产者文学的代表作,被多国翻译,在日本文学史上堪为破天荒。2006年有出版社改编为漫画,很像是跟不上时代之举,孰料经济长久不景气,贫困层扩大,年轻人捧读这漫画,大有历史惊人地相似之感,原著也借势风行一时。漫画书腰上只印了井上厦的漫画像和一行字:推荐本书。

丸谷才一说:井上厦矢志不渝地反逆权力,总是站在弱者一边。

井上厦其人其作的品格得自家传。他生于1934年。父亲和小林多喜二同辈,在故乡山形县开药店,还办了一个叫黎明的剧团,借以秘密发行《战旗》《赤旗》等共产党刊物。三次被捕,最后遭拷打,以致患病身亡,享年三十四岁。推理小说家松本清张比小林多喜二小六岁,当年也曾因购读这类刊物坐过牢。父亲去世时井上厦五岁,作为“共党小崽子”不被人待见。小学毕业后耽读父亲遗留的藏书,最喜爱《莎士比亚全集》和《近代剧全集》。井上厦说过:对于他来说,无产者文学就是父亲热衷的小说、杂志、戏剧等的总体。无产者文学中水平高的作品非常有意思,今天的年轻人应该先读读这些作品。

父亲写小说和戏剧,这个志向完全遗传给井上厦,他要实现父亲没有实现的梦。高中三年间,看了一千部电影,而且像父亲一样热衷于投稿,时见刊登。十九岁考入上智大学德文学科,休学工作了两年多,又入学上智大学法文学科。半年后,给脱衣舞剧场“法兰西座”当文艺部员,决心这辈子从事戏剧。二十四岁时所作《护士的房间》上演,《悠悠忽忽三十、晃晃荡荡四十》获得文部省主办的剧本奖,并开始为NHK写广播剧。三十八岁那年,以《道元的冒险》获得岸田戏曲奖,以小说《手锁心中》获得直木奖,从此,小说、戏剧、随笔、评论等遍地开花。1981年随笔《私家版日本语文法》和小说《吉里吉里人》畅销。

1964年为NHK写的广播剧《吉里吉里独立》播放三十分钟,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此举国为亚洲头一个办奥运会而狂热之际,居然心怀不满闹独立。其实,早在大学毕业之初的1960年井上厦就已经构思,那时候稻米能自给了,政府颁布农业基本法(被称作农业宪法,1999年废除),令他愤怒:日本刚复兴,中央就把地方当包袱,那么地方干脆独立好了。大约十年后,《吉里吉里独立》发展为《吉里吉里人》。井上厦是东北人,那里确实有一个吉里吉里,在岩手县的大槌町,2011年3月11日也遭受大海啸袭击。东北具有自古层层积累起来的独立性很强的文化,为这部长篇小说的创作提供了高雅的精神与市民感觉。小说里的吉里吉里村有四千一百八十七人,粮食百分之百自给,医疗技术是世界最高的,由于对日本政府失望,宣布独立。没有核电站,地热发电,农业立国,医学立国,好色立国。井上厦从不考虑大众文学与纯文学之分,《吉里吉里人》既获得奖赏纯文学的读卖文学奖,又获得娱乐文学的日本SF大奖,雅俗共赏,就这一点来说,与村上春树的小说如《1Q84》有共同之处。不同的是,井上厦小说有思想,有现实意义,出言谐谑,却直刺日本国体制与政策的荒谬。

井上厦的品格还得自高中所受教育。《青叶繁茂》后记中有道:战败后几年里,从初中升高中期间,笼统地说,日本列岛上有三种大人。第一群大人认为,我们大人做错了。把错误亮在孩子们面前,把国家的未来托付给他们。第二群大人做出很乖的样子:我们是不会有错的,但现在处于联合国军管制之下,申说也没用。暂且屏息潜身,等待上台的机会。第三群瞪圆了眼睛:今天有没有吃的,多半大人是这第三群。庆幸的是,我上的仙台高中,老师大部分是属于第一群的大人。

第二群人果然等到了时机,不可一世,而井上厦写《青叶繁茂》就是要记下第一群大人的时代,也就是他本人的少年时代。他曾答冲绳记者问:“冲绳总像是萦绕我。日本的战争领导人决断太晚了,冲绳发生了那么惨的事。真的是‘圣断’,就该在冲绳、广岛、长崎都没有发生时做出。”“我从小有日本的种种辛酸都让冲绳人承受了的想法,也不无我们在东北乡镇吊儿郎当过活的内疚、自卑,所以想一直写那些同为日本人却吃了那么大苦头的人们。”

不囿于书房,不限于舞台,付诸行动,似乎是无产者文学的传统,井上厦就是一位社会活动家,而且以平民的感觉行动。去世前一年,谈及《吉里吉里人》的创作动机,他指责“日本人为什么不认真考虑大米和宪法?”这两者是他一辈子运动的主题。1987年把七万册藏书捐赠给故乡,设立图书馆“迟笔堂文库”,随后开办生活者大学校(意为消费者和生产者不是对立的,同为生活者),每年举办一次讲座,以农业与粮食问题为主。抵抗美国压迫日本稻米自由化,他写过《大米讲座》,呐喊日本的米、日本的水田危险了。2004年他和梅原猛、大江健三郎、小田实、加藤周一等人发起成立“九条会”,呼吁“日本国宪法第九条不能改”。

生前最后完成了剧本《组曲虐杀》,把小林多喜二被虐杀搬上舞台,井上厦对今生大为满足。死后,小说《一星期》出版(从2000年连载至2006年,未及修改),主人公小松修吉,这名字显然寄予对故乡是小松町的父亲井上修吉的追思。大江健三郎说:井上厦晚年的戏剧工作质与量都可惊,但作为小说家,莫非对创作能匹敌壮年时期的杰作《吉里吉里人》的长篇已经绝了望?然而,死后寄来了长达五百页的新作《一星期》校样,这无疑是井上厦晚年的杰作。

井上厦好读书,书评也独具慧眼。他说:世上有两种人,没有书也能活的人和不能的人。


本文章为汉语心得记录网文章频道读后感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