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汉语心得记录文章 读后感 浏览文章内容

《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历史》读后感10篇

hanchuanzi 汉语心得记录网 2021-02-27 12:25:32 257

《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历史》是一本由张朋园、郑丽榕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113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2011-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历史》读后感(一):龙云之子口述历史

他是龙云的长子,与蒋介石、何应钦等民国历史人物有亲身交往,对1946年龙云被解职、1949年昆明起义等历史事件有亲身经历,虽不比唐生明那样经历丰富,也是当年云南风云人物中的一员。口述潇洒敢言,非常生动,读起来很容易,仿佛面对面与你交谈一样,所以不知不觉竟然读完了。

《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历史》读后感(二):一段历史的再现

龙云(1884.11.19—1962.06.27),字志舟,原名登云,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人,军事家,政治家,爱国民主人士。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彝族人,彝名纳吉鸟梯。这是百度中得到的一部分资料。

在看《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这本书的时候,对龙云并不了解,不过看过之后了解的也不是很多,我还得从其它作品中继续阅读方能对其人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民国时期的历史是比较乱的,国共双方,日本的参与,让当时的局势难以控制,成王败寇,最终共产党取得了胜利。在书写历史的人笔下,虽然需要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但情感的动物,不可能丝毫不带。历史是成“王”人见证,成为正史。可野史也不是一种无厘头。像本文口述历史,那个个人感情色彩就要更浓重一些了。

龙绳武是在其父龙云的光环下成长起来的。将门出虎子,龙云管理云南18年,被成为云南之王。云南在他的管理下,在那动乱的年代里,能辟出一方让百姓安然生活的净土,自然有他的一套法则,加之他的能力。那么他的子女不可能不受其影响,对于长子,才小他20岁的龙绳武,自然受到重用,手握兵权,也成为当时显赫一时的人物,周恩来总理也亲自接见过他。对于这样的人物,无论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要格外注意的,至少让他们不要做出不利的行为。

口述此段时间的历史,更多一份个人感情色彩。也就是龙绳武先生自己的个人感受。在他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龙云与蒋介石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了解到他们对国共之间关系的徘徊,了解到他们家族的发展,了解到彝族的风俗,了解到现在他们生活的想法,如不想回到云南老家去看等……

访谈者煞费苦心能找到龙绳武先生,能让他眼中的那段历史成为文字留下来,至少对我们的历史文化有促进作用。也是那段时间一个侧面的再现。读读这样的访谈对储备自己的常识也有促进作用。

《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历史》读后感(三):彩云之南 一代枭雄

龙云这个名字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可谓赫赫有名,他是主政云南18年之久的“云南王”。抗战期间,盘踞在大后方的龙云,先后派出20多万枭勇的滇军加入抗战队伍,抗击日寇,在包括台儿庄战役的多次战役中立下战功,著名的云南白药,也正是在台儿庄战役中发挥奇效而闻名遐迩。抗日战争期间,龙云治下的滇军共伤亡10多万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最可感佩的,是龙云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时,率44位国民党高级将领,宣布起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蒋家王朝以致命的一击。

这本薄薄的《“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历史》,是龙云的长子龙绳武根据记忆向采访者口述的历史。书虽然很薄,却包罗了云南的政治历史、风土人情、龙家家世、龙云与云南与蒋介石的关系,以及龙绳武本人的成长史。虽然都是简略介绍,但是因为是重要的当事人自己口述,所以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这本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口述历史,系从台湾引进的口述历史系列之一种。台湾中央研究所近代史所几十年来陆续出版了200多种“口述历史”,对抢救和保护中国近代史重要的历史资料,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尽管受访者所处的政治立场、观点和看法或有不同,但是去杂留纯,对于我们学习了解中国近代史,“口述历史”系列,无疑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仅小其父20岁的龙绳武,受家庭影响,子承父业,先后就读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和法国圣西尔军校,抗战期间也曾积极投身抗战大业,官至师长、副军长,在随其父起义前,已当上中将参军。但是,新中国成立后,他却终于取道香港,去了台湾。

口述历史的重要性在于当事人为历史的亲历者,所述历史确为信史,但是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就是受当事者记忆所限,很多史实特别是重大事件的参与者、重要时间点,往往会与史实有出入。如书中所述,龙云当年抵达香港并宣布起义的时间,就与龙绳武的叙述有很大出入。这是研究者最需要慎重斟酌的。

这本小书是1989年3月至1990年10月一年多时间里,访问者张朋园和记录者郑丽榕先后八次访问龙绳武后整理而就的成果,其时,龙绳武已84岁,双目失明已两年。

《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历史》读后感(四):时代剧中的短片段

口述历史,以前接触过唐德刚的一些著作,对其亲历感强,记载角度不同于以往史观等特色颇有印象。因此,这次九州出版社集结出版了台湾“中研院”口述史系列,自然是让人“很有兴趣”。而最先展读的,就是这本《“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历史》了。

说起龙云,在近代史上也是一个风云人物,他在云南的发迹、抗战时期的西南后方建设、与蒋介石的恩怨、与中共的合作等等,都颇具传奇性。本书采集口述资料的对象为龙云长子龙绳武,通过儿子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帮助我们了解当时云南的各种风土人情,以及近代史上的诸多事件人物。全书以云南风土概况和彝族风俗为开端,主要以龙绳武本人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夹以对其父亲龙云的评价。全书篇幅不长,在近代史的宏大剧集中,大概算是一个“侧机位”拍摄的“短片段”。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历史,有其帮助作用,这也是口述史的特长所在。不过读完全书,还是觉得有些地方做得不尽如人意。

首先,口述史虽然有亲历感强的特色,但也带来大局观不够的弊病,这一点在本书中表现尤为明显。书中基本以龙绳武的回忆为主,但个人追忆毕竟有限,有些事件、人物的关系和因果交代得不够清楚。这就要求读者对于这段历史的基本脉络有基本以上的了解,否则难免听得云里雾里。所以,本书可以作为对那段历史的补充,但如果对尚不了解的读者,则就不适合了。

其次,口述史难免夹杂着口述对象的主观印象,以及身处其中的当局者感受。龙绳武身为龙云之子,对父亲的观感自然带上了一份别样色彩。在本书中,龙绳武对许多问题的交待十分含混。比如“昆明事变”这个近代史上的大事件,就说得轻描淡写,也不知是否“为当局讳”。对于龙绳武自己解放前寓居香港,后又往来大陆,最终前往台湾的原委,也没有阐述清晰。片面感和不完整感较强。

对这些口述史难免的弱项,采编者应该做到的是扬长避短,用原始记录和有关史料进行对比,厘清头绪,加以勘误注释,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更接近真实的历史记载。然而本书中虽也有注释,但所占比例太少,感觉只是一份略加整理的采访稿而已。即使顶着“中研院”的名头,这样的治史也实在难令人满意。希望系列中的其他作品水平能有所提高吧。

《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历史》读后感(五):不一样的角度看云南

曾经去过云南旅游,个人很是喜欢那边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景。当时,有关于云南过去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旅游的导游也做着相关比较有趣却并不深入的介绍。尽管身处同一个中国,我对于云南的大致认知还是比较的单一和片面。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在这个省份中聚集了中国最多的少数民族人民百姓。那么,它的过去又是如何的呢?

《口述历史系列----“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历史》这本书让我读到了一个较为详细全面,却又完全有别于以往的不一样角度的云南。出书的作者是身为当年的”云南王“龙云的儿子。作为一个当年土生土长的云南民族领袖之子,他势必潜移默化中跟随着自己的父亲有着更为了解云南内幕的机会和角度。看这样一本有关于口述的历史,我觉得更多的着眼点更在于重新认识云南的过去,云南的社会文化状况,时事人物等等内容。不同于以往的历史类教科书籍,这里的偏重点更是比较傲通俗版的历史回放。历史之中夹杂入了有关于当年声名显赫的云南王龙云,也有着口述人自己的相关人生经历。于其说是集中于讲述云南,更不如说是讲述这个地方所养育的”云南王“。历史由此因为有人的足迹存在而瞬间有着丰富的多方面的表述舞台。而我也在这本书里面读到了更为详细的有关于这个有着传奇般风云人物”云南王“的相关介绍。虽然以前我仅仅知道有着这么一位人物,但是此书的推出更是加深着我对他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于其说这是有关于云南历史的展示,倒更不如说是在云南这片土地之上这位”云南王“的生平记录。在这其中,更有着他所生活,工作,战斗的土地---云南。

所以说,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角度来阐述历史中的云南。行文的最初,我们可以一睹一个真实的,自然风貌之下的云南特色。有着它的地理,文化,民俗风情诸如此类的相关信息。但是,本书的第二部分开始,我们便可以看到更有独特新意的内容所在。那就是有关于“云南王“一家在云南的历史和发展变迁。在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着时间发展顺序的阐述,类似于家世的渊源。接受的教育熏陶,相关的求学历程,入伍从军,伸张民族正义的举动,抗战的经历,在台湾的生平等等。而在行文的尾声,作者又增加入自己有关于龙云的评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云南之王“龙云“影响着那一年代的云南。读这本这本书更是一次由云南认识云南王”龙云“,由”云南王“认识云南的读书经历。

《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历史》读后感(六):口述注定不完整

这是一本短小精悍的册子。113页内容,8个印张,8.2万字,里面全是龙云长子龙绳武口述的历史。龙云作为云南王,也算是一个比较著名的历史人物了,而他的儿子长年追随左右,对各个历史事件都有一些了解,而且也比较真实。本书正是龙绳武对各个事件的口述,让我们了解到了其中不少隐秘的东西。

由于篇幅有限,所以书的内容是比较简单的。龙绳武口述之时已八十余岁高龄,受身体条件限制,相信其口述之中难免有错,再加上纪录上的各个问题,本书在内容上肯定会有所错误。本书一直以口述者的口吻来书写,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将其自身与父亲的故事娓娓道来,让人感觉比较亲切,也颇有一种真实感。本书虽然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书中不仅涉及到了龙云和龙绳武的一些事情,而且还谈到了云南的风土人情、地理文化,甚至还对云南独有的鸦片问题也没有丝毫回避。书中讲得最多的其实还是龙绳武的事情。与其父龙云相比,龙绳武的知名度显然要弱得多。不过读完这本书,我们可以确信,龙绳武一定在政治上得到了龙云的真传,不愧为其嫡长子的身份。除却龙绳武的自我回忆部分,还有一部分篇幅用来描述龙云的,简明扼要地把龙云的一生做了一个总结。

看完有关龙云的部分,我们不得不感慨,那真是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强如龙云者,都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就更别说那些普通的老百姓了。有很多人对自己的现实生活不满,其实与以前的各个年代相比,我们现在活得真的很幸福。记得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左臂骨折了。姑姑去医院里看我,给拿了两罐可口可乐。在当年我的眼中,可口可乐是一种奢侈品,是我们这种平民老百姓消费不起的。那两罐可乐带给我的感觉就像今天两个苹果手机一样。我们小的时候,街上的汽车不多,当年最喜欢的事情便是跑到马路边坐在马路伢子上数汽车。记得那时候好半天才能过去十辆汽车,不像现在,满眼看到的就可以上百辆了。那个时候,汽车绝对是贵族才能拥有的物品,而现在就连我这个混得这么惨的人都有了自己的车。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嘛?

扯得远了些。这本书很薄,内容却不少。不过这些口述的东西给人一种不完整的感觉。也许是口述者当年的年龄太大了吧,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个不连续的片断,就像数学函数图像里的那些间断点。这样的书注定只能做一些历史资料的补充,当在正史中有查不到的东西时,就可以找来这些小册子查一查,也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口述者能够把一些事情说得更全面一些,那就更好了。

《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历史》读后感(七):真正的主角

一位相识多年的朋友生长在云南。与他闲谈,常聊起地域话题。他略带遗憾的说,若你在我的城市多好。我们可以散步喝茶,述说历史苍桑。

彩云之南,这么美好的名字。单凭想象,已觉行云缥缈、绿水悠悠。异族男女盛装闲坐,眼中是不染尘埃的清透。站在那个省份的任何一隅,人是否亦会如同它的名称般鲜活灵动?

更何况,在它广袤的土地上,还有那么多值得铭记的人物与事迹。就如《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历史》中的龙云。

《龙云之子口述历史》,口述者是龙云长子龙绳武,官拜国民党少将师长。书以龙绳武的视角展开,叙其自少年至老年所经故事。叙说不拘一格,有所历所闻政治变动,有自身求学、婚姻经过。内容约略,深藏在历史河流中的政治暗涌往往径以春秋笔法,寓褒贬于曲折言语中。相对于其父龙云来讲,龙绳武并没有多少经世济国乃至安云南的远大抱负。假如剥去靠人际关系所带来的政治光环,甚至可以说,他只是一名生在贵族家庭的公子。所以,阅读这本书,切不宜将主角定位在龙绳武身上。当从龙绳武逆溯龙云,以见民国年代大局的动荡以及个人力量的磅礴。

龙云系彝族人。彝分黑白,以黑为贵,龙氏即为黑彝。少小学书不成,乃学拳,人称昭通三剑客之一。1917年入滇军,受唐继尧赏识步步高升。1927年2月6日,时任昆明镇守使的龙云携同其余另三名镇守使发动政变成功,任云南省务委员兼云南陆军讲武学堂校长。同年8月,任第三十八军军长,云南省政府代理主席。1930年,全面统一云南,自此人称云南王。

龙云掌控云南历十八载,于诸多方面均有建树。如教育,加征特种销费税,以税为教育经费,改善教育条件、兴办中学。对于抗战期间迁入云南的多所大学给予经济照顾,与教育界人士交往,尤同情、尊重、器重西南联大教授。因此博得思想开明、不封闭、属于自由主义的美誉。财政金融方面,任用缪嘉明掌财务厅、经济委员会、富滇银行,整理钱币、外汇管制。又任陆宗仁改革税务,取消苛捐杂税,兴办企业,扩大出口。整肃军队方面,取消招安制,使人民回乡,土匪孤立,治安宁静。采取扩大耕种面积、积谷屯粮,以经济政策调整粮价的作法,保证了抗战期间军队与人民的粮食供应。对于龙云的政治态度,龙绳武于书中总结道:诚实政治,而非政客政治。对于蒋介石,龙绳武云其父与蒋谈不上有什么私人交情,只是利害上的关系。对于民主运动,龙云则采取了保护并支持的措施。尤为可敬的是,龙云在任云南王期间,主动向蒋介石请缨修建滇缅公路,克服资金、人力、设备等多重困难,发动军民,用不足九个月的时间,以血肉筑成了长达974公里的抗日输血管,以支撑抗日战备物资的供应。

从地方军阀势力到国民党高级将领,从亲蒋到反蒋,从屠共到亲共。龙云的一生,在《口述历史》中若隐若现。作为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人物之一的人,龙云不愧此名。

出版说明中特指出因政治立场、观点和看法的不同,在编辑过程中对某些文字进行了中性处理,1949年后台湾当局及相关机构、职务等皆加以引号。立意虽好,但未免有失口述历史本色。读者若试分辨其更改处,站在另一角度看待问题,所得或更有趣而公允。

《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历史》读后感(八):听历史《“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历史》

听历史《“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历史》

口述历史就是请那些亲历过一些历史事件的当事人, 往往是接触过一些不为我们普通人所知的名人或者名人的亲属朋友,在他们的记忆中保留着一些文献中没有记录的历史细节。这些都是珍贵的历史资源,口述历史就是从他们的口中把这些历史抢救出来,否则很多精彩的历史细节都将和这些老人一起烟消云散。

口述历史真实吗?很多人对此有怀疑,其实人的记忆真的不那么准确,尤其是时间一长,很多人物和故事都会混乱起来,并且会根据主观想法进行改造,很多人认为的事实,其实并不准确。比如中共一大的具体时间,很多当事人的说法都不一样,人的记忆总是比不上文献的准确。不过口述历史也有自己的优点,人的记忆对时间数量这些东西的把握是弱点,但是很多逻辑关系,很多人物之间的关系,还有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很多历史细节,却很难忘记。这些都是文献历史中最好的参考和补充,所以决不能否认口述历史的价值。

口述历史这个名词出现很久了,现在挺流行的,但是还真的第一次读这方面的书。这本书是一个系列,都是口述历史,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制定的一个口述历史访问计划的一部分。计划访问当代的社会各界重要人物,为近现代史保存珍贵的资料,访问从1959年到1972年,后来从1984年开始继续进行口述历史计划。

这本书的访问的人物是“云南王”龙云的儿子龙绳五。访问的时间是1989年到1990年,一共八次。龙云大家都知道,就是不了解近代史的,也知道云南王龙云,但是关于龙云具体的事情就不清楚了。

龙家竟然是彝族,是土生土长的云南人,家乡在云南邵通。而且家族历史悠久,传到龙云是四十三代,龙绳五是四十四代,是龙云的长子,下面还有六个弟弟一个妹妹。小时候上的是私塾,然后是小学,中学就进了云南讲武堂,云南讲武堂和保定军校、东北讲武堂其名的三大军校。可是等龙绳武上学的时候,云南讲武堂就开始没落了。因为一次意外,绳武竟然和学校发生的冲突,从此跑出讲武堂,后来到法国留学。回国以后就跟随父亲从军了。

从绳武先生的口中,了解民国时期的云南其实挺有家底的,有自己的军工厂,有自己的造币厂,云南产烟土,经济还可以,云南的滇军也挺有战斗力。怪不得护国运动的时候蔡锷跑到了云南。

不过也许是老人的思路不是太清晰,很多问题都感觉没太说清楚,尤其是解放以后,可能是涉及政治问题吧,没有系统介绍。解放后云龙留在了大陆,至于担任什么职务没有说,第一次国庆大典的时候还邀请绳武先生到了北京,但是绳武还是离开了大陆,去了台湾,就一直在台湾定居了下来。定居台湾以后是否担任过什么职务也没有说。呵呵,所以看完书以后还是感觉有很多地方没有说透,还是因为两岸三地的复杂政治关系吧。

《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历史》读后感(九):历史留在每个人身上的印记

人从来都不是独自生活的,总是周围环境的一部分。而环境的每一个部分,都不可避免地带着历史的印记。

胡适是经常劝朋友写传记的,因为他认为,历史会在每个人身上留下印记,每个人记载的人生经历,都会从另外的侧面呈现历史的面貌,都可以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龙绳武的口述记实,用关键词来表述,可以分这样几类:地点上的,昭通、昆明、凡尔赛、香港、台湾;人物上的,龙云、唐继尧、蒋介石、周恩来;事件类的,抗日、禁烟、六一四、反共。

龙绳武出生于云南昭通,是“云南王”龙云的长子。

龙云,彝族,1945年之前主政云南15年之久,被称为“云南王”。1945年之后,与蒋介石生隙,被调任“军事参议院院长”的虚职,软禁三年。1948年底出走香港,脱离蒋介石的控制。1950年赴北京参加新政府,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1957年被划为“右派”,1962年去世。

龙绳武,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8期生,1927年入法国圣西尔陆军学校,1929年任云南陆军讲武堂军士大队副大队长,首度面见蒋介石,因蒋介石对其极为和善,后来又多次召见,外人均以为龙绳武认了蒋为义父。而事实上,这大约是政治家的手腕,或者是蒋对于后辈的提携吧。

有资料显示,龙绳武在1942年日军进攻腾冲时弃城逃跑,但是他个人的口述中却无此一段,想必对于不光彩的历史,每个人都是回避的。

个人口述历史的特点是深入细节,不足之处是杂乱且背景不清,需要一番整理,或者需要读者有广阔的知识背景,不然,我们看到的只能是一个个的“点”,看不到历史的“线”,更谈不上“面”了。比如,我们看龙绳武口述历史,可以注意到他于留法期间回国,在海防与法国海关关员发生冲突这一事件,却看不到当时英法在越南等东南亚地区的状况,更不用说当时世界的整体格局了。在龙绳武眼里,英法在云南是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的。比如修建了滇越铁路,对于云南的军事、经济起到了作用。而且中英曾经打算合作修建滇缅铁路,因战争原因放弃,只修了滇缅公路,运输能力大大降低了。

龙绳武在1949年之后选择不与中共合作,1954年11月从香港赴台湾,明确的目的是反共。到台湾后,按照龙绳武自己的说法,没做什么事情,基本是闲差,领干薪。

本书有较大篇幅谈他的父亲龙云。是啊,如果不谈龙云,知道龙绳武为何人的恐怕不会太多吧。

有时候想,历史对于个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而个人在历史当中所起的作用,因人则差距巨大。绝大多数人在历史上不会留下任何印记,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载入历史。所以,每个个人的口述记实有些有史料价值,然而价值究竟有多大,却是值得商榷的。


本文章为汉语心得记录网文章频道读后感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