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汉语心得记录文章 读后感 浏览文章内容

《致加西亚的信》经典读后感10篇

hanchuanzi 汉语心得记录网 2021-02-25 15:32:13 351

《致加西亚的信》是一本由[美] 阿尔伯特•哈伯德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74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01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一):如何打造一副“行尸走肉”

多年前,买书时,会将眼熟书籍一并买上。那时我买了一本《致加西亚的信》,后来还没读,就找不到了。爱书之人怎么会丢书?这本书天生就带有一种神秘力量。多年后,一次与一位国有企业老总聊天,他傲娇的告诉我们,他特别重视企业员工文化培养,给每一位员工买了一本《致加西亚的信》,并向在座的推荐。由此,我又被潜移默化的安利了一波,在一次购书时,搭上了这本书。最终神奇的发现,这是一本教导你,如何成功变成一部行尸走肉,并最终获得幸福的教程。

全书应该不到10万字,图书上架建议:哲学/励志(我替众多哲学大师们默哀三天)。在读完全书1/3后,已经感叹自己不能再独自享用,一定要与亲爱的“你们”分享。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二):再读《致加西亚的信》

这是一部经典励志名篇,早就听说过,记得是朋友推荐给我的,只是在彼时曾经极其认真地阅读过那么一段,然后就淡忘了。

如今再读,真有种失而复得的惊喜。说实话相比那些创造了惊天伟业的天之骄子来讲,一个普普通通忠于职守的送信人罗文的故事根本不应该受到这样的礼遇,但是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人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个百十来页的小册子,却创造了“美国西点军校长期以来将此书作为讲授自立和主动性课程的教材;美国总统布什在任州长时,曾在这本小硬皮书里签名,把它赠送给所有的部属;而许多跨国大公司要求所有员工人手一册……”风靡世界百年依然不衰的胜景。令人讶异狐疑的同时,更加引人思考。

这是一部值得管理者合被管理者共同阅读的书。因为做为被管理者,阅读本书的时候,能够通过罗文只是将他份内本该做好的工作而获得如此殊荣的事实,反思一下自己该是多么睿智的选择啊。其实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拥有了如罗文一样敬业、忠于职守的工作态度和诚信、服从和令人拥戴和信任的道德品质的,但是为什么我们没有成为罗文,与罗文相比我们又欠缺了什么呢?是不是太急功近利和过多地要求回报而使管理者看不见我们的成绩,是不是太看重了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成长以及未来的价值?…….

再者,做为管理者,他们中的每一位都希望自己拥有罗文一样的下属,但是殊不知,罗文之所以成为罗文不仅仅是因为他具备了“敬业、勤奋、服从”的品性,还有一点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是他不仅遇见了伯乐,还幸运地获得到了优秀管理者美金利总统的信任,是“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罗文,也是拥有了管理艺术的管理者成就了罗文,更成就了自己。因而我就想,那些对罗文有所倾慕的管理者在把这本书送给自己的下属的时候,自己也应该潜心研究一下用人之道,否则即使罗文再世投身在您的麾下,恐怕也要被永久埋没了。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三):这是本什么书

很早之前,我在一份书单中看到过《致加西亚的信》,算是初识,其实,我一直在误解它。开始时,我觉得这该是一本说教类的图书,但看了前言和简介后,我又相信这是本小说,或者说,至少它是一个故事。但是,事实告诉我,错了!该书从头到尾,基本上没有写给加西亚送信的细节。关于本书,它旨不在于写故事,而是在于写内涵,这个内涵,本书归纳为敬业精神。

关于本书的评价,有不少人将本书与《谁动了我的奶酪》,所谓的“奶酪学”作比较,我没有读过《谁动了我的奶酪》,尽管那是一本极有名的书,我不能做出对比,但我至少可以对《致加西亚的信》发表一些小感。

这本书的主旨是突出不辱使命的完成任务。对军人而言,即是命令;对普通人而言,即是工作。而对待这个工作,不论是什么性质,薪水不论多寡,外人的看法等外在因素亦不能左右。热爱工作,而非单纯为生计,把工作当事业,把工作当使命。把信带给加西亚,是一种象征意义,是一种坦然接受,是一种勇于担当。

这本书的受众是企业员工,推而广之,是大众,是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单位。都可以将本书作为教材,学习之并实习之。也许,你会说,这是美国人写的东西,这些内容在美国或是西方国家管用。在中国,则不合国情,就不灵了!不可否认,中国的国情包含了许多人情,但文化没有国界,价值观没有国界,“敬业”恐怕永远都是不可变更的正能量,而且,很难说,我做到了书上所说的百分之百,但我并未得到书中所予。也许,原因恰恰在于,你做不到百分之百。所以,就别怨天尤人了,尤其继续抱怨,不如,端起手中的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吧!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四):罗文把信送给加西亚

罗文把信送给加西亚

评《致加西亚的信》

还记得我上学的时候,那时候老师给安排了一个非常陌生的课题,自己没有储备的知识和开展课题的思路,于是便有些急躁,差点就埋怨命运不公了。偶然的一天我到学校的图书馆闲逛,看到了这本《致加西亚的信》,这个简短的故事并没有很长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深奥的理论知识,它只是说罗文接到了总统的信件,然后经过9天的长途跋涉和艰难历险,终于按照总统的要求把信送给了加西亚。看完书我突然想:我的课题不也是这样的问题么,没有太多的说明,只有一个最终的结果,这不就是给我一次当罗文的机会么!!后来,我开始努力准备课题的背景知识学习,经常性地向师长请教,并主动去拓展视野、开阔思路,在毕业之前如愿地完成了我的课题。印象中在论文的最后,我在对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致谢以后,也对这本《致加西亚的信》表示了真心的感谢。

后来我慢慢感受自己当时的那种心情,也许很多东西都是这样,只是隔了一层障碍,我们就会感觉到一团迷雾,然而只要自己有心,慢慢地去体会和认知,我们总能得到一些提示和线索,但最关键的是,从一开始就要树立坚定的要去完成的信念。如今我已经工作多年,在工作中经常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有些工作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标准和可供借鉴的经验,但是目标已经很明确了,需要靠自己通过不断的沟通协调和深入研究才能找到思路,需要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去完成。

军队上的管理一项非常严格,军令如山倒,士兵们在实战演习中只有服从,没有推辞和后退;军队式管理最后被很多企业家吸纳,演变成军事化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执行力。《致加西亚的信》之所以成为畅销,一方面是因为老板们希望他的员工们都能像罗文一样,在工作中有踏实肯干又绝对忠诚于公司指令,那样老板们就可以放心地去做他们的战略、设计公司长久的蓝图,而不是花很多心思在员工管理上。而对于员工来说,从一开始接受任务树立坚定的信念,到最终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一项工作的完成,更是一次意志的锤炼,一次性格的成熟,一次能力的提升。

2012-5-29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五):有能力的下属,才能完成超能力的任务

美西战争发生后,当时的美国总统金麦利希望立即跟古巴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获得他提供的情报和具体战事帮助。可是,加西亚将军在古巴丛林里——没有人知道他所处的确切地点,所以无法写信或打电话给他。但美国总统必须尽快获得他的合作。怎么办呢?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能找到。”这是《致加西亚的信》一书的故事开端,10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出版家阿尔伯特•哈伯德的即兴之作。

很多年前,我狂热推崇《致加西亚的信》一书,曾经把它推荐给当时的同事和领导。那时,我很乐于给自己洗脑,认为所有员工都应该全力效忠于老板和领导,不问原因、不找理由地出色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就像罗文那样。当然,现在我也同样认为我们应该像罗文一样,做一名好下属,出色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

只是,今天当我再一次捧读完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却对这本书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我在想:为什么金麦利总统会选派罗文去给加西亚送信?罗文为什么不问任何问题、不提任何条件就接受任务?

说到底,还是下属或执行者的能力问题。有能力的下属才能执行超能力的任务,谈及忠诚和报效也才更有意义。如果下属没有能力,即便他再忠心耿耿,即使他再勇于挑重担,也是无法百分百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的,或者,根本就不敢担当重任,又或者,老板也不会把重任赋予这种能力相对薄弱的人。金麦利总统之所以敢于把如此重大的任务交给罗文,是他对罗文能力的了解和认可;而罗文之所以勇于临危受命而不问缘由,是他对自己能力的了解和信心。施令与领命都建立在“能力”这一关键核心上。

今年一年来,公司先后辞退了好几名员工,原因都是这几个人的能力太差,几经提醒和提点,仍然不能完成相应的工作。对于企业用人之道,以前我选拔录用人才的标准是能力中等、大致与岗位需求相匹配即可,员工的职业素质和工作态度是我考量的关键。随着员工入职离职、陆续进进出出,现在我有了新的用人感悟和观点,我认为企业一定要招用像罗文这样的人才,这样的员工才有能力不负厚望,有忠诚不辱使命。而敬业的工作态度,说穿了也是建立在能力基础之上的,有好的能力做支撑,好的工作态度才有落脚点。以上也是我对《致加西亚的信》一书新的解读。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六):主动承载希望

落潇/文

在离职与抉择之时,阅读此书,曾经无数次的自问顿时烟消云散,多少个夜不能寐思索前程变得简单无比,与家人商讨多次无果的结论也变得不再重要。《致加西亚的信》让我看到了希望,掌握主动才可承载人生。

在工作岗位上,我们时常听到同事抱怨没有加薪的苦恼,也时常会抱怨自己的主管对自己不公的看法;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朋友在耳畔不住地唠叨邻居的无理,也不断的有左邻右舍对骂的惨烈场面。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然而静下心来,大家已经对错分明在心。主动的为领导分忧解难,主动的为同事考虑问题,主动的与邻居友善问候,主动的解释误会的前因后果,一切都将变得清晰明了。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两个字,“和谐”,和谐的背后就是主动。

《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内容不多,情节也比较简单,讲述的就是美西战争时,美国为了弄清美西战场-古巴的情况,同时也为了让古巴继续充满希望,需要派一个人送一份非常重要的情报到古巴,具体目的地未知,具体路线未知,行动方案未知。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三国时代的未雨绸缪,运筹帷幄,为我们准备了一个无形的“玻璃天窗”,在无所准备之时,大家都希望稳妥。然而,时代更新,竞争加剧,我们的人生又有多少是计划之内的,高考的“独木桥”,大学扩招之后的“艰难”被就业,硕士攻读之后的择业无奈,在职与离职的艰难抉择等等。上帝造人是有其必然性的,然而人生的轨迹又是充满偶然的,因为上帝给了我们许多的选择,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绚烂多彩,也许血色浪漫。

主动是这位送信战士身上表现的,带着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信息,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敌人的多处封锁,翻山越岭,经历海洋中的冰冷,烈日下的暴晒,最终将信息送给加西亚。回想我们现实的人生,我们在接受一项任务时,首先考虑的是什么?方案,想必这是大家最熟悉的思路。然而,我们常常因为没有方案,而变得沮丧,这就相当于作战没有地图,打仗没有指挥。但是主动可以改变这些变动的局面,方案总是有第一个发布的,我们可以成为方案的第一作者;作战没有地图,我们可以主动去搜索;打仗没有指挥,我们可以主动去领导,如果你内心有这个希望。

压力下的疲惫,前途渺茫下的无力,都会成为我们前进的阻力。《致加西亚的信》也是给我们每个人的一封信,让我们对未来憧憬,主动去承载成功的希望。

2012-6-14 晚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七):《致加西亚的信》职场励志教材

现在越来越的企业开始关注自己的员工,关注自己的企业文化。毕竟,一个公司的运作不能够光靠领导。更关键地取得成效在于其中的每个员工。对于企业的CORE VALUE, 每个领导都关注。所谓的企业文化,领导也会动不动地组织相关的学习和培训。

《致加西亚的信》这本来自于外国的小说,虽然其中的文字简单,内容不多,但是却是很多有规模的企业选择进行的企业职员培训守则。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们单位的某次培训中HR 部门还专门地罗列了某些推荐类的职场员工学习书籍。其中的第一本便是《致加西亚的信》。

闲来得暇,我也抽空好好地一读这本众多企业员工培训首选的书籍。身为外企的职员,想要让自己可以随时跟进企业发展的脚步,读一读这样的书籍相信是大有裨益的。事实上看完全书,我所了解到的是这本小说其实不仅受到现今诸多企业的推崇,它同样曾经也在各国不断风靡和盛行。涉及面之广,影响范围之大,足以看得出其中蕴藏着太多的教育意义和实际效果。通篇的阅读,我看到了这个简单故事之后所蕴藏的深意。其实,光看这个故事的有关情节,它实在不能称之为复杂。事实上,全文的内容也就是围绕着送信一世而展开。美西战争时期,得到推荐的一名士兵肩负起了将一份重要的信件送给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如此的主线之下,我们可能看到的更多的是这位名为罗文的士兵如何义不容辞地接受了上级指派的任务,如何在他人的协助之下顺利地克服万难而完成将信件送到加西亚的手中。透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习到的最为重要的是罗文如何临危受任,如何勤奋敬业,如何服从指挥,如何积极进取。

这也难怪乎这么多的大企业,大公司会引用这本书籍作为员工培训的守则。以最为简单的故事,讲述最为深刻的职场守则。很多的时候,其实员工可能会因为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而逃避上级分配的任务。在这个时刻,我们或许总是有种诸多的借口或者理由。然而,对比《致加西亚的信》书中的罗文,我们是不是应该再次地做出某些的反思。对于他而言,他可以在一个如此政局复杂,动荡的年代找到加西亚并完成送信的任务。那么对于我们在职的员工而言,我们更应该可以克服工作中所碰到的某些挫折或者难题。面临生或者死的面前,罗文都能如此不负众望地完成使命。那么面临着自我企业的生存或者淘汰之时,我们这些员工的方向其实更为明了。既然已经是企业的一份子,我们必然应该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发挥自己最大地潜能为企业添薪加瓦。毋容置疑的是这本书作为职场的励志类书籍对每个希望可以在自己的公司中崭露头角的人们有相当大的指引和教育作用。

书名为《致加西亚的信》;书中则为”致每一位有志于成为职场中坚人的信“。一旦你真心真意地付出,相信你同样可以收到企业给予你努力的最好回报。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八):别人对你的要求永远不会超过你对自己的要求

一直都很想看这本畅销书和“常销书”,今天终于有机会,花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将这本书看完了。

真正的《致加西亚的信》只有七页。其主旨也可以用几句话概括。然后还附上了几篇评论,其中有《信》中的男主角,罗文将军向我们解密他到底是如何将信送到加西亚将军那里去的。不过虽然罗文将军的叙述重复强调了那句话;“我一定要将信送到加西亚将军那儿去。”然而整个过程其实实质上是对《致加西亚的信》的祛魅。罗文将军一开始将这件任务只当作是玩笑,而且在长途跋涉的过程中,他一直都有着一帮理解他的任务并且协助他出色完成的古巴自由主义者。他并没有问他的上级“加西亚在哪里”,而事实上,在整个过程中他也没有过多地去思考如何去完成这个任务,因为他的同伴已经帮他指好了方向。后面所附的几篇文章也不能为原有的《致加西亚的信》增色。《上帝能为你做什么》里面有大段对原文的引用;《这本书说尽一切》只是介绍了这本书对后人的影响力。我们忙于眩晕于其名声,但其名声的来由,也就是《致加西亚的信》里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延伸,却一直搁置了。后面的“人物简介”和“埃尔伯特•哈伯德的商业信条”,同样也是效用不大,只不过是将原本放在书封的一些必要背景介绍,因为篇幅的原因,另成一段文字而已。而“商业信条”那部分,也看不出与《致加西亚的信》有什么内在关联。

然而,《致加西亚的信》本身所传递的职场励志哲学就值得我们传递下去。我对于学生干部的管理已经到了第四个年头。现在的普遍观点是,90后的学生特别有个性,对于他们的培养已不能用传统的方法。不过我觉得这只是一种对于干部管理问题的外部归因。其实我近来一直都很困惑,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干部,怎样的核心素质才是管理者需要向他们传授并强化的。这本书让我明确了其中一点:“忠于信仰,敏于行动。”而我对于我的学生干部,则是让他们学会说:“没问题!”我的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干部,最让的满意的是两句话,其中一句就是“没问题!”另一句是在我问他某个任务的完成情况时,他会说:“一个字:很好!”另一个新的学生干部,则会将很多时间耽搁在一些细枝末节的纠结中,例如对个人情况的考虑,对事件过程的过分专注,对上级意图的过度揣度等。

我想,我在今后的干部培训中,会引用到这本书的主要思想。但问题是,这是作为一个管理者希望一个被管理者的素质,而作为一个学生干部,如何能达到这样的素质呢?如何能“忍住不问”,如何能忠实地执行而不需要被重复地说服才能行动,如何能将全身心的机能以眼前的任务为优先级?如何恰如其分地揣度上级的意图而不至于愚蠢地片面执行?我需要进一步为他们规划好发展的路径。“别人对你的要求永远不会超过你对自己的要求”,这句话是一个切入口。我会成为《致加西亚的信》精神的追随者。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九):重要的是能力——读《致加西亚的信》

《致加西来的信》这本书其实非常的简单,说的是古巴和西班牙战争之时,美国想要帮助古巴打西班牙,但又不太了解古巴的情况,当时的美国总统就派了一个叫罗文的人把一封信送给古巴的军事领袖加西亚,结果罗文克服重重险阻,完成任务。

作者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一直在强调罗文在接到任务之后没有提出任何问题,没有问加西亚在哪,没有问怎么才能把信送给加西亚,而是牢牢记住了自己的任务,独立去完成了。于是作者有这样的感慨:

假如你是一名公司的部门负责人,你有6名下属听候你调遣,你对其中任意一名下属吩咐说:“请查阅百科全书,并写一份关于科勒乔生平的简要备忘录。”这名员工会平静地回答说“好的”,然后立即去做吗?

他一定不会。他一定会一脸茫然地盯着你,然后提出下面的问题:

科勒乔是谁?

您要我找哪一种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在哪里?

……

我的这个省略号其实省略了作者罗列的很多问题。不过说实话,我在读到作者这样的感慨的时候是比他假设的那个员工更茫然的:查百科全书并写出一个人的生平备忘录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任务,需要问这么多问题吗?如果一个员工需要问这么多的问题,那就不需要他去做这样一份工作了。

在这里作者似乎要表达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合格的下属是不该问问题的。这样的员工才主动、敬业和忠诚。然而我个人并不这样看。当一个员工连查百科全书写备忘录这样的任务都要问太多问题的时候,这涉及的根本其实是能力问题。能力不足的人当然不可能主动工作,更不会表现得敬业,他只能得过且过,而这样的人是不是忠诚都无所谓了。反过来说,一个不主动、不敬业的人,即使是再忠诚,也不会有什么能力。

然而,一个人的能力大小,或者是不是主动和敬业,跟是不是问问题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老板让我往东我就往东,绝对服从领导,这样的人是不是真的“主动”是要打一个问号的。虽然这样的人很“忠诚”,老板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但当他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干的时候,他就不是忠诚于任务,而是忠诚于命令。我认为,当老板让写一份关于科勒乔的备忘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是很值得问的,那就是为什么需要科勒乔?当然,这个问题员工也可以在心里问自己,而一旦心里有了答案,他就一定会把任务完成得很好。

就像罗文,他在接到任务的时候在心里非常明白加西亚是什么人,在哪里,做什么,所以他才能把任务完成得那么好。而如果罗文此前根本不知道加西亚是谁,也许会把信送给写《百年孤独》的加西亚,那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杰出功绩了。

不可否认的是,不多话的罗文还是很让人钦佩的,当他知道这个任务是什么的时候,他的心里就只有任务,发挥了自己全部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完成了任务。这种不依赖上级,不指望领导的工作作风倒也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能力和智慧,只有在能力和智慧足够的情况下,才会没有那么多废话。而不是相反。


本文章为汉语心得记录网文章频道读后感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