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汉语心得记录文章 读后感 浏览文章内容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读后感精选10篇

hanchuanzi 汉语心得记录网 2021-02-13 22:58:05 694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是一本由郎咸平 / 杨瑞辉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16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读后感(一):观点并不是新的,在国际上已经提出了相同观点,资本主义会自动过度到社会主义道路上来

观点并不是新的,在国际上已经提出了相同观点,资本主义会自动过度到社会主义道路上来,通过民主与法制,资本主义为了生存和发展,会向民主与福利社会过度。说起来也不奇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资本家和企业,为了保住自己已经得到的财富,自然会再分配社会财富,当然了,这是在法制社会的基础上的监管,而最后也会因为民主制度而解决阶级问题。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读后感(二):马马虎虎

这本书有点薄,不过还是值得读的。对《资本论》和《国富论》都作了简要的介绍,思想脉络还是比较清晰的。老郎似乎是想吸引大家眼球,所以想用“腐败”这个字眼来进行分析,其实说白了不就是利益或利润的分配,所以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很大的新意。

不过对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介绍的还是比较清晰的,至少对于没有太多经济学基础的人来说,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总之还不错,可以读读。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读后感(三):纯读书时的意淫

资本主义现在的成绩打破了马克思预言。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与马克思的学说共同化。让我觉得有点像梁启超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作为变法根据那样。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服务。不过从书中也能看到很有意思的说法。技术变革带来一个新的时代到来。统治阶级为了利益许下虚无的目标给民众。让我想到党的分地,共产主义。最后结果是苦了更多的百姓。我们一直为一个我们根本看不到的目标而奋斗,而这个目标甚至没有准确的描述。如同动物庄园里那群动物为了风车而努力工作最终只有猪得益。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读后感(四):混搭,东拉西扯

作者最早谈这个话题大概是04年在清华的演讲,个人估计这是他刚从美国回香港教书时想研究的课题,然而后来由于忙于赚钱,做媒体经济学家精力分散这个话题并没有深入研究下去。所以在本书中看到了明显的东拉西扯的痕迹,感觉作者的视野已经延伸到很多个角度,但每个角度都没有深入下去。从西方的亚当斯密一直扯到中国的司马迁,仅凭《史记》中的一句话就认定”看不见的手"这个隐喻不是追溯到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而是司马迁的史记未免过于牵强,论证显然太不充分。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读后感(五):郎教授的历史常识。。。

什么安博林是最美丽的女子。。。什么简西摩是个极其富有魅力的女子。。。。还有一些史实写得也太随意了吧。。。真是历史乱弹。。。。写不准就别写或者概括一下即可。。。

当经济学家谈历史,多数情况下都有笑话可看!就像我那经济大博士教授一样,说伊丽莎白一世的是18世纪的。。。

经济学家务必在游手好闲之余不要急着去想怎么去忽悠别人,而是要多补补自己欠缺的各方面常识!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读后感(六):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

书中通过例证重新解读了马克思主义。比如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分析,说明马克思是人道主义和有神论,和晚年革命的马克思不一样。以及马克思和亚当斯密斯的相识等等。

但是我觉得整本书的思路和例证都是虚假的。看起来是在实证推论一些东西,但是实际上是先有了现在社会现实的结论,然后找个原因来牵强的解释。比如 ”欧洲的历史就是一部透过民主与法制反腐败的阶级斗争史“。 首先这个对欧洲历史的解释就有点绝对和不严谨。其次就是牵强的用马克思主义来解释这段历史。按照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应该在欧洲会代替资产阶级。但是实际情况是没有被代替,反而无产阶级慢慢在消亡。书中解释了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这里不适用的原因。且不说对不对,从逻辑上看,就是先入为主 - 看到了现在欧洲资本主义的兴旺,然后找原因来弥补这种马克思主义不能解释的例外。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读后感(七):亚当 斯密与马克思的再读

有些书,能让你学到新知识,是好书;有些书,能够激发你更多的学习欲望,亦是好书。《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后者。

看完全书,作者的主旨是要阐述现存所有社会的历史都是通过提高民主和法治水平来遏制腐败的阶级斗争史。资产阶级之所以没有像马克思《资本论》中所预言的那样灭亡,是因为它提高了民主法治,从而使得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资本主义已经不是马克思时期的资本主义,《资本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而言是促进了它的改革。再读书中引用的亚当 斯密《国富论》中描述,与我们现在的状况何其相像。

书的前半部分关于亚当 斯密和马克思的分析是引人入胜的,而后半部分对于《资本论》观点的经济学数学求证则一定是要有专业知识才能读懂,最后附录部分在清华大学的讲课稿,其中关于股票市场、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区别等在作者其他论著中多有讲述,也就不是那么让人耳目一新了。而真正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和方法还是一句话提高民主和法治。

要更好的理解,我想还是要继续学习亚当 斯密《国富论》以及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了解亚当斯密和青年马克思的不谋而合,了解如何是和谐社会。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读后感(八):归纳一下郎教授的这本书中惊世骇俗的论点

在同学那里借来这本书,好好读了一下,虽然没读完,也是着实被雷了一下,在此归纳一下郎教授的这本书中惊世骇俗的论点。

1,马克思不是唯物主义无神论者,他主张宗教信仰

2,马克思是个人本主义者;“共产主义”应翻译为“和谐主义”,胡适译错了(怎么有点像为“和谐社会”找理论依据,另外这是胡适首译吗?)

(以上两点个人没记错应该依据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奉为经典的《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这点郎教授也提到了)

3,亚当 斯密乃是社会主义学说创始人之一。他有很强的社会主义情怀,马克思的许多思想来源于他

4,马克思的辩证法可以推出资本主义通过自我调节免于崩溃。资本主义行将崩溃的观点只见于《资本论》第一卷,不见于二,三卷

5,马克思主张民主与法治遏制腐败,苏联垮台就是违反马克思的这一理论

6,欧洲的历史就是一部“透过民主与法治反腐败”的阶级斗争史

。。。。。。

此书实以郎教授借马克思的酒之瓶装上自己的新酒推销,“旧瓶装新酒”,是借马克思的名义宣传自己的新观点。读者可以看看学习,但若把这当作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未免贻笑大方了。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读后感(九):反思资本主义精神

这是一本帮助人们重新思考社会主义的理论著作。

对于国内许多读者来说,他们对于马克思的了解仅限于课本,是大段需要背诵的内容,因此忽略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这就给理解带来偏差。

马克思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时代,由此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劳动福利、资本剥削、失业等,马克思敏锐地看到,这背后掩盖着“人的异化”的危机。即因为资本,我们变成了非人。

人本来是自由的,是有道德敏感和对历史目的自觉的,可在资本的左右下,我们生下来就无法接触到真正的自然,我们需要漫长的学习,统一观念,毕业后投入工作,不知为什么而忙碌,如果我们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就要强制说服自己喜欢,为了职业发展,我们甚至会丧失同情心,会不择手段。

不错,我们更富裕了,可我们还是人吗?当我们死去,我们的内心真的能获得平安吗?我们真的愿意把自己的孩子,也投入到这个僵化的循环中?

失去了自由,我们就失去了自我。这是马克思社会批评的基点,他并不仅仅在揭露资本剥削的实质,更着力于批判资本对人类自由精神的伤害,对我们道德底线的侵蚀。这种反自我异化的精神直到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所以萨特说:马克思主义是当代无法超越的思想。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并没进行更深入的阐述,他笔下的社会主义与列宁提出的社会主义,定义上颇有区别,马克思并不否认资本的价值,也坚信现代社会需要经济理性,但他希望为资本套上笼头,使我们能够更好的驾驭它,而不至于成为它的奴隶。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这些观点尤其值得我们思考。

本书有助于人们重新反思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读后感(十):我们需要更多的常识

书名起得很好,我的理解是,用资本主义的精神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对于民众,尤其是屌丝,最重要的显然不是主义,是公平的起点,公平的机会,是社会财富的相对公平的分配。

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历史,其实是既得利益者独占利益,民众承担失败结果的历史。我们都被骗了,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另一方面则是我们太过善良,太过天真,我们总是被“改革”二字蒙骗,总是期待明天改革的丰收成果能够普惠到我等屁民身上。但很显然,你爹等到白发苍苍的现在,还是没等到,如果政府不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改革思路,如果我等屁民不提高素质,看清改革的本质,什么也变化不了,官还会是官,屁民还会是屁民,而且会越来越穷,屌丝最后只会剩下抬不起头的屌和软绵绵的毛。

对于一个专业的经济学家,写出这样通俗易懂的书,我们应该感谢。

读书时代,我急切得渴望获取有用的知识,急切地想理解这个世界,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但是资质愚钝,对于资本论等专著总是看不懂,我很纳闷,为啥就没通俗易懂的书呢?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想了解的只是自己所处的环境,但是图书馆都是几十年前几百年前的故人留下的著作,没有人告诉我当下这个时代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我认为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做的事情,一是不断地普及常识,唤醒民众的意识,二是提出解决方案。这样知识分子才有他所应该具备的社会功用。知识分子从来不是写点情怀,摆点姿态。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经济学比文学有意思多了。在文学里,你能找到共鸣,获得安慰,但你还是迷茫,因为你始终没有找到答案。

但,文学作品又是不可或缺的,答案必须有,情怀也不可缺。

这几天交替着看经济类的书,和文学书。如果经济学是宾语和主语的话,那么文学就是定语和状语。两者加在一起,才有可能让阅读成为一个美妙的句子。


本文章为汉语心得记录网文章频道读后感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