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汉语心得记录文章 经典文章 浏览文章内容

梦里花落知多少读后感100字

hanchuanzi 汉语心得记录网 2021-02-24 17:33:28 247

《梦里花落知多少》是一本由三毛著作,青马文化丨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梦里花落知多少》精选点评:

●从知道三毛,再到读她的第一部作品,中间间隔了十几年,但是确实不是我喜欢的问题,整个文字充斥着一种莫名的痴狂,难以理解的无病呻吟,私以为她的走红是8,90年代大陆闭塞,而她的文字充斥了外国风情的原因,读她的书,仿佛在读另一个安妮宝贝,这本之后,再不会读其他作品了,实在失望。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同婆家处理荷西走后的财产归属问题,看尽了自私与无情,只能哀叹无可奈何。也不知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又如何能“变异”出荷西这样纯良的赤子。 蛋糕店老板娘跟三毛说起荷西小时候曾在她那里打零工的事,我不由想起十年前的晚上,妈和小姨坐在院子里怀念着刚去世不久的太婆,她们静静地讲着我亦静静听着。分享逝去的人在世时的事情,总能弄哭我,这不是悲伤而是感激,感激自己还能够听到这些琐事,让逝者在我记忆里的形象丰满一些,也让他在这世上的轨迹更深刻了一些。

●有时候会问自己,三毛会不会太“活在自己的世界了”,她的那一些“鸡毛”又有什么意义,但看完后才明白那是她争着活的方式。

●唯心痛二字可以表达了吧。撒哈拉里快快乐乐的,但是在这里那种悲痛像是弥漫在整个屋子里,就连呼吸都是疼的。三毛啊,荷西希望你快乐的。

●给了身边人太多太多爱的人能不讨大家喜欢吗?

●我不知道三毛是用怎样的心情写下梦里花落知多少这一篇,那锥心之痛永远都在,同时却用冷静的笔触写下了它。我想她能做的也只有“冷眼”看待这个事实。我也读到了三毛在加那利群岛,在西雅图,在台北,此心安处是吾乡。我同样难以想象的是她在她的每一个“故乡”离别时的悲伤,在那里有她的生活,有她的朋友,但是除了留下一句“im always going to miss you”之外,又能做些什么呢?离开西班牙和看十四层新房时,都提到了半生的影像在眼前一一扫过,何其幸运,何其平静,何其伤感。真想和她在海边二楼的阳台静坐等待日出,无声胜有声。

●隔二十年再来看吧。现在实在不能与之共情。

●荷西离开之后,三毛就不再是撒哈拉沙漠的那个三毛了。每一个字都沉重,都哀伤……

●读了好久的感觉 说三毛文字朴素 但读起来不是这样的 还是挺文学的。比较钦佩三毛能在不同语言环境下都可以与那么多人成为交心的朋友 也是性格使然 特别直率吧。思念荷西的部分倒也不是很触动 有种失落女性碎碎念的感觉。喜欢她去美国上社区大学那几篇 找回生活的控制感 一切从头开始充满活力

●(2019.33)三毛的痛苦不仅是她一个人的,还有她用心对待的朋友们。重返旧地,告别记忆,卖掉心爱的房子,像是不断纠缠的余震,让刀刃插得更深一些。爱一个人,莫过于此,那些爱人触碰过的小物件都成了魂器,摸不得也见不得。

《梦里花落知多少》读后感(一):梦归

好喜欢那样的梦。在梦里,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倘若上天看不惯我们的幸福,想要将它付之一炬,就让它回到原点,回到最初结识的地方。花落了,可梦里的形象还是鲜活的,手还是温热的,两个人还是形影相依。梦醒,当我坠入名为清醒的现实时,大概我把所有的想法都留在梦境特有的暧昧当中了吧,也包括我自己。

《梦里花落知多少》读后感(二):还没有全部看完

其中最喜欢那篇《梦里花落知多少》;最触动那句“见不见面哪有真的那么重要,连荷西都能不见,而我尚且活着”;最心疼那种“我是自由的,此刻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丈夫,没有子女,甚而没有一条狗”……急着看这本书是很想与三毛共情亲人逝世的感受。因为我也同样经历了与最亲的人生离死别,最彻悟的就是在生命面前活着的渺小与庞大。渺小是因为最亲的人都能彻底失去那生活中还有什么可过于计较的,庞大则是因为“逝者已逝,生者当如斯”,毕竟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人还是要继承和发扬已逝之人的遗志和精神,斯人已逝,但精神永存。三毛的思想就有很多都是我想不到的但却觉得很有道理的,这就让我找寻到了读书的意义!

《梦里花落知多少》读后感(三):普通灵魂唾手可得 有趣灵魂披荆斩棘

从撒哈拉一路看到这里,唏嘘万分,算是结局,完成年杪岁初的小计划。

撒哈拉阶段的三毛如同婚前的李清照,“沉醉不知归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基于异域生活的主题情景,耳鬓厮磨的缱蜷、亦或一鼎一镬、一蔬一饭的烟火,三毛荷西仿佛就是日常蜜月中的小情侣,雀跃的文字足矣感受到对生活的挚爱,“琴瑟和鸣、莫不静好”,亦应如此,尤爱〈结婚记〉

花落知多少,却少了撒哈拉的温暖,多了些许悲怆。如同后来失了赵明诚的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最终也是“人比黄花瘦”…

想起杨绛先生“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没有什么是永远的,在时间的洪流里,铭记的会被遗忘,拥有的会离开,铸造起来的也或许可以被毁坏。然而却确实有些东西可以留下,比如爱与信念!

《梦里花落知多少》读后感(四):普通灵魂唾手可得 有趣灵魂披荆斩棘

从撒哈拉一路看到这里,唏嘘万分,算是结局,完成岁杪小计划。

撒哈拉阶段的三毛如同先前的李清照,“沉醉不知归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基于异域生活的主题情景,耳鬓厮磨的缱蜷、亦或一鼎一镬、一蔬一饭的烟火,荷西三毛仿佛就是日常蜜月中的小情侣,雀跃的文字足矣感受到对生活的挚爱,“琴瑟和鸣、莫不静好”,亦应如此,尤爱〈结婚记〉

花落知多少,却少了撒哈拉的温暖,多了些许悲怆。加纳利群岛的月光、星水疏淡;台北的霓虹灯,兀自照耀爱与无爱的人…压抑且沉重,如同后来失了赵明诚的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最终也是“人比黄花瘦”…

想起杨绛先生“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永远太难,在时间的洪流里,铭记的会被遗忘,拥有的会离开,铸造起来的也或许可以被毁坏。然而,有些虽然溜走但也会留下,比如爱与信念!

《梦里花落知多少》读后感(五):做摘抄笔记

生命短促,没有时间可以再浪费,一切都随心自由才是应该努力追求的,别人如何想我便是那么无足轻重了。

中国是那么的远,远到每一次的归去,都觉得再回来已是百年之身。

一次去,一场沧桑,失乡的人是不该去拾乡的,如果你的心里还有情,眼底尚有泪,那么故乡不会只是地理书上的一个名词。

离乡又回乡,同时拥有两个故乡的人,本当喜欢才对,为什么我竟不胜负荷?

这边情同手足,那儿本是同根。人如飞鸟,在时空的幻境里翱翔,明日此时我将离开我的第二祖国,再醒来已在台湾,那个我称她为故乡的地方。

据说过那边去的人—在我们世上叫做死掉的人,在真正跨过去之前,是要被带去“望乡台”上去看的。他们在台上看见了故乡和亲人,方知自身已成了灵魂,已分了生死的界限,再也回不来了。那时因为心中不舍,灵魂也是会流泪的,然后,便被带走了。故乡,亲人,只得台上一霎相望便成永诀。(11.27高以翔突然离世,享年35岁,听法师说他的灵魂徘徊在肉身旁,不能接受这突然死去的事实)

“望乡台”不是给我的,没有匆匆一霎便被带走,原来仍是世上有血有肉的人。

这是一个事实,便也谈不上悲喜了。

既然还是人,也就不必再挣扎了。身落红尘,又回来的七情六欲也是当然。

繁华与寂寞,生与死,快乐与悲伤,阳光与雨水,一切都是自然,那么便将自己也交给它吧!


本文章为汉语心得记录网文章频道经典文章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