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的行囊》经典读后感有感
《禅的行囊》是一本由[美] 比尔·波特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33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禅的行囊》精选点评: ●想不明白的时候就去吃胡饼吧 ●感受一种信仰的力量吧 ●只能说当成个游记,访东访西的,看不见山也看不见水,看不见自己的心。 ●书中说普通人学佛是为了去除无名,看见佛性,也许我并不知道佛性是什么,但通过修行可以多一些通透和智慧,多一些自在。 ●侧面中国。 吉光片羽。 结尾的“猴人”令人动容。 ● 纵使是梦幻泡影,终是心中执念难以放下。也许随时光流逝总有一天我们能看透,看透红尘俗事,看透所有情之所动,也许不能,悔恨不舍地逝去。禅是我喜欢的,虽说不一定能参透,但至少可以给我前行的路一些指引,迷失之后也许就是释然。 「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生命的起点一路跋涉而来,途中难免患得患失,背上的行囊也一日重似一日,令我们无法看清前面的方向。在这场漫长的旅行之中,有些包袱一念之间便可放下,有些则或许背负经年,更有些竟至令人终其一生无法割舍。但所有这些,都不过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幻象罢了。」 ●从生命的起点一路而来,我们所背负的行囊不过都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幻象罢了,有无、虚实、真假全都是我们捏造出来的,你的信念决定了你在世间的一切喜怒哀乐,生命亦本不存在… ●一本游记 ●首先、再次感谢微信阅读,能让我在碎片的时间中阅读到正版的书籍! 读这本书,第一次了解佛教原来也有不同的分支,净土和禅。以游记的形式介绍了禅宗的发展,文笔简单,不禁让人有了看些禅宗经典的想法! ●起床、坐香、诵经、用斋、劳作、就寝,一切依钟板号令而行。如果愿意,你可以在这里走完一生,不必说一个字.这是一个存在于语言之外的世界。 《禅的行囊》读后感(一):行囊 很不错的书,如游记般有趣,又如科普书般提供知识。 作者追溯了六代佛教祖师的经历和行程变迁,期间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佛教内外,芸芸众生。 最后两章尤其喜欢。参透人生是要懂得自我的不存在。作者在最后写自己故事时的轻描淡写云淡风轻,是否是对“我执”的放下呢。 想来自己佛缘有限,作为凡夫俗子,终其一生也只会为自我悲喜,唯愿此生内心向善,平安喜乐多过于悲切忧思,也算圆满知足。 《禅的行囊》读后感(二):一日不作 一日不食 第一本比爷的书 一直想了解佛文化 但是太过专业的书晦涩难懂 其他的读起来略有些枯燥乏味 直到看到了这本书 一本游记散文 以幽默风趣的描述方式 在很轻松的氛围下 把全书看完了 看这本书时 正处于春节 全国封锁状态下 这本书是我安静下来 每天喝着茶 翻上一翻 心情很好 但是看后 禅宗 深奥 皮毛都称不上懂 一日不作 一日不食 记得倒是很清楚 其实万发归一 世间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这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对工作充满希望 少些抱怨 多些解决的方法 有所劳作 有所收获 生活即是一种修行 有些人修好了 有些人修坏了 莫问前程 只在脚下... 《禅的行囊》读后感(三):一切,皆为修行 中国古代14世纪,有个意大利人,在中国居住了17年,回国以后出了一本书叫《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让当时的欧洲人对遍地是黄金的中国充满了热烈的期待和憧憬。在21世纪,同样有个美国人在中国游历了大半生,回去出了好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叫《禅的行囊》,把中国佛教——禅,带进了欧美各国,让欧美人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接触和了解,同时也对中国禅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这个人就是比尔·波特,一位著名的汉学家。 《禅的行囊》读后感(四):禅宗道场一览 这是一本美国人写的游记,以寻访禅宗在中国的发源地为主线,走遍了中国禅宗六位祖师的道场。 作者将此行称为“朝圣之旅”,而他并非第一次拜访这些禅宗圣地,所以这次行程的主要目的看来是为了写书,以飨其资助人,也挣点稿费。文章有点记流水账的意思,将行程、交通、住宿、吃饭、会谈等等一路记叙下来。作者本人翻译过不少中国诗作和佛经,文笔虽然谈不上优美,但是中文版与汉语的行文风格非常贴合,竟让人感觉不像外国人所写。他从一个老外&中国通的视角,描绘中国的风土人情,别有一番风味。 行程时间为2006年春,作者已近古稀之年。跟着他的脚步去回顾一下十几年前各地的发展情况,有不少细节令人倍感熟悉。比如站在高速公路旁等长途车,客车一定要招呼满座之后才出发,一看是外国人就喊高价等等。因为他时常需要按摩,书中提到盲人按摩、中西医结合治疗,甚至挂羊头卖狗肉的按摩店他也会调侃一下。每到一地,他或是入住寺院,或是入住宾馆,各种档次的宾馆价位都有记录。他对中国的交通很是赞美,飞机、火车、长途汽车、小巴、出租车、摩的等等到哪里都能去。如果他现在再游一次,势必感觉大不同了,高铁、网约车、共享单车会成为新的亮点。 作者在美国接触了佛教,甚至成为一个老和尚的弟子,由此建立了一种师徒、同门的中国式关系,而这对于他走遍中国非常重要。美国人皈依佛教很少见,他在一些采访中占了一些便利,偶尔有僧人对他不屑一顾,认为一个外国人能懂什么禅,中国的五千年文化岂是外国人能参透的。但他对于禅有自己的理解,不拘泥或执着于坐禅,对于禅宗的修行方法很熟悉,多有介绍。从禅的历史和中国诗词文化上,作者表现出来的了解也不容小觑。 在读完《佛祖都说了些什么》之后,再读本书,对一些禅宗的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印证。作者的各种小有趣的记录,让这本书读起来有点意思。 《禅的行囊》读后感(五):你以为他在写禅,实际上是在写自己的人生 1.《禅的行囊》开篇,比尔·波特先生交代了自己的人生,然后的本书结束的时候,他又交代了自己家族的故事。于是,仅仅通过这两个部分,比尔·波特先生本身就已经成为一个传奇。只有自己的人生故事奇妙有趣,写出来的书才会奇妙有趣。 2.《禅的行囊》一点点回顾了《空谷幽兰》《黄河之旅》《江南之恋》《彩云之南》的写作来由,虽然往往点到为止,但对于已经读过这四本书的我来说,看见那些熟悉的文字,总会会心一笑。比如,终南山中修行的隐士,黄河源头的两匹矮马,屈原李白的陵墓,广西瑶族的传说。 3.《禅的行囊》补全了我关于禅宗的知识结构图。之前,阅读熊逸《思辨的禅趣》,对于禅宗六祖慧能的故事,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这一次,刚好随着比尔·波特的脚步,领略了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的传奇。阅读使人豁然开朗,哦,禅宗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情,至少对禅宗不再是睁眼瞎。 4.去年在终南山太平峪管家坪金明寺,遇到一个独居山寺修行的僧人,从他口中印象深刻地知道了一个词汇:“庙产!”当读完《禅的行囊》之后,终于对于这个词汇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禅修就是劳作与修行的统一,共同的集体劳动让彼此孤独的修行之路,变得容易了一些。否则,普通的修行人很难走完这条道路。而寺庙的“庙产”,也就是土地是僧尼劳作的场所。 5.历史上,对于佛教来说,庙产发挥过正反两反面的巨大作用。兴时,因为有了广阔的土地,从几亩、几十亩、几千亩,到几万亩,寺庙有了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得以快速发展。衰时,因为僧人可以通过把土地转租给农人耕种,逐渐使自己成为了剥削阶级,甚至动摇了政府的税收,继而惨遭灭佛,亦或者被没收充公,寺庙一度成为学校、机关。 6.从阅读来说,这一本书的文字语言很流畅,相比于之前比尔·波特书籍的翻译者,叶南的文字驾驭能力超乎其上,译文是地道的中国文字表述,几乎让人读不到翻译的任何痕迹,这实在是太难得了。阅读的过程中,我也刚刚把林散之20世纪30年代的游记,从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累计发布38篇网友,受众多达上百万人次。这个工作,让人深知翻译,无论是跨文化、跨语言、跨表达习惯,都十分考验译者对于语言的运用能力。 7.《禅的行囊》的写作方式,是在提到某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展开了详细去说。说完之后,收回来继续从现实的移步换景中谈下去,这是游记的典型写法之一。不过,我不习惯这样的表达方式,那那本马上就要出版的散文集,是从游记变化而出来的,我更习惯于将眼前看到的一切,全部转化为文字细节。这种被我自称为“行走体散文”的文字,有很强的代入感。 |
精彩图文
- 许诗韵秦慕云(秦慕云许诗韵)全文在线免费阅读无弹窗_许诗韵秦慕云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
- 小说岁月迢迢向东流免费阅读-(姜斐娴钟淮煦)全文无弹窗阅读
- 岁月迢迢向东流姜斐娴钟淮煦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岁月迢迢向东流小说推荐姜斐娴钟淮煦精彩章节在线阅读
- 踏向荣耀与你别江颂年全文免费阅读-(孟秋意江颂年)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正版无弹窗
- 岑柚陆景辞(岑柚陆景辞)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岑柚陆景辞无弹窗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
- 傅司竞乔夏夏全文免费阅读_(傅司竞乔夏夏)乔夏夏傅司竞最新小说_笔趣阁
- 小说(纪青语沈聿风)免费阅读-小说(沈聿风纪青语)纪青语沈聿风全文在线赏析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
- 岁月迢迢向东流钟淮煦免费小说-(岁月迢迢向东流钟淮煦)姜斐娴钟淮煦完结版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