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大队读后感摘抄
《最后的大队》是一本由[日] 野岛刚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4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的大队》精选点评: ●作者虽然是以记录采访的方式写下这本书,但确是下了不少功夫,为我们揭露了一段应该算是鲜为人知的历史,作者查阅和收集一手资料非常珍贵,尤其蒋介石和户梶日记的部分,户梶日记很真实地反应出了“白团”成员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活动。读完这本书有一些思考:似乎中国的第一代革命家们对日本都有一种复杂的感情,既痛恨它又感激它,日本在某种程度上确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许我们确实应该以“以德报怨”演说里说的那样:“只认日本黩武的军阀为敌,不以日本的人民为敌……我们只有对他们为他们纳粹军阀所愚弄所驱迫而表示怜悯”这样的态度来对待那段惨痛的历史吧。 ●比较少有的体裁,描写台湾和旧日本军人之间的合作 ●花了三天6个多小时读完。阅毕很轻松。蒋作为一个“失败者”却如此“成功”,不由心生佩服。坚韧是对你最恰当的评价,泰山崩于前而岿然不动。惊为天人的毅力,能在民国纷乱的时代“统一”中国,确实不易。虽然此言和此书无多大关系,而最终,一抔黃土,功过自由后人评说。 ●公开了不少珍惜的资料,非常可贵。在脚注上也许可以再做斟酌。某些插图可能被遗漏或者被删除了。总体来说瑕不掩瑜。 ●补充了一段历史。在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一群旧日本军人组成军事训练团(白团)秘密赴台,助蒋防卫台湾、策划反攻大陆。本书从不同人物的不同记录,逐渐渲染出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意在探讨蒋介石与日本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思考中日关系的思路。近代以来,中日之间打破了延续千年的平衡,纠葛不断。伴随着国运的兴衰,两国政府和民众对待彼此的态度也几经变迁。无论是蒋以日本为师的渴望,还是毛的“感谢皇军”说,都反映出中日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脸谱化的敌我关系。只是在后人选择性的宣传中,历史变成了一套僵硬的不容讨论的公式,深以为憾。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展现的白团成员在历史变迁背景下的心理活动,令人心有戚戚;而对于旧军人缺乏战争反省的一面,与战后中国之情势变化颇有关联。 ●看过野岛刚的第三本书,这个日本记者的精神还是令人佩服,就这本书而言,也是多年往返日台美多地,并在日本国内采访多人。他写的书的一个特征就是通俗易读,全然无学术气。关于白团的历史,这本书介绍的也比较详尽,作者也想利用这段历史来展现二战后台湾与日本的特殊关系,以及对于蒋介石本人的分析。资料详尽,更多的是采用当事人说法,是本书的优点,但也失之于不够严谨,个人感觉有些多。最后才道出这些白团分子真正的问题在于缺乏对于战争的真正反思,也就是心不死而已…… ●揭示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探讨了蒋介石的日本情结与中日关系。我党也用过日本战俘。 ●白团的历史并不算复杂,媒体人写书的通病是结构比较松散,第一章谈蒋介石与日本的渊源稍嫌繁复,如果再省去作者铺陈讲诉自己查找资料、访谈旧人的文字,本书能精简去一半的篇幅,剩十万字出头,大致就符合熊培云所说的日本人出书的平均厚度了 ●第一次知道白团,好书 ●野岛刚在搜集资料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但也确实很多评论所指的整本书内容确实散乱,主旨并不是很清晰。白团在大陆、台湾、日本的三间关系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存在确实不能被忽略,它实实在在反映了诸如近代化现代化、身份认同、军事安全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近现代东亚研究的重点。 《最后的大队》读后感(一):难得的题材,马虎的叙述 得知此书出版,第一时间入手,花了一周左右时间阅毕,简单说说感想。 此书最大的亮点当然在于选题。白团的历史相信所知者甚少,两岸研究此段历史者也恐怕寥寥无几。此书根据当事人的采访,回忆录,档案资料等等,相对真实的叙述了冷战时期在台湾的日本军人顾问团,可谓有增广见闻之效。 不过,此书的弱点也十分明显:叙述散乱,缺少系统性。由于作者是非专业的历史研究者,又采取每章一个主题的写法,并无系统性的顺序,所以读来感觉与其说是白团的历史,不如说是白团的历史片断更贴切。而且也有隔靴搔痒之感,有些章节主题确实令人感兴趣,但总是难以深入,浮云表层,读来不甚解渴。比如白团对台湾在军事的上贡献、参与台湾军方和政治的斗争等,叙述比较简略。而前期背景内容又写的过于啰嗦,读来也不畅快。 关于书中观点,简而言之,对白团基本持肯定态度,对蒋则报以同情。至于白团的影响是否有书中所写如此巨大,暂且存疑。 《最后的大队》读后感(二):梨视频专访《最后的大队:蒋介石与日本军人》作者野岛刚 梨视频专访《最后的大队:蒋介石与日本军人》作者野岛刚 日本和中国台湾曾经有一段秘史不为人知,那就是被称为“白团”的日本军事顾问团。蒋介石曾试图利用“白团”反攻大陆,不过最终以失败告终。 被称为“白团”的日本军事顾问团,共有83人。1949年之后,他们穿过驻日盟军总司令(GHQ)的封锁,从日本赴中国台湾。在台湾“国防部”下设的日本教官学校中,他们培养了众多军官,还为蒋介石的台湾防卫与“反攻大陆”计划出谋划策。蒋介石为什么对官方协议下派遣的美国军事顾问团处处防范、却对“偷偷摸摸”赴台的日本旧军官团队抱有兴趣?近日,日本作家野岛刚的《最后的大队:蒋介石与日本军人》一书推出中译本,读者可以借此书了解这段隐秘的历史。 《最后的大队》读后感(三):马马虎虎 最后的大队。1.蒋介石坚持写了五十八年的日记,一笔一划。领袖的一种特质就是坚持,把好习惯坚持下来,才有可能让人生过得圆满。坚持你的好习惯,逐渐让好习惯充斥你的人生。2.名校出身更容易成功,标配的名校就是成功必要条件。一旦毕业,起点就非常高,直接秒杀普通人一生的奋斗。冈村宁次的履历就说明了这些,还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也可以佐证。2.在描述曹士澄家庭资产被没收,家人逃亡台湾的情形时,曹家兄弟全都精神抖擞,毫不懈怠,努力为自己的人生而奋斗。快哉快哉,做人就要这样有日本式的努力。3.伟人们上不上学都会成为伟人,学习好不好都会成为伟人,而我不一样,我的出路只有学习。4.国民党乃至台湾和日本的亲密关系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蒋介石在战后利用日本人做为军事顾问和教官,他对日本军事和素质是非常信任的。5.向先进学习是没有错的,哪怕先进曾经是自己的敌人,蒋介石的这种态度是正确的。蒋败退台湾以后不断反省,苦心经营,这种品质值得敬佩。社会问题尤其是族群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是因为它们都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矛盾积累,不可能短时间内一劳永逸,对大陆来说台湾问题是这样的,对台湾自身,两党的斗争也是这样的。 《最后的大队》读后感(四):历史该如何解读? 201953《最后的大队---蒋介石与日本军人》(野岛刚): 蒋介石居然放过了冈村宁次,让这个侵华总司令躲过了审判得以八十多岁终老!作为回报,冈村宁次在日本召集了一批军事专家,组成了一个队伍专门在台湾研究如何建设军队,时刻准备“反攻大陆”。这本书以大量的历史文件试图还原这部分真相,偶尔加上一点作者自己的总结和感慨,很有可读性。 1. 这些参与对台军事支持的前日本军人,通常被通称为白团。 2. 日军做出了“德国一定会在欧洲获胜”的判断,他们还提出了相当乐观的结论,认为日本可以在短时间内征服美国。 3. 重庆会谈时,蒋介石在日记上写下:这是个不值一提的对手。 4. 蒋介石是个经常思考“失败之后下一步该怎么走”的政治家。 5. (白团的日本人认为)自己正在为了补偿二战期间给与中国人的苦难与损失而不断的努力。 6. 战争就是拘束敌人,然后展开攻击。 7. 明治维新后,日本为何能迅速崛起,并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 8. 大跃进的失败,中苏的对立,让蒋介石重燃“反攻大陆”的希望。 9. 1952年,蒋介石向美方提出“反攻大陆”的计划。遭美方评为“不切实际的空谈”。 10. (日本军人)认为共产主义阵营和反共产主义阵营间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必将再起。 《最后的大队》读后感(五):正史背后总是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发生 仅看《最后的大队》书名肯定猜不到这本书的主题,所以那个副标题不可或缺:“蒋介石与日本军人”。但是,即使正副标题提供的信息加起来,第一你也不知道他的核心故事是什么,因为,有关蒋介石从大陆败退之后,秘密聘任帝国日本军人组成“白团”参与台湾军事重建工作,这个故事从书名上并不是一目了然的;第二也不能全面覆盖作者野岛刚在此书中所讲的各种故事,因为作者“吃饺子从养猪讲起”,延伸出去还讲了很多其他故事。以下我就按照书中的顺序,简单归纳一下这些故事。 蒋介石日记的故事。蒋公日记是这部书写作的起点。作者读这些日记的感受,这部日记的基本状况(覆盖年份、书写方式等),蒋介石为什么写日记,如何评价这部日记的真实性(顺便讲一般名人日记的情况),日记披露过程中的蒋家故事,最后才落实到这部日记中对“白团”的记录。 蒋介石一生与日本的渊源。先是概括性讲蒋公与日本长达数十年的“因缘”,然后落实到两度留学日本军校对其一生的影响,认为“在所有外国政治家中,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像蒋介石这样终其一生与日本有极深牵连的人物了”。其中有当年政坛的各种人际关系,比如清末孙文与陈其美的关系及其对蒋的影响;还有他自己的生活八卦,比如有很大篇幅讲日本境内的“以德报怨”碑,讲蒋当年曾经追到日本向宋美龄母亲求婚的前后场景——摔下300元小费,留下五幅墨宝等等,顺便把蒋的家世、老家溪口都用自己的语言交代了一遍。 岗村宁次为何被判无罪。之所以要讲岗村宁次的故事,是因为他是本书所讲“白团”策划的始作俑者和后续主要推进者。但书中将此前延了很多:蒋公为什么要“以德报怨”,如何以安排战后事宜为由把岗村宁次留下中国拖延下去,如何安排其在中国受审、并依靠一个手令让法官当庭宣判其无罪。还顺带讲了蒋公从1948年开始就经营向台湾撤退的举措和故事,黄金、文物各自代表什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等等。 书到第三章才正式讲“白团”的策划和运作。作为幕后推手,台湾一方的代表性人物是曹士澄,日方的代表性人物是小笠原清。先是两个人的生平际遇,然后讲作者如何为追寻二者足迹而奔波,同时讲纪录片《蚂蚁雄兵》所涉及的当初阎锡山留用战后日本军人的前前后后,以及这些军人的后来遭遇(据说东北林彪也大量留用了日本军人,但书中没有见到)。第四章讲白团的两个核心人物:富田直亮(中文名白鸿亮,“白团“这个名称的由来)和根本博,由此串联起来“白团”在台湾所做的事情。第五章归纳白团所留下的成就。一方面是他们做了什么,另一方面是台湾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中涉及与国民党军队的改组,与美国军事顾问团的紧张关系——美国人认为,台湾有了美国的保护,日本旧军人的存在不仅多余而且会给美国带来难堪,但老蒋则认为不能将当初自己最困难时伸出援手的这些人随便就扔掉。第六章通过一位白团成员户梶金次郎留下来的记录,说明白团内部是怎样一个状态:喝酒打架,内部相互倾轧,偷巧耍滑、赌博嫖娼,一样都不少。第七章专门讲所谓“东洋第一军事图书馆“,通过作者的不懈追寻,终于在国防大学打开这扇门,获知当时在岗村宁次的谋划之下,为白团的运作、为抱住老蒋台湾政权,所提供的各种资料,包括各种军事教科书、军事器材的技术资料,还有各种涉及军事、政治、技术各方面的机密报告。 最后是对“白团“这段历史的评价以及对其成员个人动机的总结。一个说法是为了共同的“反共”目标,另一个说法是报恩,报老蒋战后“以德报怨”讲话之恩。但事实上,这些或许在岗村宁次身上可以成立,对于参与白团的各个成员而言,更多地可能还是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战败后,这些受过较高教育、原居于高级职位的旧军人正值壮年,却要直面战败给自己带来的厄运,不能从事各种公职,境遇很糟糕;相比之下,台湾提供了很高的酬金,做的事情是自己最擅长的,在台湾受到礼遇可以重拾自己的尊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些可能都是促成这些人宁愿藏在货轮中偷渡进入台湾、长期与家人分离。个别人甚至一直坚持到1968年,尤其是团长富田直亮最终在台湾故去,遗骨有一半留在台湾。书中最后说,“蒋介石之所以执着于日本军人,是出于自己的心情,而白团成员之所以愿意长留台湾,同样也是出于自己的心情,“其实,他们并不想回去……” |
精彩图文
- 余呦呦顾尚嵘(余呦呦顾尚嵘)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余呦呦顾尚嵘免费阅读全文大结局)最新章节列表
- 和渣夫同归于尽后又双双重生了小说全文(沈嘉岁)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和渣夫同归于尽后又双双重生了小说全文最新章节列表
- 和渣夫同归于尽后又双双重生了是什么小说-沈嘉岁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和渣夫同归于尽后又双双重生了)最新章节阅读
- 苏婉君周时琛(周时琛苏婉君)新上热文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小说(周时琛苏婉君)完整版阅读
- 于无声处爱你宋心语(宋心语)全文完整版免费阅读_宋心语于无声处爱你宋心语全文免费阅读
- 于无声处爱你宋心语(宋心语)全文免费阅读_于无声处爱你宋心语小说最新章节列表笔趣阁
- 撩他亲他诱他入怀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宋依依薄云霆完结)撩他亲他诱他入怀小说最新章节列表
- 撩他亲他诱他入怀小说最新试读_宋依依薄云霆是(撩他亲他诱他入怀全文完整版免费阅读)_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