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说杜甫诗读后感1000字
《叶嘉莹说杜甫诗》是一本由[加拿大] 叶嘉莹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249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01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叶嘉莹说杜甫诗》精选点评: ●虽然很想成为追求个性自由的太白,但更由衷的佩服心系天下的子美啊,那是我一辈子都无法企及,但很重要的一种精神! ●叶先生的评论可见其文学功底之深厚 ●叶嘉莹先生的讲解真的浅显易懂。杜甫诗的厚重,能让人产生钦佩之感。 ●文末说到“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于我却别有意味。杜甫诗是好,但像“清秋燕子故飞飞”这样的句子,我是几乎生不起这样的情绪了。 ●读了这本书,我才第一次对杜甫有了一点点理解 ●虽然断断续续读完,但也很用心地做了笔记。此书于杜甫及诗作的解析非常细腻深入,鞭辟入里。以前知杜甫是诗圣,亦感佩其悲天悯人、忧思爱国的心性,然而于杜甫的理解终究是未得其门。如今,读罢,于杜甫之所以为杜甫,总算是更多了一层了解。叶先生“一世最耽工部句”,对杜甫是极推崇喜爱的,有些被世人误解的诗句也能解得通透,当然了,偶有几处我仍觉得也许叶先生太喜爱杜甫的缘故,把诗解得太无缺点了,前人所指出的缺点处,正是叶先生以为高明处。我想,也许叶先生与杜甫有相似经历的缘故,又都是诗人,所以能够更深入体会进而得到认同吧。至少于诗歌的造诣上,叶先生以为杜甫是无缺憾的,是唐代诗歌最高标准的。 ●太多的知识,由衷佩服叶嘉莹先生。很喜欢,讲的很细,很有收获! ●虽然极其心痛其经历,但不得不说时代造就了一代诗圣 ●名副其实 透彻细致鞭辟入里 ●少年的时候觉得杜甫诗是刻板无趣的,看完本书后才发现自己多么浅薄无知。 《叶嘉莹说杜甫诗》读后感(一):再读杜甫,尊之敬之 #推荐《叶嘉莹说杜甫诗》叶嘉莹著。本来是想听叶先生讲辛弃疾的,但是发现叶先生竟然没有专门的书讲我最喜欢的词人。所以才看了这本。有三个方面的收获。 第一,李白和杜甫有什么不一样?读书的时候非常喜欢李白,没那么喜欢杜甫,总觉得他苦兮兮的。李白的诗一读就知道他是天才,那样的浪漫和想象力,读李白的诗好像在天空飘啊飘,感受那种快乐就好了。而杜甫,在了解了他一生之后,就会发现他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化,他的每一个主题会根据当时的环境和故事,他可以把五言七言、近体古体写的都很好,他是一个胸襟开阔,能“集大成”的诗人;他是“诗史”,只有了解了他的一生,才知道他的文字和感情是从自己的生命、生活中真实提炼的,而才会被他真正的感动。 第二,线下的选择都是从私人的厉害来衡量的,能做到坚持做正确向善的事情已经是很好了。但是能流芳百世的名人,他们的选择更遵从内心:不是因为这样好、这样对才做,而是我不这么做,我会内心不安。这也才是伟大的体现吧。杜甫一生都很穷困潦倒,但是他本可以选择过的飞黄腾达的。他有很多选择,却选择了一条常人不愿走的路,这才是宝贵的。而这和他的出身、成长的环境分不开。他的家族世代都有读书仕宦的传统,儒家用世的教育,让杜甫从内心“以天下为己任”,所以他的爱国爱民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假大空的口号。他小我的感情和大我的感情是一致的,他的生命和诗歌是一致的,他是真的伟大。 第三,如何写诗?工作之后,我觉得这个社会节奏越来越快,态度越来越理性,方式越来越结构化。我在享受科技进步的同时,却也感受到一种枯萎,不知道如何去感受,也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而这两方面却是诗歌的魅力所在:有感发的生命,有作为符号的形象和口吻。我觉得我们需要诗歌去表述我们的真情实感,而不是为了写诗而写诗;而写作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的,多读多看多写。 《叶嘉莹说杜甫诗》读后感(二):一追再追,追踪一些“生活最基本需要” 从早年江浙一带的游历到晚年西南地区的漂泊,杜甫这一生,都在路上。跟随叶嘉莹先生的讲演,杜甫各个时期的经历,经历之下创作的诗篇,渐渐呈现在眼前。我想象着杜甫踽踽独行的背影,提笔时怅然若失的神情,纵然这一生颠沛流离,好光阴没太多,杜甫他一直在进取,他也一直在向上。有段时间很喜欢听张国荣演唱的一首粤语歌《追》,里面有句歌词是“一追再追,追踪一些生活最基本需要”,对于平常人而言,生活最基本需要不过是衣食住行之类的东西,杜甫也需要,但比起这些,能够让他一追再追的,是“致君尧舜上”,是“窃比稷与契”,怀揣这份理想,杜甫开始一生的追逐。 叶嘉莹先生说 ,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里要有一种感发的生命。倘若要让作品有感发的生命,我认为作家首先是应该具有生命力的,这种生命力体现在他对自身生命有积极的态度,对外在生命关切,对生活具有深入的体悟。 杜甫拥有炽热的政治理想,这是他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认识,当理想碰壁现实,杜甫又看见了什么?安史之乱爆发,昔日繁华如过眼云烟,都城被乱贼攻陷,百姓流离失所,一路所见所闻,令杜甫掩面。他同情广大百姓,感伤家国摇摇欲坠,当这些跟杜甫完美的艺术表达相遇,一首首不朽的诗篇流传下来。叶嘉莹先生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来讲杜甫诗,一共有九个篇章,每一章选取了杜甫在那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几首诗。她讲诗很细致,结合创作背景,一字一句进行翻译,突出其中的重点字词,引用其他诗人的诗句进行对比,让读者更好理解杜甫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又好在哪里?(PS我正式成为老师之后,一定会给学生分享叶嘉莹说诗系列的书籍)在九个篇章里,叶嘉莹先生反反复复提到了感发生命和理想追寻。“杜甫是一个伟大的作者,他用生命来抒写他的诗篇,用生活来实践他的诗篇,他整个的生命有一种理想,有一种追寻。”杜甫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诗人,当追寻理想已成为生活最基本需要,还有什么法子能够让他暂停脚步呢?生命不息,追逐便不止! 有的作品是在你更加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及作者之后,才愈发觉得它打动人心。杜甫的诗歌创作来自于他的亲身经历,从诗里能够读出他的真诚,会觉得很真实,即使他所处的时代距离现在已十分遥远,我们仍能产生一些共鸣。我有几本很喜欢的散文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土家野夫的《乡关何处》,还有现在正在看的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之一《昨天的云》,这些散文集的创作都来源于作者亲身经历,有时读着读着就跟书里的人一起哭了,真实的最能够打动人心。杜甫诗里的真实应该是更高一个层次的真实,他不止写个人经历,更多的是体现广大百姓和整个家国的经历。 把理想作为生活当中的最基本需要,一追再追,这个过程注定是不平坦的。我没有杜甫那么宽广的胸襟,总是心怀天下,愈挫愈勇,可还是觉得,应该把有些东西纳为生活的基本需要, 有追逐就会有希望吧! 《叶嘉莹说杜甫诗》读后感(三):杜甫的诗出色在哪里 木心先生说:“如果抽掉杜甫的作品,一部《全唐诗》会不会有塌下来的样子。”杜甫是我国古代一位多产的诗人,他的作品在整个唐诗中占据着不可估量的地位。然而,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在《说杜甫诗》中强调,杜甫不仅诗歌创作的量大,而且还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
1、 为什么说杜甫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
叶嘉莹先生用《孟子》里面一段谈论中国古代圣贤修养的观点进行了讲解。《孟子》中把圣者的修养分成“圣之清者”、“圣之任者”、“圣之时者”三种类型。
1、 圣之清者: 像古代的伯夷、叔齐这样的人属于“圣之清者”,他们做人的最高标准是保全自己的清白,出淤泥而不染,在品格上不能受到一点污染。他们做臣子的原则是一臣不侍二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死也不改衷心。
2、 圣之任者: 像伊尹这样的人无论多么水深火热、污秽脏乱之地都不在意,只要能为国献策献力,救民于水火,他都会身体力行,尽自己所能做出一番事业,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正与后来儒家“士当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不谋而合。
3、 圣之时者: 叶嘉莹先生认为:无论是清者还是任者,他们内心都有一个标准,清者有清者的标准,任者有任者的标准。有的人坚持一生,用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去实践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去实践自己的标准,就像伯夷、叔齐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上。在孟子眼中他们都是值得称颂的。
然而,孟子认为最了不起的圣人却是孔子。因为孔子能够按照时代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标准,而这个标准不是唯一的标准,是可以变化的标准。他知道什么时候持什么态度是恰到好处的,并能随时调整自己的标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懂得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做事灵活,讲究变通。因此说,孔子是“圣之时者”。
据此,孟子还提出了“集大成”的说法,并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孔子就是个“集大成”的圣人。
“成”就是指乐曲完成了整个乐章的演奏。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演奏一支乐曲,你可以用单独的乐器来演奏,比如说弹琴,你所演奏的音乐就是琴声;假如你击鼓,你所演奏的音乐就是鼓声。可是孟子说,一个真正伟大的人,他平生的乐章不是单独乐器的演奏,而应该是交响乐,是多种乐器的合奏、很多乐曲的合成。如果你只用一种乐器演奏完一段乐曲,完成了一个乐章,这叫作小成;如果把各种乐器配合起来演奏,而且自始至终配合得恰到好处,那才是大成。而孔子所持的正是这种集大成的标准。
那么,如果再回到文学上来,叶嘉莹先生认为,杜甫就是一个“集大成”的诗人。
在我国古代的诗人当中,不同的诗人各有其不同的成就。李白擅长写七言歌行和短小的五言绝句;王维能将大自然描绘得让读者身临其境;高适、岑参、王昌龄又能把边塞诗写得大气磅礴。总之,有的人某种体裁能写好,有的人某方面的内容能写好,但却都很难做到全面。而杜甫,却能将各种体裁、各种内容的诗都写好。
杜甫在创作上之所以能够如此全才,主要是因为他生活在唐朝这样一个可以集大成的时代,并且具有接受各方面素质的容量和胸襟。
李白之所以写不好七言格律诗,主要是因为他排斥近体诗,不愿意被近体诗的形式所束缚,因此也就没有在这方面进行专门的锻炼。他曾作诗云:“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他认为自从建安以来的诗歌都是“绮丽”的,虽然文采飞扬,但大家只注重外表辞采的华丽,这样的诗是没有价值的。
而杜甫却曾说:“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在他看来,无论是今人写的这种工整对仗的律诗,还是古人写的那种没有严格格律限制的古诗,都是好的,他都愿意接受。而且,只要是美丽的词句,他都愿意模仿它,跟它接近。
之所以说杜甫伟大,就是因为杜甫有这样的集大成的胸怀能够包容接纳不同的创作特点和风格,并为我们创造出了那么多气象博大又精彩绝伦的瑰丽诗篇。如果没有杜甫,唐诗的世界恐怕就不会那么恢宏雄伟,那么富丽堂皇了。
2、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集大成的结果呢?
叶嘉莹先生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1、 杜甫能够深入生活、面对生活。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位了不起的诗人,但他的诗是多半还是从自身出发,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居多。晏几道的词说:“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李商隐的诗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诗句都很感人,但也却都是自我情感的表达。
而杜甫不是这样,他真的是能够深入生活,关心大众的。如他的“三吏”、“三别”等很多诗篇,都是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的,他能够体验各方面、各阶层的人的生活,而且能够把它写好,这是造成杜甫诗歌之集大成的一个原因。
2、 杜甫是一位真正忧国忧民,关心百姓疾苦的诗人。他的诗歌主要表现了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一份关怀上,而且这份关怀伴随他一生,至死不渝。李白、李商隐等诗人也同样关心国家命运和百姓疾苦,但当他们在仕途上遇到挫折后就更容易倾向关注个人内心的情感,或忧伤、或哀怨、或怀才不遇。
而杜甫无论自己身在何处,无论仕途如何不顺,无论生活如何艰辛,他始终把对人民大众的关怀放在心上。如他的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当我第一次读这几句诗时,的确无法不为诗人那种博爱、那种善良、那种悲悯众生的情怀所感动!
而诗人杜甫的这种关怀真的就是出于他的天性,所以他的胸襟比一般人博大,感情的分量也比一般人深厚。他把伦理道德的情感与他自己私人本性的感情结合起来,并打成了一片。他所写的那种对于国家、对于人民大众的感情如此真挚、深厚、博大,这是造成杜甫集大成的另外一个原因。
《叶嘉莹说杜甫诗》读后感(四):一生心系故园,一世情为国民的诗圣杜甫 叶嘉莹先生的《说杜甫诗》不但是一部独树一帜的杜甫诗传,同时也是一部饱含深情的杜甫传。在这本讲稿中,作者结合诗人杜甫一生的历史背景,对他各个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进行了深入剖析,引领我们从创作风格、思想感情及人格品质等方面对杜甫的诗作进行鉴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典诗歌精粹的大门。
一、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少年杜甫 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一生作诗情真意切、字字珠玑、文采斐然,这些成就的取得除了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刻苦练习外,还源自于他的家庭背景。因为杜甫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爷爷杜审言更是才高八斗,卓尔不群,被称为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年纪轻轻就和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
因此,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杜甫小时候就才思敏捷,能出口成章。他在《壮游》诗中说:“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杜甫七岁就能作诗,十四五岁就步入文坛,与文学界一些有名的诗人作家们交游了。
看来,少年杜甫已注定是一颗巨大的文学新星,将在大唐未来的诗歌史上光芒闪耀!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青年杜甫 杜甫是个从小就树立了高远心志的孩子。青年时代,他在《房兵曹胡马》中写道:“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这匹马这么勇敢、这么矫健,只要骑上它,便可以纵横驰骋天下,甚至可以把生死都托付与它。另一首《望岳》中也创作了千古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由此可以看出,杜甫喜欢写具有崇高、壮美的事物,这与他远大的志向息息相关。
杜甫二十岁左右辞乡远游,来到都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凭借自己多年的积淀和才华,自以为考中进士不在话下,“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然而结果却大失所望,他落榜了。
考试失败后的杜甫并未失去信心,胜败乃兵家常事,等待时机卷土重来就是了。要做一个视野丰富、知识广博之人,不仅要读万卷书,还应行万里路。于是,杜甫暂时离开了长安,在齐、赵之间游历,过了一段“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的日子。
杜甫虽然表面上在周游,可是内心深处却并没有放下对国家对百姓的关心,他曾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说,我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以我这样的才能,如果有朝一日在朝廷中做事,我可以使我们的国君成为比尧舜还圣明的君主,使现在败坏的风俗再度恢复淳良,那时我们的国家又将路不拾遗,百废俱兴了。
可见,杜甫胸怀大志,绝不会一直过隐沦的生活。在游历十三载后,他又回到了长安。
3、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中年杜甫(上) 杜甫回到长安也是为了再次参加考试。那一年,玄宗皇帝举行了一次特考,专门给那些没有考中进士的人一次机会。凡有特长之人均可应考,为的是访求被遗漏的人才。但这一次,杜甫又落榜了。而这次落榜的不仅仅是杜甫,所有参加考试的人无一被录用。因为,当时的宰相是老奸巨猾又无真才实学的李林甫,他妒贤嫉能,不希望有才干的人被招录进来对他的工作造成威胁,于是他欺骗皇帝说本次“野无贤遗”,无人考中。
经历几次失败的杜甫不甘心就此罢休,依然继续等待时机。
四年后,玄宗在朝廷接连三天举行三个重要的典礼。杜甫见机写了三篇赋文,对此次的三个典礼进行了大肆赞美。皇帝见此人龙章凤函、衔华佩实,特别召见了杜甫,并为他一个人安排了一次特殊的考试,这便也成了杜甫平生最为得意的一件事。他晚年回想起这次考试时说:“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
杜甫考试成绩优秀,于是玄宗皇帝让他“待制集贤院”,等待职位分配。然而皇帝虽然欣赏他,但分配工作的人并未及时落实政策,于是杜甫只能等待,可这一等就是四年。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此时的杜甫已经四十四岁了。
然而,杜甫日夜苦等,等来的职务确是“河西县的县尉”。杜甫果断拒绝了这个职务,他说:“不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因为县尉是县令手下的一个辅员,地位极其卑微,要服从县令的一切命令,为其奔走跑腿。当年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就是拒绝做县尉而写的。
拒绝河西县县尉后,杜甫又等来了另外一个职务“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是掌管军需物品库的钥匙的小官,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仓库管理员。这次,杜甫接受了,因为正像陶渊明所说的那样“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衣食”是做人的开始,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身体都养不活,何谈实现理想。这次的职位虽然也不满意,但好歹不用对人卑微屈膝,只顾管好物资就是了。之后,他还作了一首诗《官定后戏赠》,自嘲道:“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其实,杜甫的理想一直是高远的,他是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然而这样的小官别说接触皇帝,就连普通大臣都很难看到,整天就是与物资打交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古人当怀才不遇,不得志的时候一般会像陶渊明那样选择回乡归隐,躬耕田园。杜甫为什么对做这份职务感到如此不满,却不愤然辞职回乡呢?因为那时他的家乡已经是“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龙彪“,回不去了。那时已是安禄山叛乱的前夕,他家乡河南遭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杜甫在授官后不久,安禄山果然起兵。杜甫担心家人的安危,于是离开长安赶往妻子所在地奉先。途中,还作了一首著名的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一路上,杜甫看到因为战乱,老百姓衣不附体,食不果腹,感慨万千道:“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一想到这荒年里百姓所遭受的苦难,内心如同火烧般焦急。作者用朴实真切的语言,将自己对国家对人民的爱和自己不能为国君分忧的惆怅,叙述得至真至纯,感人肺腑。
古往今来,凡遇战乱,人们便会愈加显露出自私的本性,追逐利益,不管他人死活。然而,杜甫当时的境况是 “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他回到了家,听到的不是迎接他的欢声笑语,而是举家的嚎啕痛哭,因为小儿子已经因为多日无食,夭折了。“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作为父亲却没有食物把孩子养大成人,杜甫深深地自责。然而,就是在这种境遇下,诗人首先考虑的依然是百姓的苦难,“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叶嘉莹先生说:“这些诗人之所以伟大,他们的诗篇之所以千载之下依然使我们感动,就因为他们是用生命来抒写其诗篇,用生活来实践其诗篇。”“杜甫的诗之所以感动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的诗歌是一个生命的整体,这种感动的力量从始至终一直都存在。”
4、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中年杜甫(下) 安史之乱爆发后,皇帝唐玄宗带着宠妃杨玉环逃离长安城,途经马嵬坡时,在六军将士的逼迫下,赐死了杨玉环,继续护驾前往四川。后来,玄宗的儿子唐肃宗在甘肃省的灵武登基继位。杜甫听此消息,把家人安顿了一番,便又怀着“致君尧舜上”的宏伟志向前往唐肃宗的所在地了。
然而,当时兵荒马乱,杜甫途中“为贼所得”,被叛军拦截抓回到长安去了。杜甫一心想要为国出力,怎能甘心呆在长安?不久,听说皇帝唐肃宗那边准备反攻,已从灵武进驻到凤翔。凤翔已经在陕西境内,离长安更近了。杜甫觉得这正是个机会,于是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逃出长安,于第二年的春天终于见到了天子。
杜甫到达中央所在地后,悲喜交加,作了《喜达行在地》三首诗。“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朝廷中的亲友们看到杜甫都惊诧不已,怎么才时隔半年,就变得如此又老又瘦?可见这半年的逃亡生涯应该是吃尽了苦头,能活下来实属不易。
杜甫在后来写的一首诗《述怀》中说道:“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杜甫历经艰险,一片赤诚,来到天子面前已经潦倒到没有一件体面的衣服了。肃宗见此情景深受感动。当初,朝中很多大臣贪生怕死,都留在长安被叛军安禄山重新封了官职,而在危难面前,像杜甫这样的忠义之士实属难得。
于是,皇帝授予杜甫左拾遗的官职,杜甫感激涕零。“涕泪受拾遗,流离主恩厚。” 叶嘉莹先生说,杜甫的诗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不特意追求华丽的辞藻和用一些虚伪巧妙的办法去点缀修饰,而是完全出自真情实感,甚至不避讳丑词,如: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亲故伤老丑……这是因为杜甫是在用血泪写诗,是在用生命作诗,他将内心真实的感动诉诸诗篇,并带给读者感动,这才是真正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所以说杜甫的诗是好诗。
杜甫被授予左拾遗的官位后,十分激动,因为这个职位属于谏官,这正是杜甫以此来发挥自己才能的官职,他认为自己终于有机会实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了。
杜甫任左拾遗时可谓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他曾作诗:“闭门焚谏草,骑马欲鸡栖。”杜甫的谏书只给皇帝看,不把朝廷中不好的事情让别人知道,所以每次都在别人看不见的时侯把谏书烧掉,再回家。但回家时鸡都上架了,说明他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不寝听金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试问夜如何。”杜甫值班时,如果第二天有谏书要呈交皇上,总是一夜都难以入睡,一直想着第二天早上的工作。可见,杜甫十分珍惜这个职位,在工作上尽职尽责,无可挑剔。
然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杜甫一天一封谏书,结果他的建议不但没有一个被采纳,反而却被肃宗嫌弃厌倦,朝中大臣也因为杜甫总喜欢挑毛病而排挤他。最终,杜甫被贬逐到华州,做了华州的司功参军,是主管人事考核的官吏。
事实上,杜甫在被贬官之前,就已经十分压抑,他觉得自己的才能无处施展,左拾遗对他来说无疑形同虚设。因此他在《曲江二首》中说道:“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每天上朝后就时去曲江边典衣买酒,不醉不归。因为他的才华被淹没、他的理想被抹杀,他的心情无人理解,他只能选择一醉解忧愁!
叶嘉莹先生的老师顾随先生写过这几句词:“谁信今朝花下见,不如宿昔梦中来。空花此后为谁开?”人生很多时候正是如此,理想中的一切都那么浪漫,那么美好,总是设想将来这个理想会如何如何,可当理想中的情景来到了眼前的那一刻才会发现,现实和理想不是同一回事,于是最终连理想之花都失去了。人生的悲哀不过如此!
由于杜甫在考核人才时出于对国家的整体考虑,出题不仅仅只出了作诗的题目,还从政治、军事、财政等真正关系到国家切实利益的方面进行考察,结果应考的学生没有准备,都发挥得不好。于是杜甫被考生们吐槽埋怨,不知不觉就又得罪了很多人。杜甫这段时期工作不顺,心情十分郁闷,所以在华州做了不到一年就辞官回乡了。
5、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晚年杜甫 杜甫辞官后,一家老小的生活成了难题。他有个侄子在甘肃省的秦州,于是杜甫带着一家老小前往投奔。因为秦州虽然不像南方那样多雨湿润,但荒寒的气候适宜种植粟米,杜甫以为靠自己的劳动能获得食物就可以生活下去。但事实上,到了那里气候难以适应,衣食无着,惨不忍言。
当年的十月底,杜甫一家又从秦州南迁到甘肃的成州,杜甫以为成州稍微靠南一些,境况能有所改善。但从他的诗作“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可知,他在漫天大雪之际,穿着连腿都遮不住的破烂衣裤,上山挖植物的根来充饥,结果因为天气恶劣没有挖到,回到家一家老小饥饿难耐,呻吟不止。
后来,杜甫的朋友严武来到四川作东川节度使,邀请杜甫去他的幕府从事工部员外郎的官职。于是,杜甫举家迁居到四川成都,并在成都建立了一座草堂,度过了几年平静而快乐的时光。他在《江村》一诗中对当时的环境进行了描绘:“清江一曲抱春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由自在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看来,这应该是他这一生最幸福舒适的一段自由时光了。
不过,杜甫性格直率,易得罪人,他很快和严武就发生了矛盾,最好只好辞职离去。杜甫虽然壮志未酬,但依然心系长安,因此,他在晚年还一心打算回到陕西长安去。但因四川到长安路途艰险,交通不便,这个心愿一直难以实现。
有一次,杜甫听说政府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喜极而泣,带着全家来到重庆,打算乘船回到自己的老家洛阳。当杜甫乘船途经湖南的岳阳时,写下了著名的《登岳阳楼记》,“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当他登上岳阳楼的那一刻,眺望眼前那浩渺无涯的洞庭水,想到自己一生漂泊,无休无止,如今又贫病交加,无亲无友,不禁悲从中来。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诗人依然心系国家,至死不忘国难,想到北方的战乱依然没有结束,北方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忍不住涕泪横流。
杜甫的一生都是用自己的生命在书写对国家、对人民的爱,他写得那样真诚,以一种像别人对爱情那样深挚的感情来爱他的国家和民族。虽然穷其一生都未能施展抱负,但他无怨无悔,因为这是他的本性——“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因此说,杜甫的诗就是一段深沉厚重的历史,是整个盛唐气象盛极必衰的挽歌;杜甫这个人就是一位博采众长的创作天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圣人。 |
精彩图文
- 江梨楚泽安(爱意来去散无痕)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爱意来去散无痕(江梨楚泽安)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 闻修烨顾初宁小说(烈火中的他)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闻修烨顾初宁全文免费完结版阅读(烈火中的他)
- 谭羡鱼(宠妾灭妻?她一纸休书另谋高嫁)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谭羡鱼全文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
- 小说(错撩七零硬汉,娇娇女眼红心跳)陆越棠胡藕花全文阅读-错撩七零硬汉,娇娇女眼红心跳(陆越棠胡藕花)老书虫书荒推荐热点小说
- 沈肆年虞卿的小说免费阅读(欲念难抵小说免费阅读)全文免费阅读大结局-欲念难抵热门榜单好书推荐
- 少爷绝嗣,我好孕多多(江美郁)精选好书-江美郁无删减小说在线阅读(少爷绝嗣,我好孕多多全文免费阅读)
- 萧恹林昭月(退亲后,我成了嗜血疯帝的白月光)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萧恹林昭月小说精彩免费试读
- 胡藕花陆越棠(错撩七零硬汉,娇娇女眼红心跳)今日爆款小说-(胡藕花陆越棠)错撩七零硬汉,娇娇女眼红心跳完结大结局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