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腹地旅行记》读后感100字
《亚洲腹地旅行记》是一本由斯文·赫定 (Hedin S.A.)著作,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55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亚洲腹地旅行记》精选点评: ●100多年前李鸿章就在家里用西餐宴请外宾了,西藏宗教领袖就开始吃西药了,闭关锁的永远是老百姓,金字塔顶端最开放,好好感谢改革开放吧,千万别回去。 ●买回四年才读完,也是醉了……我喜欢他描述西藏的部分 ●记得作者手绘了许多生动的图片,他走过的许多地方都让人感到熟悉,作者和李鸿章的会面很有意思。 ●经历太精彩,译本太糟糕,整个看下来就是一个流水帐 ●一开始觉得文笔枯燥没意思,看到后面,越来越精彩刺激。作者有白人中心主义,这点,他很难跳出局限性。另外,他好喜欢狗狗啊,狗狗和骆驼是他路上的好伴侣。狗狗相关的描写,都特别有意思。默默嚼冰块的骆驼,一桶一桶喝水,然后可以很多天不喝水的骆驼,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作者和李鸿章会面,关于瑞典的谈话,他还挺幽默的。在路上,勇往直前,为了去发现丝路千年遗迹,还是挺感人的。(看别人评论,这个版本译文不是最优,以后有机会找好版本看。看这个版本是因为kindle包年无限看的书单里有。另外,这个版本还没有作者的手绘图。) ●说实话,一点也不好看,文字非常一般,阅读亲和力太差,几次都不想读,不是因为要去阿里,我一定会放弃的。 只能说,换个角度看,赫定不亏为一名优秀的探险家、身体也太牛逼了,当然,这与他的国家支持他这么乱跑,企图弄些别国的情报资料的原因有关系吧,看看就好了 ●跟随这位大地理学家熟悉了一下新疆 西藏的不毛之地 冒着生命危险 本着严谨的态度 这样的探险和科学精神总是值得敬仰的 ●2017年米色封皮版本,有个别文字错误,适合了解西藏新疆历史地理并且热衷旅行(苦旅)的人,否则可能会读不下去或者云里雾里。相较斯坦因李希霍芬等,赫定的文笔生动,故事惊险,在苦寒地区经历的生死考验在今天没有几个旅行家能与之相比。 ●太长了 没兴趣往下看了 ●节选本读来有些没头没尾。 《亚洲腹地旅行记》读后感(一):正在读 正在读,刚刚独到第十五章,很久没有读游记了,感觉这本游记,没有以前读的那么丰满,作者的一些用词并不是很准确,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作者本身的理解问题,书中有些小错误,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了标记。还好吧,继续读吧 《亚洲腹地旅行记》读后感(二):翻译一般,排版很差。江苏的kindle版 1,第一章的“同在一个车厢的是带着老婆孩子跑路的波斯……商人”。“跑路”在中文里应该是什么意思!我特意翻到前面又看一遍,没弄懂为啥要跑路?这个译者周山很有名吗?就这水准? 2,排版很不用心。第一章结尾,应该是最后一段开头部分,莫名其妙的出现了第二章的标题!而且是出现了两遍!!“第二章穿越厄尔布尔山去往德黑兰0第二章穿越厄尔布尔山去往德黑兰我在巴拉罕尼度过……”。紧接着下一页就又出现了一遍第二章的标题! 3,还是排版。第二章一开头“亚洲腹地旅行记我与通向朋友……”,反应了好半天,才知道,尼玛排版竟然把书名给排到正文里面了。 4,第二章,伟大的哈里发哈隆.赖什德(Harun-al-Rashid),文件里的“-”或者是空格,全部变成大白框。然后,第三章也是如此,只要是地名或者人名的-或者空格,就变成白框。 5,写这些的评论的同时,我又到网上扒了点关于这本书的介绍,才发现,原来,刚才提到的2,出现第一遍第二章标题的时候,就应该是第二章了。意思就是:出版社排版的时候,把第二章的第一段文字和第二章标题都排进了第一章的正文里面,然后给第二章的第二段前面直接加上第二章的标题。 《亚洲腹地旅行记》读后感(三):读书笔记 为什么喜欢探险? 19世纪是探险家的时代。那时候欧洲刚刚开始睁眼看世界不久,探险家层出不穷,从南极到北极都有探险家在争分夺秒地比赛,为了科学,为了殖民,为了荣耀,各种目的。 斯文赫定看到诺登舍尔从北极凯旋归来时全城沸腾的场景感到终身难忘,从小就立下了探险的志向 他在巴拉罕尼一个冬天就学会了流利的鞑靼语和波斯语 欧洲人身份对他太有帮助了,在穷困潦倒的时候居然能够轻松得到阿拉伯富商的慷慨帮助,要知道他那时候才20岁,根本就没任何能力。 他自身的资源也为他旅行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年纪轻轻就已经和波斯王有交情,还成为瑞典国王的特使,这种经历真不是一般人能够获取的。 从喀什前往和阗中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经历太精彩了。 斯文雇佣了4个人加上8匹骆驼前往沙漠探险,他开始准备的很充分,带了充足的食物,可是被向导误导导致水准备的少了,结果他们就这样渴着在沙漠走了一个星期,中间受到的折磨太痛苦,在炎热的沙漠里面没有水是多么痛苦的事情,他也一度认识自己要死了。 中间他们一度杀鸡杀羊喝血解渴。羊血刚流出来就凝结成块了,喝不了,倒是鸡血有些作用。 可是他的坚强意志让他活了下来。 如何发现楼兰古城? 在书中描述的人群基本上都是热情好客,非常友好。每次见面都很容易联络上感情。 未完待续哦 《亚洲腹地旅行记》读后感(四):向西而达---读《亚洲腹地旅行记》&《西域考古记》 好的书,像那个对的人,行色匆匆之间,惊鸿一瞥,擦肩而过,留下许许的惆怅,回首之间,渺无踪迹,剩下淡淡的感伤。 经典的书,像笃定的友,山水的阻隔,岁月的变迁,相遇即默契,弹指即一笑。 今年的读书,是好的,更是经典的。 到老庄家还书,正在把书插入书架的瞬间,《西域考古记》闯入了视野,格外醒目的柠檬黄,“商务印书馆”之“汉译名著”。 哦,就是你,2019探寻敦煌,漫漫古道的沙尘尚未涤净,雍容华贵的飞天每每入梦。许多年,在书店里踯躅时,偶尔会翻阅几页,今日终于能一睹为快。 老庄家的书记听我要借这本书,从书架又取下来一本,“先读这本,千万别给弄丢了哦。” 哦,是你,《亚洲腹地旅行记》,“斯文·赫定”,似曾相识的作者。 “一个男孩在童年的时候就已证明了他这一生的志向所在,是何等的开心,而这恰恰是我的福气。” “明了”“开心”“福气”,仿佛黎明的第一束光,炫目,耀眼。 厚厚的38万字的大部头著作,开篇的文字如此洗练,第一句38字,这3个词是如此的乐观、阳光,字里行间充盈着自信、豁达。 接下来的阅读,如沐春风,如临仙境。 第一次下载了百度世界地图,跨入1885年,跟随赫定的脚步,从瑞典启程,乘船渡过波罗的海和芬兰湾,乘坐火车,途径莫斯科,抵达高加索山脉北部的弗拉季卡夫卡兹,换乘马车抵达提弗里斯,再次换乘火车到达里海西岸的巴库。数千公里的行程,赫定仅仅用4页的文字,就展示了他第一次向东而往的“出国旅行”: “我们的火车像颗子弹,‘嗖’的一声穿过稀疏的松树林、越过肥沃的田野,只见地里即将成熟的秋谷在风中摇曳。” “同在一个车厢的是带着老婆孩子跑路的波斯、鞑靼和亚美尼亚的商人,另外还有妙不可言的东方人,不论言谈举止抑或穿着打扮,都优雅如画。” “这就是亚洲呀!眼前的景色如此神奇美妙,我怎么看都看不够。我心中已然感觉到,自己即将爱上这片空旷无垠的荒野,而在随后的岁月中,我会一步步向东方靠近。” 第一次的东行,顺利、顺畅、顺遂。回到大学校园的赫定以他的素描画作插图,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 1890年4月,赫定作为瑞典王国外交使团的翻译,第二次走入亚洲,由俄国进入中国新疆,抵达中亚名城喀什,1891年1月初返回瑞典。赫定把这一次旅行定义为“亚洲探险的实习时期。” “我蠢蠢欲动,只渴望再度踏上那通往无尽荒野的冒险之路。一步一步,我已经越来越深入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的心脏地区。而现在,唯一能让我心满意足的莫过于涉足以往欧洲人从未去过的路径。” 1893年,赫定再次东行,穿越吉尔吉斯大草原到塔什干,再经帕米尔高原抵达喀什后,在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时经历了生死考验。 赫定用了5个章节来详细讲述他的“灾难”: “我在日记里写下了自认为此生最后的几行字:‘停在一座高山丘上,骆驼在此无不倒下。我盟用望远镜仔细眺望东方,四面尽是沙山,不见一根草,也不见一丝生命。’” “我知道河道几乎是向着正北方向。要到达河的右岸,最短的距离应该是径直向东走。尽管月亮已经升起来,我也一直看着指南针,但总是无意识地朝着东南方向去。我力求抗拒这股力量,可还是无济于事,好像是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拉着我。” 在幸运获救之后,赫定达观地称自己“吾乃鲁滨逊。” 1899年,斯文赫定第四次前往亚洲心脏地带旅行。有瑞典国王和诺贝尔的后援,俄国沙皇提供方便,1901年3月3日,发现并确认楼兰古城遗址。 “在此之前,世上任何探险家对这座古城的存在一无所知。而我在这里的发现,仿佛使困在魔法树林里的王子沉睡一千年之后又苏醒过来。” “我把有关古城的信息尽可能详细地记在我的日记里,包括古城的方位、已被沙漠掩盖的运河、枯死的白杨树大道、干枯的杏树园等等。” “直到今天,我仍爱幻想楼兰古城远在公元267年左右盛极一时的诱人魅力,...我还能回想起心中的那份诧异,因为瑞典最古老的刻有北欧古文字的石头,没有一块能比我在楼兰发现的脆弱木杖和碎纸片更久远。” 开心地读完《亚洲腹地旅行记》,打开《西域考古记》,再一次跟随斯坦因,循着赫定的脚印,走向楼兰古城。 在《西域考古记》的第一章《亚洲腹部的鸟瞰》,斯坦因从地理学介绍了中亚的详细地貌、气候生物;第二章《中国之经营中亚以及各种文明的接触》,则从历史沿革,人文变迁中揭开亚洲腹地的面纱,资料完整,文字简约,言简意赅,惜墨如金,附注珍贵的照片,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扎实的专业训练和深厚的职业素养。 从第三章到二十一章,斯坦因将1900年至1916年的三次探险,计二万五千英里程途一一道来。相较前两章的鲜明观点和专业分析,剩下的文字单调乏味,唯有黑白的照片引发人无限的凝思和向往。 读后再阅,才知道《西域考古记》原名《在中亚古道上——在亚洲腹地和中国西北部三次考察活动简述》,脱胎于斯坦因在美国哈佛大学洛维尔研究院的讲演稿,重在通俗易懂。自1936年9月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后,这部中译本对我国读者了解斯坦因的考察及搜集资料,推进中国的敦煌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有朝一日斯坦因的学术名著如《古代和田》、《塞林底亚》、《亚洲腹地》等能被译成中文出版,那将是所有读书人的期待。 《西域考古记》的译者向达在《译者赘言》中讲:“此处所译的即是斯坦因综合他三次中亚探险的结果而写成的一部通俗著作。看过他的专门报告书的,读此固可以流贯前后,得一条理;没有看过的人,读此也就可以得一个梗概。----虽然是以一个一个的题目为单元,而将年代附列于内,并且文章也写得相当枯燥,不如赫定的书之文学上的意味和人文的风趣。” “不如赫定的书之文学上的意味和人文的风趣。”-----好中肯的评价。 带着疑问,来搜索一下“向达。”其人1900年生于湖南溆浦县,1924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历史系,1925年—1934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翻译斯坦因的《西域考古记》等。 1930年,向达到北平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委员,写经组组长。他利用馆藏丰富文献,着重于敦煌俗文学写卷和中西文化交流等领域的研究,所著《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1933年刊于《燕京学报》专号),为中外学界瞩目。 1935年被北平图书馆作为交流研究员派往英、法、德三国著名图书馆研究流失海外的中文古典典籍。在英国牛津大学鲍德里氏图书馆整理中文史籍,抄录《指南正法》、《顺风相送》等中国古籍。1936年到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研究所藏敦煌写卷,著《伦敦所藏敦煌卷子经眼目录》;又到意大利梵蒂冈图书馆抄录来华天主教传教士资料。1937年到德国柏林研究普鲁士科学院所藏中国国西北地区的壁画和写卷。1938年到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研究由伯希和剥去的敦煌写卷,之后携带数百万字资料返国。 瑞典的赫定,立志东行,走前人之未走之路,发现古城楼兰。 印度斯坦因,认定中亚,四进四出坚定探寻,奠基敦煌学术。 中国的向达,致力西域,四年漂泊抄写典籍,振兴西域研究。 泱泱古国华夏,文明之火千年相传,历经了多少风雨坎坷。借助丝绸之路,东方西方文化交融,敦煌遗存了无数精华。东行的赫定,南来的斯坦因,西行的向达,拂去历史封存的尘埃,唤醒人类共同的记忆,何其艰难,何其苦痛。今天的我们能看到千年的传承,理清人文传递的脉络,何其幸运,何其光荣。 向西而达,同归中亚,传递薪火,照亮华夏。 https://mp.weixin.qq.com/s/MtURbXAPs8bsdJMBGJ8pGA |
精彩图文
- 周寒琛许妙音(许妙音周寒琛)完结版小说-周寒琛许妙音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笔趣阁
- 裴骁年许青黛(许青黛裴骁年)全文免费阅读大结局_裴骁年许青黛(许青黛裴骁年在线小说免费阅读)全文阅读大结局
- 江知愉在哪免费看江知愉结局是什么(那一瞬的地老天荒江知愉)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江知愉(那一瞬的地老天荒江知愉)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那一瞬的地老天荒江知愉完整版小说阅读(江知愉)
- 江知愉全文免费阅读大结局-那一瞬的地老天荒江知愉完整版无弹窗
- 将女凌云(颜凌云贺洛初)全文免费阅读_(将女凌云)免费阅读无弹窗最新章节列表
- 颜凌云贺洛初(将女凌云)全文免费颜凌云贺洛初读无弹窗大结局_将女凌云免费颜凌云贺洛初读全文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
- 穿成受虐童养媳,断亲和离爽歪歪(萧逸风江雨桐)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萧逸风江雨桐)小说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