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汉语心得记录文章 经典文章 浏览文章内容

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林徽因经典文集读后感锦集

hanchuanzi 汉语心得记录网 2021-02-21 17:50:38 308

《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林徽因经典文集》是一本由林徽因著作,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林徽因经典文集》读后感(一):书评|绽放在人间四月天

文/捷Jesse

烟雨江南,荷塘风语,池边的青苔正冒着水珠在雨后纯净地生长着。四月,眼见着人间芳菲尽,只闻得山间桃花刚要盛开,而荇菜、小荷正在贪婪地汲取营养,一切都那么自然。然而,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有位女子曾走过人间四月天。她一袭素色白衣,却留下一代佳话。

她叫林徽因。她是位冰洁的女子,无论人世变迁,她都葆有美丽的容颜。她是位理智的女子,不论面临何种诱惑,终能全身而退。她也是位传奇的女子,诗歌、散文、戏剧、翻译、绘画、建筑设计等方面都有极为杰出的成就。

街上没有光,没有灯;外边有雪夜,有泥泞;不够明日米粮的小屋,静守着微光。如此的生活,靠什么支持生的胆量?这是她通过《微光》向世道发问。她将自己比作《莲灯》,她说: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即使是“那一剪光”,也要骄傲地“捧出辉煌”,即使不得不“随命运的波涛”浮沉。她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表达地淋漓尽致:主宰不了命运,但要尽力而为;决定不了结局,但要活好过程。这是她的诗歌,灵魂的吟唱。

春初的日子,一片橙黄的阳光,在光影变换中让“晶莹”和“绚烂”交织。如“花影浮动”,如“暗香吹拂”,如“琤瑽的泉流”“断续的琴声”,那些不易捉摸的阳光,让原本孤独寂寞的情绪不自觉地变成了悠然的愉悦,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一片阳光》。这是她的散文,灵性的飞扬。

有位名叫钟绿的女子,她有着超凡脱俗的神韵,高贵典雅的气质,自然纯朴的性格,神秘浪漫的气息。她荟萃了东西方艺术一切美的精华,是系里最标致的女生。除了容颜,她还多才多艺,性格开朗乐观,为追求自由和爱情,宁愿与母亲决绝,独立出来艰苦地半工半读、多处流落;她不愿亵渎艺术的神圣,辞去在工厂绘制玫瑰花这种“逼迫人家眼睛堕落的差事”;她历经坎坷却从不抱怨,总认为幸福和辛苦都那样均匀地放在天平两头…如此种种,都在《模影零篇·钟绿》中。这是她的小说,生命的体验。

大户人家的丫头梅真,天资聪慧,性情活泼,很讨二太太喜欢。二太太让梅真同自己的女儿们一起上学读书,引起大太太不满,也令李氏前妻所生的大小姐又妒又恨。然而四小组却与梅真相处融洽,宛若姐妹;二少爷又与梅真互相爱慕。故事写到第三幕便戛然而止,也成了遗篇《梅真同他们》。这是她的剧本,人性的解读。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金岳霖在林徽因的追悼会上题写的挽联,是这位传奇女子一生的写照。短短的51个春秋,给我们留下的是不朽与传奇。



《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林徽因经典文集》读后感(二):从中国的一代才女,到抖音里的知名网红,她是一个神话。

《奇葩说》里姜思达说过一句话:“你可以一天整成一个范冰冰,但不能一天读成一个林徽因。”

林徽因是谁?抖音里的她,是与徐志摩谈恋爱,嫁给梁思成,精神出轨金岳霖,把男人玩得团团转的恋爱女神。 群发一个电报给五个男人,太太的客厅里的女主角,女性嫉妒男性爱慕的绿茶代表人物。 她拴住男人心的方法,成了千万个现代女性学习的榜样。 她对中国建筑史贡献及对新中国的热爱,却远远大于文学及爱情对国人的影响。 读《林徽茵经典文集》,我们能穿越到那个时代跟女神近距离的交流。 林徽因如《莲灯》中写到的一样: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 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 沉浮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 明暗自成了内心的秘奥。 是一位从民国红到现在的才女,除了长相完美,让世人欣赏的,还有她的学识、修养、智慧、成就。 她不到 20 岁留学英国,因对建筑学产生兴趣,鼓励未婚夫梁思成一起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 由于当时宾大建筑系不收女生,她只能选美术系,但旁听了建筑系的所有课程。 1930 年代回到满目苍荑的中国,她和梁思成在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创办建筑系。 从 1930 年到 1945 年,夫妇二人涉足中国 15 个省,190 多个县,实地考察测绘了 2738 处建筑物。 许多古建筑在他们的努力下得以保存下来其中包括著名的赵州桥、山西应县木塔、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等。 她最著名的身份不是诗人,作家,不是爱情女神,而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师。 她去世前身体肺结核病而极度消瘦,却依然将热情投入建筑事业,她最后的作品是国徽。 在《九.一八》闲走这首诗里,我能感受到了女神的热血。 我不相信热血不仍在沸腾; 思想不仍扑在街上多少层; 甘心让来往车马狠命的扎压, 待从地面开花,另来一种完整。 每个人的气质里,藏着她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 随着时间的演变,人们的审美在不断的改变。从唐朝的以胖为美,到了明清的苗条美人。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面露华浓。 朝代更迭,时间流逝,美女的标准在变化,但是独有的气质,却是评价一个美女永恒不变的标准之一。 真正的美人是爱,是暖,是希望,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茵,你活出了一个神话。

《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林徽因经典文集》读后感(三):你的心是四月的天,八月的忧愁

你是四月的云烟,袅娜多姿,天真又庄严。你是八月的忧愁,站在迎接秋日的田垄,不明白为何生活犹如梦中。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重要流派之一“新月派”的重要成员。“新月派”提倡超功利、表现自我,提倡健康与尊严的“纯诗”写作,“新月派”的领袖闻一多曾归纳新诗要达到三个美——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这一特点在林徽因广为流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一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但是通常我们读一首诗更多的是关注内容和情感。四月天这首诗比较脍炙人口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诗歌本身所展现出的纯美、活力、干净、直接的气质。“四月天”后来已经变成一个固定形容词,指代那些美好以及美好到无以名状的事物。

林徽因笔下的四月天相较于三月的娇柔、脆弱和五月的渐趋刚猛、渐露锋芒,多了一点刚刚好。四月里各种美好的事物,已经长到有型有样,有热情有温柔,给人更多可想象的空间。诗人通过“轻灵”“光艳”“云烟”“娉婷”“天真”“鹅黄”“新鲜”“放芽”“白莲”“呢喃”等繁复意象的堆叠,来实现心中畅想的美好世界。她用四月天来表现爱,所以这首诗可以有多个层面的理解,不仅仅是爱情。

中国文人留名青史或是文以名传或是名以文传,林徽因不仅是现代诗歌界的杰出代表,还是中国建筑界的重要学者,相较于她诗人和建筑学家的身份,她作为民国时期有名的智慧与美貌并存的才女身份更为大众所熟悉。作为一名富有争议的现代奇女子,她收获了很多人的爱,也招惹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嫉恨。她的爱情美好而凄美,她宛如仙子在世间漂游,一到不忍时就翩然而逝。

众所周知,身为女性,她活成了很多女人想要的样子。出身大户人家,聪慧好学,涉猎广泛,青年时代游历欧美,情趣高妙、见识不凡。一生中与三位一流的男人之间有着丰富的故事。一位与她有情人终成眷属,一位因她为爱痴狂甚至死于非命,一位为她终身未娶。

作为一代文艺青年的偶像,到了网络时代,成功学、励志学的泛滥带动了新一轮的“林徽因热”,关于她的传记、传闻等作品出版铺天盖地,那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真如晴天霹雳不时响彻耳畔,也正因如此,关于她的标签越来越多,从而堙没了她本人的真实世界。

一位诗人的很大部分真实,存在于她的诗歌。阅读她的作品,才是与她交流的最好方式。

阅读林徽因的这些诗歌,你会发现她是一个用情很深的人,她的诗歌风格多样,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那样的欢欣灿烂,也有《秋天,这秋天》《红叶里的信念》那样的哀婉沉郁。但她又不乏明媚,不缺美好,不缺勇气。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她都有,因此也不难理解她为何能得到那么多人的爱了。

除了诗歌,她的散文和书信集也值得一读,特别是书信集,里面藏着一个至情至性的林徽因。读完诗歌一定不要忘记读她的书信集。

《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林徽因经典文集》读后感(四):她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

文/高立

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林微因是一个相当独特的文化现象,文化符号。围绕着林徽因的,不仅有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的耀眼光环,还有她不凡的出身,嫁与名门望族的珠联璧合,围绕在她身边的,同时代杰出的文人徐志摩、金岳霖对她的热爱与痴迷。

民国时期的名门闺秀,随父游学英伦的早年经历,为少女林徽因打开了了解世界的一扇窗,也为她日后留学美利坚,成就学术与事业,做了很好的铺垫与准备。

不仅如此,文化意义上的林徽因,还在于她曾是新月社的诗人,文学创作涵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译作,如诗歌名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名篇《九十九度中》,很多研究者认为堪称经典。

把林徽因视为一种文化现象,一个文化符号,自然不能离开她的文学创作。在民国才女热高居不下的当前,林徽因文学作品,这个过去曾经的文学领域的冷门、偏门,日益受到读者的喜爱。但苦于林徽因作品种类多,数量大,怎样在众多作品中,集中阅读欣赏其中的精致篇什,就是文学爱好者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选作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当代文学青年罗诗雨策划选编的这套林徽因经典文集。这部选本,涉及林徽因创作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译作,还有她与同时代文化名人沈从文、胡适、朱光潜、金岳霖、傅斯年、张兆和以及丈夫梁思成,亲属梁思庄、梁再冰之间的信札往还,从中可以一窥那个时代的文人心态,社会思潮,知识分子阶层面对动荡的社会的生活、思想、学术状况,对于深刻地了解那个时代,具有活生生的第一手资料的价值。

就选编本涵盖的范围而言,既有非常具有民国风、民国范,带着作家独特审美思索、艺术表现的诗歌名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名篇《九十九度中》,也有抗战艰难岁月里的颠沛流离的篇什,还有对以身殉国的空军战斗英雄三弟的深情哀悼,使读者在激赏其唯美、诗文写作艺术之余,得以目睹通过诗文展现出的才女作家深藏于内心,有着中国文化传统印痕的“家国情怀”,对抵御外敌入侵的发自内心的坚强、坚忍。也有对情感上痴迷于她,以至于“浓得化不开”的大才子诗人徐志摩,不幸罹难的捶胸顿足的哭号,展现着民国才女情感的纤细、复杂,与朋友间纯洁的友谊,对才子文人英年早逝的无限惋惜。

或许因了林徽因是唯美的,她的文学作品是唯美的,因此,书籍的装帧设计,也体现出编选者独具的艺术匠心,每篇选文前后的花卉图案,都带着洁净、素雅的风格,似乎暗含着作者性格中的柔美,冥冥中似乎启示着读者什么。

通过这样一个选本,读者得以从文学创作这个层面,更加全面地了解林徽因,这个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文化符号。

《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林徽因经典文集》读后感(五):既是建筑专家,更是名副其实的文艺女青年

有所谓“民国四大才女”之说,也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四位。后三位比较熟悉,就不多说了;前一位虽然陌生,但确实也很不一般,号称“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女权运动及女子教育的先驱者,入选“民国四大才女”也无可非议。只不过作为“新月派”最为活跃的诗人之一,众多民国才子心中最美的女神,林徽因居然没能入选——她怎么想那是她的事,但估计很多喜欢林徽因的人会觉得这是很大的一个遗憾。

林徽因的“主业”是建筑。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时任东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的林徽因即参加了由张学良出资发起的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大奖赛,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一举夺魁,拿下本次比赛的最高奖金。这个例子可作为证明。或者可以看出,文学当然也是林徽因的所爱,却很有可能只是“业余爱好”,是工作之余的最爱。所以林徽因得以和梁思成携手同行,既是同行也是相爱的男女,确实很般配。徐志摩估计对建筑是不大懂的,所以陆小曼成为他的“菜”,但林徽因却不是——就连金岳霖也只能把对林徽因的一份爱慕之心藏在心底一辈子!

徐志摩一度对林徽因狂热追求,却终于只是一种追求。最后得到林徽因的是梁思成。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其实也是她的一名追求者。不过金岳霖的追求也学者得很,林徽因对他也是一种钦佩和敬爱——却惟独不是爱!金岳霖和林徽因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甚至据说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也是一件奇事!“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就是金岳霖对林徽因的全部心声。

对于建筑界而言,林徽因就是一名狂热的文艺女青年了!集文艺、理性、严谨、优雅、智慧、从容于一身的她,既有建筑的某种严谨,却也不乏建筑的诗意之美,而这份诗意之美体现在诗歌、散文、小说以及书信中,就是一个很知性的林徽因。特别是她的那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再现:“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在林徽因的作品,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中,都不难在字里行间中找到某种音乐感、绘画感、空间感、流线感、韵律感;而在她的书信里,其实也更可见到。这大概是因为,这几封书信,都是写给她的挚友的,既熟悉,又本真,所以更有一种面对面的感觉。

确实,“我的心是一朵莲花”,也是林徽因的一首诗中的一句,也可视为她的内心的独白。她不止对梁思成是全心全意的爱,对其他人,她的那些朋友,也一直是本着一颗朋友的真心去对待的,确实如“一朵莲花”般纯洁、真挚!

《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林徽因经典文集》读后感(六):《林徽因:我的心是一朵莲花》|看一代才女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

林徽因,有建筑师、作家、诗人等的身份,在民国时期实属一名才气十足的女子。对她所著的各种著作,如《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都或多或少有些耳闻或拜读过。看过她写的作品,都会心生佩服、赞赏。

在这本记载了林徽因的书信、小说、散文、诗歌中的经典文集《我的心是一朵莲花》中,看完后,感触良多,有表达深厚友谊之情的书信、有反映时局不稳贫困老百姓的生活窘境、有反映大户人家底层丫头的悲惨命运的、也有对好朋友年幼悲惨生活的感慨,看着这些各种表现形式的内容,让人不禁动容,陷入深深地思考中。

一、友谊情感的流露

林徽因与沈从文关系甚好,她从来都称呼沈从文为二哥,在信中也是以此称呼,她愿意把自己的所有快乐或者烦恼,倾泻在信纸上,诉说给她的二哥。如:“二哥,我今天心情不好,写出信来怕全是不好听的话,你原谅我,我要搁笔了。”

这样简单明了表达自己心情的话语,就像邻家小妹与自己的大哥哥吐槽似的。这样的友谊是纯真朴实的。

信中还会提及到沈从文的夫人张兆和,林徽因与张兆和也十分交好,她喜欢与张兆和谈论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提及到一些人活着的意义,情感横溢是什么样的体验,等等。

看着林徽因在写给沈从文信中的文字,有的时候是探讨人生、有的时候是情绪的表达、有的时候是情感抒发,这不正是一种真正的友谊才会有的这些。

林徽因在得知徐志摩去世的时候,写了悼念他的一篇很长的文章。文中写到:志摩的最动人的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对他的理想的愚诚,对艺术欣赏的认真,体会情感的切实,全是难能可贵到极点。

徐志摩可以在大雨中等待虹的出现,可以为了尝试写几行新诗,而被他人冷嘲热讽,这都体现了徐志摩在追求纯真情感的自然流露。而这也正是让林徽因珍惜与徐志摩之间的感情的原因之一。

二、亲情之于孩子,是多么重要

绣绣,一个可爱又可怜的孩子,在林徽因的童年里,绣绣是她的一个很好的玩伴。但是绣绣的人生却极为短暂,仅仅有13年的光景。原因是她生于一个没有爱她的人的家庭中。父母见面犹如见到仇人般,不是吵架就是打架,只为各自的利益。

母亲怨恨父亲,认为父亲辜负了她,娶了其他的女人,把绣绣和她扔到了一个住处就不管不问。母亲心中满是怨念,便把这些情绪都撒在了绣绣身上。父亲,他心中已然没有了母亲与绣绣,偶尔几次来看他们,也是不欢而散,最后一次,居然是为了绣绣与母亲住处的地契,想要拿回地契,赶走她们母女。

瘦瘦弱弱的绣绣,常年饱一顿饥一顿,在重体力活的压力下,加上长期的营养不良,身体越发虚弱不堪。终于,在她13岁那年冬天,永远地离开了这个让她没有感受到丝毫温暖与爱的世界。

看到绣绣的悲惨境遇,心中满是感慨,父母之为父母,不能只是生下孩子,然后把她当成自己的一个物品,随意摆置。一个孩子,她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你们的孩子。她需要真正的亲情,需要温暖与爱,需要关怀与和谐。

三、底层人们的艰难

林徽因在描写底层人们生活状态时的那种细腻与精准,总是十分打动人心。书中的一篇文章《九十九度中》,写道一个挑夫在忙碌着一天的生计,酷暑难耐的一天中,为了生活,他不得不顶着烈日出来做活。

拿到了大户人家给的苦力钱后,为了消暑,他去买了冰来吃,回家后依然热得不行,他躺在床上,没想到暑气没有消除,还头晕了起来,之后是肚子疼痛。

挑夫的妻子着急忙慌地找大夫,邻居也来帮忙看着挑夫,可是不巧的是,大夫不在。妻子回到屋子里,用尽可以用的土方法来为丈夫减轻难受的程度,就在妻子一阵大声哭声中,四邻八舍的人们知道了,挑夫是走了。

底层人们的生活是艰难的,一条鲜活的生命转眼间就这样没了。在那样一个动荡万分的时代里,很多事情我们都无法左右,甚至包括我们的生命啊。

看完这本《林徽因:我的心是一朵莲花》后,不得不佩服林徽因的才气,不管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能从她的笔下感受到一种流动的情感在其中。她还不光在文学方面造诣很深,而且她还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深化方案,她是设计师之一。而这本书里,集结了她很多广为人知的著作,如果感兴趣可以阅读。

《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林徽因经典文集》读后感(七):一代才女林徽因,才貌德义兼具齐

说起民国才女林徽因,我一下子想到的是2000年时黄磊主演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他饰演徐志摩在留学欧洲时,邂逅周迅饰演的清丽少女林徽因,一下子就被她的绝艳才情吸引了。

虽然电视剧的故事真假难辨,但对于这段相遇,看客们多是以看风流韵事的心态来揣测的,然而,这种揣测却没有着实的证据,所以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才子才女的惺惺相惜。

除了她与徐志摩,坊间对于林徽因的故事流传,还有哲学家金岳霖这样苦苦守候的追求者,即便林徽因在嫁给梁思成后,金岳霖仍亦师亦友地相伴左右。

林徽因有如此魅力,靠的不仅仅是美貌,而是她的大脑,她的智慧,她的才情。胡适曾赞林徽因是“一代才女”,这个评价可以说极为中肯贴切。

在《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林徽因经典文集》一书中我们便可一见端倪。本书完整收录了林徽因在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方面的重要代表作,向读者全面呈现了一代才女从容优雅、风姿绰约的才貌。

01

林徽因出生于民国1904年,祖籍福建,从小在浙江杭州长大,得到江南灵秀孕育,才情斐然。

她的诗词作品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里:“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莲灯》中:“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烛,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的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

诗词发表于当时的《新月》《学文》等报刊,立即得到了新青年的响应,用词大胆、情感丰沛、自信难挡,为解放新思潮竖起了标杆。

除了诗词,书中收录的散文、小说以及戏剧作品,也都兼具了浪漫主义和现实意义的完美融合,可以说林徽因是民国时期文学界新女性代表人物。

02

在书中收录了林徽因和圈中好友如沈从文、傅斯年、金岳霖、胡适等人的书信。

如果说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可能并不是一个作者的真实性情,那么在书信中,我们则可以看到一个性格直爽、善解人意,更像一个普通人的林徽因。

她也有苦闷,也会因为身体不适、精神欠佳而郁闷,但她在书信中却把正能量给了二哥(沈从文):“算了吧!二和,别太虐自己,有空来我这里,咱们再费点时间讨论讨论它……”;

她照顾身边的朋友,也体谅丈夫的辛苦:“我最不放心的是你的健康问题,我想你的工作一定很重,你又容易疲倦……苏联冷,千万注意呼吸器官的病”等等。

03

通过《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林徽因经典文集》,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才有德的林徽因。

她不仅在诗词文学方面有所成就,更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过会,她作为设计者之一功不可没。

她经历了动荡的政治变局,身心俱疲,却依旧与丈夫梁思成携手勘探中国建筑古迹,画了无数草图,很多作品至今保存完好。

可见她的才情不只是纸上呢喃软语,更有祖国的大好河山。

《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林徽因经典文集》读后感(八):《林徽因经典文集》那些年,林徽因的事儿

民国时期,有一位奇女子,被三个男人爱慕。一个男人是鼎鼎有名的浪漫诗人,一个是名儒梁启超的二公子,另外一个是著名的哲学家。 相信很多人能猜到,这位奇女子便是才貌双全的林徽因。林微因的一生像她的名字一样充满传奇和诗意,被徐志摩、梁思成以及金岳霖爱慕追求。徐志摩曾为她想和原配妻子张幼林离婚,金岳霖视林徽因为精神伴侣,一生未娶。 梁思成则一直陪伴在林徽因身边,用实际行动感动了她,加之家世显赫,最后抱得美人归。他们俩人真是才子配才女,般配的很。 手捧这本《林徽因经典文集:我的心是一朵莲花》被林大美女的才情折服,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书信、剧本,她都信手拈来,读起来一点也不突兀,像缓缓流淌的小溪,充满美感和享受。 林徽因,原名徽音,福建闽县人,出生在浙江杭州。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金岳霖以“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写意林徽因一生。 一、写给儿子梁从诫,最美不过人间四月天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的这首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发表,就受到高度的赞誉。文字灵气逼人,生动活泼,可以感受到林徽因心情愉悦。 “一句爱的赞颂”让人不禁猜测林徽因的这首诗到底是写给谁的?有人猜测是写给徐志摩的,因为林徽因和徐志摩都被彼此的才情吸引,在英国留学时,他们围炉夜话,谈星星,说诗词,关系很是亲密。 1924年4月,泰戈尔来到中国。林徽因和徐志摩全程陪同,林徽因负责接待泰戈尔,为他做翻译。 期间,林徽因和徐志摩接触很多,他们有一段愉快的时光,但那时林徽因和梁思成已经确定关系,不久便随梁思成留学。或许这就是:向来情深,奈何缘浅吧。 在最美的人间四月,林徽因想起了曾经撩拨她心弦的人儿,不禁吟下此诗。 但后来,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是母亲写给他的礼物,就遏制了一切猜测。 不管怎样,这首诗让我们看到林徽因无上的才华,让人心生敬佩。今日读此诗,仍让人为之心动。 二、悼志摩,他是一个可爱的人 林徽因和徐志摩,他们既是好友,又是知己。徐志摩因去参加林徽因的演讲,飞机中途遇险,便突兀地,不可信地,惨酷地,而我们而去。 徐志摩的死对林徽因而言,是横在心里的梗,难言的伤痛。为了纪念徐志摩,林徽因一直把徐志摩飞机遇险的残片挂在墙上,不停擦拭,视若珍宝。这是林徽因悼念徐志摩特有的方式。人生就怕知己少,古有伯牙绝弦,今有徽因留残片。 林徽因在《我的心是一朵莲花》这本散文集里,写了一篇文章悼念好友徐志摩,情真意切地诉说了她心中的徐志摩。 志摩的最动人的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对他的理想的愚诚,对艺术欣赏的认真,体会情感的切实,全是难能可贵的极点。 徐志摩的天真纯净,可以通过他站在雨中等虹表现。据说,在伦敦雨天,徐志摩不顾雨水淋湿衣服,现在桥上等“虹”的出现,简直童心未泯,富有诗意。 徐志摩说雨中等虹凭的是“诗意的信仰”。借着这种信仰,他一路登上了新诗创作的顶峰,一首《再别康桥》让我们沉浸在梦幻中,不能自拔。 诗人的徐志摩我们都了解,如果你认为他只热衷与文学就错了。徐志摩的兴趣很广泛,他早年很爱数学,极其喜欢天文,喜欢夜观星象。他还曾经翻译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除此之外,徐志摩对戏剧绘画也有着极浓的兴趣,后期印象派的几个画家他都有极精密的爱恶。 这样的徐志摩绝对不是个书呆子,而是个可爱的人。透过林徽因的文字,徐志摩仿佛穿越时光的隧道,跃然纸上,儒雅,纯净又不失可爱。 三、致沈从文,亲切的“二哥” 林徽因和沈从文竟也是好友,这是由于徐志摩牵线搭桥的缘故,成就了林徽因和沈从文的旷世友谊。 在此之前,林徽因和沈从文,他们都很欣赏彼此的才华,惊叹不已。林徽因的文章常见报与《大公报·文艺副刊》,而沈从文是该报的主编,两人自然有了交流,两颗诗意感性的文人之心碰撞出水花。 沈从文有事情常写信与林徽因交流,林徽因亲切地称呼沈从文“二哥”。她的文字亲切真诚,又真知灼见,给沈从文的心里些许宽慰。有一次林徽因在给沈从文的回信里,说道情感,是她一生的写照。 我所谓极端的,浪漫的或实际的都无关系,反正我的主义是要生活,没有情感的生活简直是死!人活着的意义是在能体验情感。 沈从文又何尝不是视情感为生命的人,他当初追求妻子张兆和,写下最动人的情诗,那份炽热的爱恋让世人感动不已。他的一生都在体验情感,写下动人心弦的小说,虽然和张兆和有点不愉快的小插曲,但沈从文都听从了情感的召唤。 在感性和理性上,沈从文没有林徽因坚定,林徽因的理性始终在感性之上,哪怕她多么暧昧,她始终是清醒的,没有逾规。 从林徽因的书信中,我们可以读出民国时代文人在情感中的挣扎,同时他们正是出于真情喷发、心灵纯净,才会写出穿越时光、震撼人心的文字。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做到得。 手捧这本《林徽因经典文集:我的心是一朵莲花》看到了民国时期,那些年,那些人儿,经历的那些事儿,不禁感叹:林徽因真是个才情横溢的奇女子,借过此书与她进行心灵对话,真是一种享受。

《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林徽因经典文集》读后感(九):从她写的文字里,去认识别人眼里的林徽因

金岳霖说她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胡适称她为“一代才女”,在不曾见识她文章时,便对她早有耳闻。她被贴上众多的标签,对于我这种好奇八卦的人来说,听得最多是她的感情戏码。

16岁跟着父亲远到欧洲见世面,在大洋彼岸同徐志摩相识。此时的徐志摩比林徽因大十几岁,并且早已有家室。面对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男人,我想她当时也是动过心的吧。可她明白这不是她想要的,毅然决绝地拒绝了他。

与梁思成的婚姻,有人说父母是至交,有指腹为婚一说,其实不然,在他们初相见时,林徽因起身轻快地将裙子一甩的洒脱便吸引了梁思成,之后他们共同学习建筑学,志趣相投,结为夫妻,生活美满。

感情会经由时间考验,往往会出现第三者来验证。他们的婚姻同样也面临了这样的难题。夫妻二人经常招待文人骚客到家里交流,金岳霖正是其中的一员。他看到的林徽因性格活泼的一面,才情满溢,心直口快,难免心生爱慕。当林徽因感受到金岳霖不一样的感情时,或许也有心潮澎湃。据后来梁思成的续弦妻子林洙讲,大概在1932年时,林徽因曾坦白过自己对金岳霖的爱慕,并且三人有过一次沟通,最后以金岳霖退出而告终。

对待感情,她如此坦白直言,不怕别人说闲话,更懂得与丈夫沟通,担当一个妻子的责任,可以看出她有着敢爱敢恨的耿直性情。

她一直身体不好,在她51岁时病逝于同仁医院。她的名声颇大,被传为奇女子,在文学、艺术、建筑等,都有很深的修养。貌似一个不存在我们生活中的人,我们只能道听途说她的传奇,而要真正去了解她的行为性情,也只能从她写的文字里窥探一二。

《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是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林徽因经典文集,完整收录她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代表作,经典之中读精华,句词之间看文采,结构形式多新颖,中心思想显格局,看她写的文字,如同与她神交,有此朋友,不枉一读。

小说《九十九度中》的奇特之处

小说课中往往会讲到几大要素,必定有高潮或者转折,跌宕起伏,出乎意料,似乎才是有看头的小说。

林微音的这篇《九十九度中》,讲述了老卢与朋友喝茶、阿淑结婚、车夫打架、挑夫中暑、刘老太办寿,几个事情似乎并不是太连贯,作者随性而为?

再读一遍后,发现这些事都是在99度高温的同一天发生的,从不同人物的角度书写人物想法、行动,人物性格的塑造,环境的描写,合理地表现了一连串事件。

小说可能并不需要太多冲突,把事情说明白,让看的人有所感悟,便是好的小说吧。终究是一场对语言把控的游戏,积累得多,会有所获。

短篇小说最是考验作者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和环境的细节描写,短小精悍,每个人物在特定的情景里该如何表现,这篇文中人物众多,错综复杂,她在安排情节时,环环相扣,互相辉映,一个个小故事组成一个社会的大局面,合成一张九十九度夏天的大照片。

她的才情在文字里是藏不住的,自然流露出的心思缜密,对文章的构思与建造,如同她在设计一栋建筑物时的精细巧思,好,当然有她恰当的处理。

写给友人的书信中见真性情

目录上有她写给沈从文、胡适、梁思成、张兆和等的书信,当时我朋友笑称她的朋友真多,且都是些文化名人,最初以为书信或者是经过修改的文学作品,翻开一看,还真是她写给友人的信,不加修饰,真切地望透她在时代里的所思所想。

书信的内容多是自己的琐碎生活,对待发生过的事情的看法,以及一些日常的交流。信里知道她在干什么,她在想什么,她在哪里,她如何与友人保持联系,一直保持着一种冷静,保持着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保持着对精神的上进,她不是浮华一朵,正如她所写:“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

从前车马慢,路途远,只好靠书信传达感情,书信的好处在于把感情完整地保留下来,多了些延迟的等待的美感。我们的朋友啊就那么多,不似如今的人走茶凉,书信还可以把人的情感封存,再回味,也是无穷尽。

看她的书信,感受如同“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戏剧《梅真同他们》,她站在四小姐的角度,以先进思想阐述梅真的现实纠葛

在提倡解放尊卑制度的时代里,梅真是李家的丫头,李大小姐同她的朋友高高在上,多次与梅真过意不去,结下梁子。四小姐文琪则是先进思想的代表,她同梅真一块儿读书,从不把梅真当做下人,家里宴请宾客,她跟着一起布置,性格随和。

文中的文琪,大概就是林徽因的原型,现实生活中,她是林家的小姐,受过高等教育,在思想上足够开明。待人处事,自有一套方法。她喜欢同梅真做朋友,不因她的身份看不起她,处处为她着想。而梅真也是一个读过书有见识的真女子,她的名字可能也做没真,从没有的虚妄的变成真实的真诚的,也许说的是她对二少爷的用情至深。

一个旧社会的身份底下女子,如何在改革中安身立命,在这个大家庭中,四小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的作用像是倾注了林徽因的心血,精神层面的参与,她是如何支撑这场面,如何一步一步的迎面走来。

我从文字里看到她的坦诚,看到她的倔强,看到她的时代,看到她告诉后人的思想。如此真性情的人怎么能不喜欢呢?

别人给予她的荣耀和光芒,我们只能站在外围看热闹,而真正要了解她,还需看她的文字,《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林徽因经典文集》是不容错过的好书。文如其人,自带能量。

《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林徽因经典文集》读后感(十):《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普通女子林徽因

1931年,她刚从东北大学回到北京,受北洋政府交通系大员朱启钤邀请,和梁思成一起进入中国营造学社工作。

那一年,他们跟随社员足迹,去京郊古迹上考察,去卧佛寺、八大处。

当她从八大处往香山方向走,经过杏子口,驻足在三座元代小小的石龛前时,

看着眼前来往百姓的人生常态,

她徒然觉悟,

“沧海桑田,不过弹指挥间”,

人的一生,是这么的短暂,

人的生命,又是这么的渺小。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在有限的生命里,我要像莲灯一样点燃自己,为实现梦想,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这一年,徐志摩飞机失事。

她与他16岁相识,想不到一次意外,成了永别。

于是,她用她玲珑的笔尖,写下了这首诗,为自己,为挚友。

“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

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

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

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人当然不能主宰生死,但是玲珑的活出一生,从容地死去,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个美丽的梦呢。

这些话,似是喃喃自语,也似是对他说。

同年,她又写了一首《笑》(1931年),作为对他在1922年写的《情死》做出的回应: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而《深夜里听到乐声》(1931年),则将纠结了她半生的现实与情爱,最终将这种情感淋漓极致地体现在诗里:

“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

轻弹着,

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

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

静听着,

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

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

忒凄凉

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

太薄弱

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

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

你和我

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

第二年,她为了怀念和吊唁他,又创作了另一篇《别丢掉》(1932年):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明月,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第三年,她甚至还在《致沈从文》(1933年)的信中写道:

“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我做着所有女孩做的梦。我所谓极端的、浪漫的或实际的都无关系,反正我的主义是要生活,没有情感的生活简直是死!……如果在‘横溢情感’和‘僵死麻木的无情感’中叫我来拣一个,我毫无问题要拣上面的一个,不管是为我自己或是为别人。人活着的意义基本的是在能体验情感。能体验情感还得有智慧有思想来分别了解那情感——自己的或别人的!”

纵观这位现代著名建筑学家,现代诗诗人,这位理智与感性并存的出色女性一生,梁思成于她,是给了她门当户对的婚姻,以及并肩作战打下事业丰绩,而徐志摩于她,她是他诗中的女子,是传奇人生中重笔浓彩的一笔,而他,何尚不是她梦中的诗歌呢。

在世人眼中,她就是一名美丽哀愁,不食人间烟火的真女神;

但现实中,她又何尝不是一名分不出寂寞之中的快乐,还是快乐之中的寂寞的普通性情女子呢。

她就像绽放在深谷之中的一枝幽兰,活成了我们理想中最美的样子,

唯独,让我们遗忘的是,这支幽兰也有自己的善感与多愁,也有自己现世的遗憾与无奈。


本文章为汉语心得记录网文章频道经典文章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