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汉语心得记录文章 经典文章 浏览文章内容

《征服》影评100字

hanchuanzi 汉语心得记录网 2021-03-19 18:16:26 372

《征服》是一部由马可·贝洛基奥执导,乔凡娜·梅索兹殴诺 / Antonio Albanese / 菲利波·蒂米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征服》影评(一):父權下的受害者

電影Vincere(獨裁者的情人)在戲院上映時錯過了,今夜租來DVD煲。電影以墨索里尼的秘密情人Ida Dalser為軸心,描述了她愛上這法西斯野心家的不幸與悲慘遭遇。墨索里尼和他秘密情人的關係也可說是個隱喻,展現了權力的兇殘與可怖。

看過電影後,腦海每逢浮現Ida Dalser和她兒子的慘象,我就不期然痛罵墨索里尼一次。電影中的Ida Dalser和她兒子,正是女人和青少年,而現實世界中的女人和青少,也往往是父權下的受害者。

《征服》影评(二):女人,你站在政治的反面

《胜利》是一部有着伟大风骨的作品,他的题旨是“强人秘史”,对象是政治背后的女人,一个被时代抛弃的女人。“元首的情妇” 伊达•达尔塞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悲剧人物,她一生都深爱着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但是元首早有妻女,无情的抛弃了伊达和独生子,把他们投入精神病院。影片在达尔塞携子回到家乡后呈现出剧情的分水岭...安东尼奥•阿尔巴内斯扮演的政治投机者从银幕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纪录片里那熟悉的秃头独裁者。

。。。。节选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Luc,2009年5月于戛纳

《征服》影评(三):征服

对墨索里尼的成长有个简单认识,这个传奇人物是如何统领一个农耕社会和德国并肩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是通过电影的方式一带而过,如果对历史不了解,肯定很难知道发生了什么标志性事件,但这对夫妻就是这么神奇,从一个积极的社会革命者演变成政客。

她是一个伟大的女人,她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在爱的时候,她谦卑,不顾一切,眼睛里有无限仰慕;在抗争的时候,她不屈、勇敢、智慧、坚强,挣扎着选择了真相,只有在观影的过程中流露出脆弱。男人应该拜倒在她的脚下。墨索里尼在真相面前不敢面对她,所以用卑鄙的方式残害她,可是她坚定的眼神告诉世人骗局终将被揭穿,历史的真相无法抹灭,颠覆人性的统治不得长久!

《征服》影评(四):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

这个男人发明了法西斯主义。

他用5分钟,滴答滴答,赌赢了自己的政治立场。

这个男人的一生都是不安分的,暴动的,挑起事端的,征服的。

他是墨索里尼。

这个女人一不小心上了魔鬼的床,下半辈子都是为了“讨个说法”而活着。

她用5分钟,滴答滴答,赌输了自己的爱情立场。

这个女人的一生是被辜负的,是忍辱负重的,是执迷不悟的,征服的。

她是谁,如果不是这部影片,相信不会有人提起,亦不被知道。

这样的两个人,吻起来像是凶猛的野兽在对咬,彼此都恨不得一口吞掉对方。

这样的两个人,总是自诩最为了解对方。

所以一个命令生前把另一个送去了精神病监狱,一个扬言死后送另一个去地狱。

《征服》影评(五):雪夜撒信

墨索里尼是一头发情的野兽,然而他又很快舍弃爱人而去,踏入不知止的权力迷恋。伊达与墨索里尼,多么相似的人,同样的执着,同样为了心中认定的东西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其它的一切一切,都再不在眼中。女主角的对爱的执着,对爱的疯狂从某种程度上不亚于墨索里尼对政治的狂热。两个人在本质上一致的,因此他们相遇他们结合。

不知前因,于是不懂仇恨,不懂反抗,等到懂得自己所遭遇的不公时,能做的,也仅仅是推倒父亲那摔不坏的半身像,躲在床底不肯出来而已。

小小烦恼,小小纠结,不会疯狂。

雪夜撒信,相当震撼。

《征服》影评(六):当一个人与世界抗争时

雪夜撒信,那个镜头相当震撼。

专业的影评人会分析出许多深义,我还是乐意把这部电影当成一部爱情片,女主角的对爱的执着,对爱的疯狂从某种程度上不亚于墨索里尼对政治的狂热。两个人在本质上一致的,因此他们相遇他们结合。

可怜了那个无辜的孩子。诚如女主角的妹夫所言,本来孩子是可以在他们的监护下健康的成长,像任何一个普通的孩子。结果在母亲的强化教育下,儿子精神分裂,最终死于精神病院。伊达是个内心强悍的女人,不然那么多年的精神病院生活她就是垮掉了。她始终坚持,哪怕与全世界为敌她也在所不惜。

最喜欢片中精神病医生与伊达的一段对话。只是伊达不接受妥协,哪怕妥协是为了以后的胜利,哪怕是暂时摆脱困境的妥协。她的眼里只有黑白两色。

喜欢导演的手法,后半部穿插了不少墨索里尼的记录片。还有伊达的特写镜头,像犯人一样的特写的镜头。

伊达从精神病院逃出又被送回时,全镇的人都来了,我想他们从心里佩服这个女子,佩服这个女子的勇气。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中国最牛的钉子户........

《征服》影评(七):《征服》

一出结合歌剧形式,借用历史、宗教的悲剧。也只有拥有悠久历史沉淀、同时经历了现代战争及工业革命,并且在电影技法、电影理念没有缺失时代的意大利这样的国家,能偶见这样的作品。虽然各方面都显得截然不同,但看完这部影片的感触却和去年的《大牌明星》差不多。

基本剧情其实一句话就能概括,但是创作者却通过影像切割组合闪回,默片与人物重合,通篇大段歌剧唱段、和声、交响乐,冷峻的艺指、服装,沿着时间轨迹,在讲述一个女人桎梏人间的同时映射出创作者内心的历史格局和人物形象。

重要的是这些超一流的创作性制作带给人纯粹来自于电影的美感,特别是那些经典默片与人物绝妙光影叠合的数次运用、精神病院人物的插入直至最后主人公的出现。最突出的是影片配乐的气场,除了人物之间对话,其余部分基本都有磅礴配乐或者咏叹调、合唱,那些激情、争斗、对质、痛苦、绝望,影片就没有弱化的情绪,也适合如此的音乐烘托,即便是偶有曼妙的独奏,但极少的宣叙调也只是新一轮强大冲突的缓冲。

整部120分钟使人完全沉浸,结束同时也给人以疲劳感。

《征服》影评(八):征服 Vincere

意大利导演马可·贝鲁奇奥在这部名为《胜利》的电影中,完美得再现了墨索里尼情人伊达·达尔塞的悲惨遭遇和最终的“胜利”。电影通过泾渭分明的两部分表现了两人之间的蜜月期和伊达·达尔塞被抛弃后力求正名的不懈抗争。导演用了大量的特写和隐喻手法将墨索里尼身后的这个女人和此时逐渐被墨索里尼的个人魅力吸引的全民崇拜作比;后半段贝鲁奇奥则直接用历史真实的视频片断来表现墨索里尼的平步青云,而伊达·达尔塞则在严密监视和精神病院中空度余生。在坚持数年的抗争中她对墨索里尼的情感矛盾一方面使她依旧对他保持着狂热的爱和信念,另一方面则备受墨索里尼抛弃她的痛苦的折磨;而她的这种爱恨交加也直接导致了她儿子对父亲崇拜仇恨兼而有之的又一个悲剧;与此同时他们两人的悲剧又映射了意大利那个时期两代人的悲剧(对于墨索里尼的个人崇拜即使在战争结束后多年依旧在意大利很多人心中存在,在意大利导演Daniele Luchetti2007年的电影《我的兄弟是独生子》中也有反映)。导演贝托鲁奇通过这种象征让电影充满了表现主义色彩,而意味深长的结局见证了一个女人付出惨重代价之后的胜利,也意味着墨索里尼和法西斯政权的最终失败……

《征服》影评(九):意大利人告诉你:如果做女人,别太执着——观《征服》

2009年法国戛纳电影节的入围电影怎么也要看看,万一今年的评为比较神经质,那我又铁定错过了一部好电影。再说我也有段日子没看欧洲电影了,这个洲的电影充满文艺气质,是好莱坞怎么学也学不来的。好,看看。《征服》是我平生首次观看有关墨索里尼私生活题材的电影。这位导演仁兄估计启动资金不足,很多当时的城市景致都没能一一再现银幕,取之以阴冷潮湿灰暗的环境色调来一笔带过。这部电影《征服》的配乐很棒——意大利那享誉世界的歌剧把剧情瓢泼得十分激荡人心。这部电影的投资肯定很小——因为没有任何爆破翻车倒楼的场面,全部都是用老电影来滥竽充数去充时间、骗观众门票钱、给观众上历史课。

《征服》其实诉说的是一位意大利女人是如何穷尽大半辈子的时间执着去为自己孩子维“权”的故事。维什么卵“权”?一个名分。一个带有“墨索里尼”几个字为后缀的名分。

故事告诫各位已婚或未婚、处女或非处女的娘儿们:做女人,别太执着,到头来,吃苦、折寿的还是自己。看到没?意大利人率先表态了。该片的导演据说经常都能凭借自己拍的那些破电影去混进戛纳电影节的竞赛单元,但仅仅得过一次“评审团大奖”(并偷听起来很“大”,其实也就一个安慰奖)。怪不得了:我看他在为《征服》选择演员上就是一大败笔——居然选一个长相极其流氓黑手党的男演员去演一个记者出身的墨索里尼。影片的故事好在有真实原型做为蓝本,否则,这个故事肯定被导演记流水账似的拖沓下去。

女主角是唯一表演得很好的亮点:眼神很坚毅、让她去演这类愣头青的执着角色最合适了,顺便又表扬一下导演,抵消掉之前选择男主角的失败。所以,这部影片的总体评价只能是:平平。

不过,再烂的欧洲文艺电影也比好莱坞快餐电影强。

尤其喜爱影片中的一幕:一位男精神病医生在夜幕下的树林与女主角的那一番对话,很意味深长、充满哲理。对话的大意无非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生存方式:叫你夹着尾巴去做人!

操。

《征服》影评(十):无从选择的达伊们!

首先,向马可,贝罗其奥致敬!

意大利电影总是完全没有过渡地转换情节,于是这种冲突和转变来得更让人心惊,在你沉浸在漫步江南细雨般的自在时,下一幕便是突如其来的火山爆发,地动山摇。于是,这种震撼,来得更猛烈。

达伊告诉墨索里尼她怀孕的消息后,满怀期待地从走廊的椅子上,好不容易等到墨索里尼忙完公务,溜进去吻他熟睡的鼻眼,却被突然闯入的助理拉了出去,然后就见到一向对他严肃而又高高在上的独裁者,像个平凡人一样向儿子索吻,被妻子亲吻。那个满眼崇拜与付出,满脸爱意与笑意的达伊从此消失,换来满眼眦目欲裂的恨意,仇恨扭曲的面庞,疯狂而无用的报复手段。

不变的,惟有是革命运动潮的依旧高涨,与墨索里尼为了实现野心而忽视一切的冷酷与无情。面对曾经那般温柔缠绵,为了他的事业变卖所有家产,为她产下长子的情人都可以举枪欲杀之,囚于精神病院不闻不问之;那么,在面对他曾经为之服务的左派工会代表,那么多轰轰烈烈义正言辞反对他和他的法西斯的革命者们,他又会是怎样?那些如达伊不肯低头的革命者,又曾经付出了怎样的代价,遭受到怎么样残酷对待?

其实伊达与墨索里尼,多么相似的人,同样的执着,同样为了心中认定的东西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其它的一切一切,都再不在眼中。用小女人的心态想一下,真是不明白,那个镜头不多,只会哭和闹的“正妻”,究竟是怎么样,让独裁者不离不弃;还是,也只是一枚拉拢人心的棋子?最可怜的,是那个从小不得自在,不见父颜,后又被强制送到孤儿院的孩子。

不知前因,于是不懂仇恨,不懂反抗,等到懂得自己所遭遇的不公时,能做的,也仅仅是推倒父亲那摔不坏的半身像,躲在床底不肯出来而已。

最后,看到儿子那疯狂的表情,暗自揣测,如果当初达伊肯同其它弱女子一般,忍气吞声,在兄长的帮助下,安静地带大儿子,认为自己是贝尼托。达尔塞而不是贝尼托。墨索里尼的独生子,会不会是另外一种人生:小小烦恼,小小纠结,不会疯狂。

可是,她可以选择默不作声地活下去,被墨索里尼背叛的左派人士们呢?独裁者统治下遭受压迫的的意大利人民们呢?可以忍受多久那样的疯狂统治?有多少人可以像那位面无更让修女一样严肃地说出:“他在拯救意大利,你不要自私!”而不觉其中的可笑?

于是,当贝尼托。墨索里尼选择为了野心而践踏一切,达伊们无从选择,只能坚持着那些力所能力的反抗与挣扎;无从选择自己姓氏的儿子们无从选择,只能随波逐流,在怨恨与崇拜中挣扎至疯。

幸好,还有达伊们!无从选择的达伊们!

最后,向马可,贝罗其奥致敬!敬他剧情与记录片交替,却毫不显混乱的表现手法;敬他震耳惊心,恰到好处的乐器配乐!敬他同时带来视觉、听觉、感觉的三种极致享受。


本文章为汉语心得记录网文章频道经典文章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